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汉籍关系论考(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 慧灌、福亮与道慈

吉藏的弟子高句丽僧慧灌(亦写作惠观、惠灌)曾远赴倭国传授三论学说,被视为日本三论宗鼻祖。慧灌之后,日僧智藏及智藏弟子道慈曾入唐学习三论宗。道慈回国后,进一步发展了吉藏的三论学说。

《日本书纪》卷二十二推古天皇三十三年(625)正月条载:“戊寅,高丽王贡僧惠灌。仍任僧正。”另外,《元亨释书》卷一《慧灌传》载:

释慧灌,高句丽人,入隋受嘉祥吉藏三论之旨。推古三十有三年乙酉春正月本国贡来,住元兴寺。其夏天下大旱,诏灌祈雨。灌著青衣讲三论,大雨便下。上大悦,擢为僧正。后于内州创井上寺,弘三论宗。

据此可知,慧灌自隋返回高句丽后,于推古三十三年正月抵达倭国。吉藏于唐武德六年(623)去世,慧灌从隋返回高句丽应在此期间。

吉藏、慧灌的弟子中有吴国人福亮。《元亨释书》卷十六《吴国福亮传》载:“释福亮,吴国人。受三论于嘉祥。齐明四年,内臣镰子于陶原家精舍请亮讲《维摩诘经》。”由此可知,福亮随嘉祥大师吉藏学习三论,于齐明天皇四年(658)在倭国讲授《维摩经》。《太子传私记》收录的《法起寺塔露盘铭》(《宁乐遗文》下卷所收)载:“至于戊戌年(旁注:舒明十年),福亮僧正(为)圣德皇御分敬造弥勒像一躯,构立金堂。”据此得知,福亮于舒明天皇十年(638)为祈求圣德太子冥福,制作弥勒佛像并建造了法起寺金堂。因此,福亮前往倭国应在舒明天皇十年之前。(7)但是,并没有资料记载慧灌与福亮在隋时的活动,故陈后主的诗是否是由他们带至日本,不得而知。

《三国佛法传通缘起》卷中载:“慧灌僧正以三论授福亮僧正,福亮授智藏僧正。智藏越海入唐,重传三论……智藏上足有三般匠,乃道慈、智光、礼光也。”据此可知,智光的同门有道慈。

关于道慈,《元亨释书》卷一《道慈传》载:

事吴智藏,禀三论学。大宝元年入唐请益,于时武后长安之始也。蹈胜地,寻明师,经律论多涉猎,益究三论之旨。养老元年归,盛唱空宗。天平九年冬十月,启最胜会于大极殿,其仪同元日。慈为讲师。初元年将新大官寺,下诏觅伽蓝营造之宏规。时无委者。慈奏曰:“臣在唐时偷图西明寺,心中誓念,若归本土,柄道福愿规模之。今陛下之睿志,臣之先抱也。”即上之,上大悦,诏慈为造寺监护而居焉。

另外,《续日本纪》卷十五天平十六年(744)十月条载:

辛卯,律师道慈法师卒。法师俗姓额田氏,添下郡人也。性聪悟,为众所推。大宝元年随使入唐,涉览经典,尤精三论。养老二年归朝……卒时年七十有余。

道慈去世时正值天平十六年(744),据“七十有余”记载可以推测其出生于670年前后,大宝元年(701)在唐朝留学时为30多岁。

另外,《怀风藻・道慈传》载:

少而出家,聪敏好学,英材明悟,为众所推。大宝元年,遣学唐国……游学西土,十有六岁。养老二年,归来本国。帝嘉之,拜僧纲律师。性甚骨鲠,为时不容。解任归,游山野。时出京师,造大安寺。年七十余。

文中的“年七十余”,与《续日本纪》中的“卒时年七十有余”一致,故非建造大安寺时的年龄,而是享年。据此可知,道慈于大宝元年(701)入唐,在唐朝度过十六年,并于养老二年(718)回国。(8)在唐期间,于都城长安的西明寺学习。(9)据上述《元亨释书》卷一《道慈传》记载可知,在唐期间广泛涉猎佛教典籍的道慈,归国时带回许多唐朝的佛教典籍。另外,智光的著作受当时唐朝新译经论影响很大。(10)因此,智光有可能参考了道慈带回的新译三论经典。也就是说,智光关注道慈自唐带回的佛教典籍。

大津皇子《临终一绝》诞生于朱鸟元年(686)。从时间上看,智光应该从其师智藏处得知陈后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