隐婚大佬的马甲掉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皆为同道

夜风习习,暖若自知。

宋宅的老院子中庭,梧桐树上挂满了紫色的花,宋月词在躺椅上,卷着身子看书,茶几上熬着一壶热茶,她时而抬手端起茶杯抿上几口,然后吃上一口酥甜的糕点,而佣人们在宅子里面忙前忙后收拾。

本来宋月词和景亦结婚后,理应和景亦同住那个宅子,但宋月词自个好新鲜,这些年她和景亦都是各自发展自己的领域,只有当很多事情需要两个人解决的时候,他们才会一起促膝长谈,其余的时间,各自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

外加,宋月词因为宋清浅的经历,本就有点分不清真我和非我状态,如今又有了姜作家的事情,她更是有些力不从心。

好在“逆迹总部”那边并未再强加给她任务,她可以暂时休息两个月,等到南怀大学开学,继续攻读博士。

难得清闲,她便回到了以前住的老宅子,希望静养一段时间。

蝉虫在搅动夏季的安静,微风在揽下四方的温热,让早前的夕阳余温褪去。

而宋月词身着雪白的改良旗袍,旗袍下面是轻薄的白纱,正好遮住她的脚裸。之前佣人怕她伤寒,给她枕边放了一匹狐狸毛,她枕藉在上面,恰似惊鸿落人间。

不知多久,宋月词才听到佣人们纷纷劝导,回了厢房中。只是此刻的宋月词,有些迷糊了,她入了厢房倒头就睡,在她厢房外还分别驻守了,景亦安排的保镖,左右邻舍的房间也都是伺候她的佣人。

此刻佣人们还在谈及,宋月词容貌一绝,能和景少爷喜结连理,那可真是天赐良缘。

而宋月词在睡梦中,却见到了一个人,那是她朝朝暮暮,都想要见识的人。

“你叫宋月词!”姜姒月美目流转,打量着宋月词说道。宋月词一惊,连忙点头道:“我是!”

“你为我写书,也为我正名;这份欢喜自持,真的令我感觉到了幸福!谢谢你!”姜姒月客套说着这些话,但宋月词却完全绷不住情绪,她有很多话想跟姜作家说,可如今一见又不知从何说起。

隔了一会,宋月词方才想起之前的梦境,与姜作家有关,便道:“书中字句已经对你聊表心意,如今想解你的梦魇!”

姜姒月一听,巧笑嫣然,甚至微微颔首表示礼貌,她这般谦卑的姿态,更是让宋月词知道,她是入骨的温柔,是真正的教养,她比书中文字更解温柔恭和。

“我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但我预见的自己,从未应验过,但旁人却都成真了,前些天我梦见姜作家会在一百年后某天彻底醒来,而唤醒你的人,是另外的一个你!”

“也许你觉得我说的话很离谱,但如果你也见识过了‘逆迹’便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更多未知,是人类的局限偏见!”

未等宋月词把话解释清楚,姜姒月便回应道:“嗯,我知道,我信你!”

“未来之事不可预见,但既然你预见了,那我就期待着,某天和你相遇!”

“今日与你相见,是想跟你说说别的。”

听姜作家说话,总是娓娓道来的模样,宋月词就不忍心打断她。

“你经历过宋清浅的人生,也就等于走了我的人生大半个岁月,只是还有些事,你兴许不知道,那我就来跟你聊聊!”

宋月词如今有些痴迷,她看着姜姒月有些入神,她甚至觉得自己的长相和姜姒月确实有九分相似,看到姜姒月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何况她这么欣赏和喜欢姜姒月,更是有点私心了。

“名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培养,但我的出生你也见着了,是在距离北相门很远的一个镇子上的村落里,甚至在此之前,那是一个被世人遗落的地方。”

“若非我父母一意孤行,在哪里建了宅子,兴许我在小学的时候便已经搬离了那里,可惜就是有了这样一所宅子,我直到成名后,也未能把我父母从那里彻底搬走,原因是他们自己喜欢那个地方,但我不喜欢!”

“为什么需要努力,和出人头地,可能就是从那所房子说起。”

“因为身边的同学,随着年纪增长,大家的父母都选择在城里落户,若不是也是镇里,而我却一直只能待在那个村里,村里倒也没什么不好,应有尽有父母不缺我的那一份!”

“可人心是不满足的,在解决温饱的时候,思想也在改变的时候,贪心就多了!”

“但人有时候又很矛盾,当我见识了大千世界之后,又特想返璞归真,其实我有点喜欢,山里的草色入帘青,风轻云淡。”

“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呢?其实大半是母亲在教导我,父亲常年忙于挣钱,家中需要承担六个人的吃喝消费,一是爷爷奶奶,二是母亲、我还有弟弟,三就是父亲自己的。”

“这种一开局,就是摆烂的生活,其实很大程度,让我早熟,更懂得体谅父亲的不易,以及母亲的不易,我懂察言观色,更懂自己需要懂事,才能让这个原本不太富有的家庭,变得稍微经得起现实和社会的打磨!”

“其实在我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那时候我不过是六岁孩童,已然已经知晓了人世道理。”

“我母亲和父亲相比,母亲算家中殷实并且在北相门得天独厚,怎么也算是名门闺秀,自小未曾吃苦的大小姐,和山里的穷小子本来不会相遇,至少门第之位永不对接。”

“但他们是同窗,所以相遇相知!”

“论父亲的家庭,能找一个心仪之人,其实很不容易,但母亲却是他不幸人生中所有的万幸。”

“父亲的家庭中,他是排行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以及一个哥哥,但虽然年纪最小,却不得哥哥姐姐们宠爱,反而被过早安排,承担家里的事务,若非如此,父亲也不会在十六岁便去洛城打工,来负担和解决家庭的苦难!”

