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汉籍关系论考(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 智藏、大津皇子与淡海三船

《扶桑略记》卷四齐明四年(658)条载:“同年,中臣镰子于山科陶原家,屈请吴僧元兴寺福亮法师为其讲匠,甫演《维摩经》奥旨。其后,天下高才、海内硕学,相撰请用如此。”中臣镰子等内臣邀请福亮讲授《维摩经》后,又请“高才”“硕学”的高僧讲经。僧正智藏自然也在当时王公贵族邀请的人物之列。(24)

《怀风藻・大津皇子传》载:

性颇放荡,不拘法度,降节礼士,由是人多附托。时有新罗僧行心,解天文卜筮,诏皇子曰:“太子骨法,不是人臣之相。以此久在下位,恐不全身。”因进逆谋。迷此诖误,遂图不轨。

可知,大津皇子的周围不仅有通晓经书的学士,还有从异国渡来的新罗僧。其身边也应该有很多曾留学国外的人士。

曾留学新罗的山田三方吟诵的《七夕》诗,是模仿陈后主“狎客”江总的《七夕》诗吟咏的。(25)大津皇子有可能从山田三方处获得陈后主的诗,并对其进行模仿。

但是,山田三方在持统六年(692)十月被授予务广肆,因此其回国时期应在此之前。(26)据《日本书纪》记载,大津皇子去世的朱鸟元年(686)十月之前,留学僧的回国情况如下:

①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二月癸未,土师宿祢甥回国,但没有留学僧同行的记载。

②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五月辛未,回国的学问僧只有观常、云观两人。

因此,山田三方很可能于朱鸟元年(686)十月以后归国。若如此,即使山田三方知道陈后主诗,并将其带回日本,大津皇子也不可能知道。

此外,新罗僧行心似乎具有天文、占卜之类的技能,但并不清楚其是否熟悉中国文人文集的相关知识,无法判断大津皇子是否从山田三方与新罗僧行心处得知了陈后主诗。(27)

另一方面,被誉为“尤爱文笔”“诗赋之兴自大津始也”的大津皇子与诗文才能颇高的留学僧智藏有所交往。大津皇子的诗中有“述志”,智藏的诗中有“言志”,两者都有“述怀”类的作品。(28)大津皇子应是直接通过智藏得知了陈后主的诗。(29)

正如《日本书纪》卷三十朱鸟元年(686)十月庚午条《卒传》所载的“为天命开别天皇所爱”那样,大津皇子深受天智天皇喜爱。其母为天智天皇女儿大田皇女,妻子是天智天皇的另一个女儿山边皇女。另外,其名“大津”与天智天皇在筑紫驻屯地大津(那大津)以及天智朝的都城近江国大津渊源颇深。

另外,《怀风藻》编者与《淡海记》作者同为奈良时代被称为“文人之首”的淡海三船,其为天智天皇五世孙。因此,淡海三船尊崇大津皇子是理所当然的。《怀风藻》卷首列举的几位人物,如淡海朝皇太子(大友皇子)、河岛皇子(天智天皇第二皇子)、大津皇子、智藏、葛野王等,与淡海三船皆有血缘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智藏在《怀风藻》中位列第四,第五是正四位上式部卿葛野王。另外,葛野王之后的人物,“诸人未得传记”,可见并不为淡海三船真人所熟知。(30)葛野王是淡海朝皇太子(大友皇子)的第一皇子,《怀风藻・葛野王传》载:“少而好学,博涉经史。颇爱属文,兼能书画……皇太后嘉其一言定国,特阅授正四位,拜式部卿。时年三十七。”葛野王不仅“爱属文”“能书画”,还有足够的胆量与见识,是被誉为“一言定国”的杰出人物。那么,身为一介和尚的智藏,为什么在《怀风藻》中被放在葛野王之前,名列第四位呢?

如前所述,《净名玄论略述》作于8世纪中叶,从时期来看,与《怀风藻》(751年成书)基本是同时期成书。换言之,在8世纪中期,大津皇子的诗和陈后主的诗同时受到了世人瞩目。因此,《淡海记》《怀风藻》的编辑者淡海三船和《净名玄论略述》的作者智光一样,肯定从智藏那里得知陈后主的诗。淡海三船关注根据陈后主诗改编的大津皇子诗,并收录入《怀风藻》中。(31)

《怀风藻》中只收录了两首智藏的诗,但正如胡志昂所言,智藏不仅是古代的留唐学僧,作为日本最早的诗僧,对汉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32)不仅在佛教界地位颇高,智藏留学唐朝的经历、带回的汉籍经典以及他自己渊博的学识,也会得到被称为“文人之首”的淡海三船的关注。当然,智藏带来的陈后主诗也包含在其中。

最后,试对本章作如下总结:

第一,陈后主的《临行诗》由吉藏记录,僧智藏在嘉祥寺得到此诗并将其带回倭国后,由弟子僧智光收录在《净名玄论略述》中。

第二,通过与智藏的密切交往,大津皇子得知陈后主的诗,在自杀前吟咏了《临终一绝》。此后,由敬仰大津皇子的淡海三船收录于《怀风藻》中。

第三,淡海三船被称为“文人之首”,通过与带回内外经典的智藏的交往,得到了智藏所带回的包括陈后主诗在内的陈后主的相关记录,将其收录在《淡海记》中。

也就是说,陈后主《临行诗》传到倭国后,大津皇子以此为基础改编创作了《临终一绝》。

(原文刊于《日本汉文学研究》第9号,2014年3月)


(1) 比如小岛宪之《大津皇子の文学周辺》(《歴史と人物》11月号,1978年)、小岛宪之《近江朝前後の文学その二——大津皇子の臨終詩を中心として》(小岛宪之《万葉以前——上代びとの表現》,岩波书店1986年版)、福田俊昭《大津皇子“臨終詩”の系譜》(《日本文学研究》第18号,1979年)、福田俊昭《海を渡った大津皇子の〈臨終詩〉》(《東洋研究》第114号,2002年)、滨政博司《大津皇子臨終詩と金聖嘆・成三問——日中朝の臨刑詩の系譜》(滨政博司《日中朝の比較文学研究》,和泉书院1989年版)、滨政博司《大津皇子臨終詩群の解釈》(《万葉集と漢文学》,汲古书院1993年版)、金文京《黄泉の宿——臨刑詩の系譜とその背景》(《興膳教授退官記念中国文学論集》,汲古书院2000年版)、金文京《大津皇子〈臨終一絶〉と陳後主〈臨行詩〉》(《东方学报》第73号,2001年)等。

(2) 本书第一章。

(3) 金文京上述论文《大津皇子〈臨終一絶〉と陳後主〈臨行詩〉》。

(4) 金文京上述论文《大津皇子〈臨終一絶〉と陳後主〈臨行詩〉》。

(5)《净名玄论略述》卷一《陪从大尉公晋王》的注释载:“言晋王者,扬(‘杨’之误,下同)坚之子,名曰扬光。封以扬光而王晋地,从所王处,名曰晋王。光即尊威,不敢言名,故举处名。”文中为避讳称杨广为“晋王”。

(6)[日]末木文美士:《元興寺智光の生涯と著述》,《仏教学》第14号,1982年。

(7) 《元亨释书》卷二十推古天皇三十三年条载:“夏,释慧灌擢僧正。秋冬,沙门福亮为僧正。”可知,福亮在师僧慧灌被任命为僧正后不到三个月也被任命为僧正。但是,因不见于其他文献,故此记载存疑。

(8)《元享释书》卷一《道慈传》载,道慈于养老元年回国,恐将自唐出发时间讹为到达日本时间。

(9) 西明寺(原为唐朝魏王李泰的住宅)建于658年。吉藏曾住长安日严寺、实际寺、定水寺、会昌寺、延兴寺等处,最后在延兴寺圆寂。

(10) 末木文美士上述论文《元興寺智光の生涯と著述》。

(11)[日]东野治之:《法起寺露盤銘》,《日本古代金石文の研究》,岩波书店2004年版,第326页。

(12) 王勇:《呉越に留学した智藏》,《中日文化論叢》第1995号,1996年;王勇:《狂人を装う留学僧——智藏列伝》,《アジア遊学》第28号,2002年。

(13)[日]井上光贞:《三経義疏成立の研究》,《日本古代思想史の研究》,岩波书店1986年版;王勇上述论文《狂人を装う留学僧——智藏列伝》。

(14) 胡志昂:《釈智藏の詩と老荘思想》,《埼玉学園大学紀要》(人间学部篇)第10号,2010年。

(15)[日]横田健一:《〈懐風藻〉所載僧伝》,《白鳳天平の世界》,创元社1989年版。

(16) 胡志昂上述论文《釈智藏の詩と老荘思想》。

(17) 金文京上述论文《大津皇子〈臨終一patch〉と陳後主〈臨行詩〉》。

(18) 横田健一上述论文《〈懐風藻〉所載僧伝》。

(19) 如宋僧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圆通可迁禅师法嗣温州净光了威禅师”所载,类似的临终诗在浙江地区的僧侣间广泛流传(参见本书第一章)。

(20) 末木文美士上述论文《元興寺智光の生涯と著述》。

(21) 福田俊昭上述论文《海を渡った大津皇子の〈臨終詩〉》。

(22) 福田俊昭上述论文《海を渡った大津皇子の〈臨終詩〉》。

(23) 金文京上述论文《大津皇子〈臨終一絶〉と陳後主〈臨行詩〉》。

(24)《怀风藻・大友皇太子传》载:“广延学士沙宅绍明、塔本春初、吉太尚、许率母、木素贵子等位宾客。太子天性明悟,雅爱博古,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据此可知,大友皇子身边有很多交流学问的“宾客”,拥有在唐留学经历的智藏也是其中之一。

(25)[日]月野文子:《山田三方の七夕詩における日本的発想——〈衣玉〉と〈彩舟〉をめぐって——》,《上代文学》第63号,1989年。

(26)《万叶集》卷二第一二三首和歌序文载:“三方沙弥娶园臣生羽之女,未经几时,卧病作歌三首。”此三方沙弥与山田三方当为同一人,但作歌时期不明。

(27) 关于新罗僧行心,参见[日]铃木靖民:《古代東アジアの中の日本と新羅》,《日本の古代国家形成と東アジア》,吉川弘文馆2011年版,第132—133页。

(28)[日]小岛宪之:《上代日本文学と中国文学(下)》,塙书房1974年版,第1582页。

(29) 金文京指出:“大津皇子大概通过某种方式获悉此诗,并在临终时吟咏。”金文京上述论文《大津皇子〈臨終一絶〉と陳後主〈臨行詩〉》。

(30) 第十五人弁正、倒数第七人释道慈、倒数第三人释道融、倒数第二人石上乙麻吕也有传记。或许开始只写了五个人的传记便中断,后又添加以上四人的传记。参见横田健一上述论文《〈懐風藻〉所載僧伝》。

(31) 滨政博司指出:“大津皇子处于与陈后主同样的情况,临死之际情不自禁地吟诵了陈后主的诗。这首临终诗流传下来并收录于《怀风藻》中,至今广为传诵。”参见滨政博司上述论文《大津皇子臨終詩群の解釈》。

(32) 胡志昂上述论文《釈智藏の詩と老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