“我时而觉得需要歌颂我父母的赡养爷爷奶奶不计前嫌,几十年如一的态度,又想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但可惜我很难接受,他们这些宽宏大量面前,好似在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良人,偏偏呢,让我觉得虚伪!”

“因为母亲其实很讨厌婚后的日子,她的种种不幸,有种道德上在绑架她,她痛恨自己爱上父亲这样的贫穷男子,又痛恨自己柔弱无能,不能直接弃他而去,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他的生活唯一信仰。”

“是爱,也是囚笼的一生!”

“母亲从富家小姐变成贫民之后,需要做以往从未做过的事,这让她心生厌倦,甚至分裂出很多人格,我记得小时候,我时常被她打,在我眼中那就是发泄情绪,但她总是在看见我流血的时候,发自内心哭泣,哭的撕心裂肺,那时的我却想着安慰她,依旧觉得她是我最亲近的人,她兴许也是这样的吧!”

“她忍受着爷爷奶奶时不时的毒骂,却又不敢跟远在外地的父亲哭诉,直到一年后忍不住了,她向父亲求助,方才离开了村里,去投奔了父亲。”

“那时候,是个拖油瓶,或者说外地的打工人,根本看不住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便开始在外婆家寄养的日子,毕竟爷爷奶奶那种行为的人,连我爸妈都不是对手,何况是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寄养,会时常被远方的父母惦记,他们省吃俭用,也要给我买最好的东西寄回来。”

“感动吗?我很感动,毕竟那时候的小孩子,都是穿简朴的衣服,而我已经穿上了潮流款式,所以我是异类,是他们排挤的异类,被撕书,被围打,被骗钱,被老师点名说垃圾!”

“后来,我才知道,那叫校园霸凌,可那时候我才小学!”

“这些是自卑的阴影,是暗角的伤口,是我不敢再抬眼看向自己的缺口。”

“四年级,十岁那年被父母接去了洛城,洛城沿海地带,科技发达,见识了平日未曾见过的超市,零食,电影院,草坪,以及麦当劳。”

“人应该多些见识,那是我十岁对自己说得,只有那样,曾经的伤痛才会淡去,变成新的盔甲。”

“六年级,我依旧回到了那个村落,那个地方念书,独独气质全然不同,被人喜欢,被人告白,可那时候我不过才十二岁罢了!”

“为此,我是厌倦人们嘴脸的,他们也许忘记了,小时候如何不懂事欺负我,但如今喜欢我,却真的显得十分牵强,这让我更加讨厌了。”

“初中在北相门中心的镇里,无人知晓我的过往,所以我像个套头的人,遮住自己的过往伤害,变得懵懂无知踏入新的生活。”

“镇里有外公家的房子,所以母亲开始悉心照料我和弟弟读书的问题。”

“我很感激这段时日的母亲,毕竟曾经那些消散在我记忆中善变的母亲,如今真的温柔慈祥了起来,甚至我觉得是她去了洛城,洛城的环境让她变得温柔起来。”

“她支持我的梦想,不谈论我的成绩高低,她认为她亏欠我,所以不能对我要求过高,甚至和我的老师交流,让他们极力培养我的自信,让我成为有道德观念良知的人,至于成绩随缘!”

“她的要求,对于老师而言,是离谱的,毕竟所有的父母都要求老师把孩子管教严厉,而她却只想孩子平安长大,只要善良就行!”

“我喜欢唱歌,她给我买CD,我喜欢跳舞,她给我买裙子衣服,甚至给我买了一套粉色的电脑,说让我多见识一些东西,当时那个年代,有电脑是很了不起的事,至少我的家庭需要买一台电脑,是一个难事,但她真的注重培养我。”

“甚至,每年艺术节,都在台下当观众看我。”

“初中是我很美好的时光,这种时光,能陪我度过高中三年的黑暗,因为高中我又被孤立了。”

“大学,奋笔疾书为自己,并且一举成名,同时容貌彻底蜕变,后续的事情,你都知晓了。”

姜姒月说这些的时候,却把笑意扬在脸上。这一刻,她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口吻。

但只有宋月词,知道,“礼貌,克制,自卑,坚强,才华,美貌,温柔”很多字眼都只能形容她个半形,真正的她不如书中那般幸运,又不如她本身这般豁达,旁人看她的书,单从字眼很难理解她的表述,姜姒月的作品,宋月词读了很多遍,甚至经历过宋清浅的人生,所以宋月词是真的懂,懂姜姒月的文字。

宋月词看向姜姒月,这一刻有了新的理解,她说道:“姜作家本身是一个隐忍很强的人,这纵使给你带来了诸多不幸,但也是你的救赎之一。”

“一开始,我觉得宋清浅没有骨气,总是在包容周围一切,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她的另外一种反抗!”

“姜作家一举成名的背后,是一步一步的算计,当然这种算计是你给自己铸造的清醒,你一边用悲伤把自己藏在黑暗,一边用这种黑暗中爬行的力量,给自己写了一部又一部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联动,把你直接公诸于世,且立于不败之地。”

姜作家听着宋月词的解读,会心一笑,她倒是没想到,后辈之中,原来只要有了跟她相同的经历的人,自然会超越她。

“宋月词,你知道‘自我’被投射之后出现的‘非我’并且能与此和解,你的水准很高。”

宋月词一听,何尝不觉得,姜姒月作家更是她的知音觅己。

“姜作家,此生与你结实,无憾!雅俗共赏,皆为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