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黏膜下病变内镜超声检查术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食管脉管瘤

一、概述

脉管瘤(vascular tumor)是一类较少见的间叶组织起源的良性肿瘤,又称血管淋巴管瘤,系一种良性畸形病变,并非真性肿瘤。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该病是胚胎发育时期淋巴胚囊与静脉系统连接,微静脉-淋巴管组织错构、通路闭塞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手术、外伤等损伤血管或淋巴管等,引起其回流障碍或血管异常长入淋巴管瘤造成。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12%~0.28%,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皮肤和黏膜表面比较多见,消化道非常少见,按好发比例的大小,依次是小肠、大肠、胃,其中发生于食管的比例极低,食管脉管瘤占食管良性肿瘤的2%~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来经EUS诊断为食管黏膜下病变的有2 614例,其中初步诊断为脉管瘤的有16例,约占0.6%,平均年龄在40~70岁,发生于食管各段,男性稍多见。食管脉管瘤患者多无相关临床症状,大多数是在胃镜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少数病灶体积较大者可造成梗阻、炎症等相关症状,包括食管异物感、哽噎感、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胸闷、胸痛、呕吐和呕血等症状。通常体格检查无相关的阳性体征。血清学检查也无炎症、免疫、肿瘤和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异常。我们的临床实践表明,该病一般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病灶,然后再通过EUS检查作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则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光镜下瘤体组织病理显示病变由多发大小不一的薄壁囊腔构成,可有分隔,囊液由血液成分或清亮的淋巴液构成。肿瘤由淋巴管及血管组成,呈囊性,部分囊腔相通。其病理类型包括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静脉血管畸形)、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各种淋巴管瘤(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管瘤)等。有关该病的治疗和处理目前尚缺乏一致的意见和建议,因为该病的发病率很低,临床大多数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和经验,文献除了个案病例报道外,无系统的相关分析总结报道和结论,诊断和治疗均无统一的认识。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食管脉管瘤大多数病灶较小,无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展缓慢,病灶多起源于黏膜下层以上层次,内镜下治疗简便、安全,疗效确切,术后病灶无复发,预后良好。

二、EUS表现

食管脉管瘤在内镜下可表现为局部黏膜下隆起,呈结节或分叶状,部分呈长条状,表面光滑,结构如常,部分病灶色泽呈半透明状(图1-6-1),常常伴有表面色素斑形成(图1-6-2),无搏动,质地中,有实性感,有时与食管静脉结节和静脉瘤不易区别,部分病灶可见表面糜烂甚至溃疡,通常以单发病灶为主。EUS下病灶多起源于黏膜层,少数可起源于黏膜下层,表现为中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呈囊实相间或蜂窝状结构(图1-6-3),边界清楚,一般不突破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完整,后方无增强效应。周围食管壁层次结构正常,壁外无相关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根据上述EUS的表现,能够对大多数食管脉管瘤作出正确的诊断,无需进行活检。但若病灶较大,诊断有困难或欲进行穿刺活检,有条件的话,可采用CE-EUS或EUS-EG等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病灶的血供情况等。

图1-6-1 食管脉管瘤

图1-6-2 食管脉管瘤(表面色素斑)

图1-6-3 食管脉管瘤(蜂窝状结构)

三、影像学比较

根据文献报道,CT和MRI下食管脉管瘤形态可以呈圆形或卵圆形局限性软组织肿块,也可呈不规则形态,密度及信号均匀,有时可见其内部有钙化或静脉石,增强后肿瘤多明显强化;肿瘤与周围结构境界清楚,通常无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MRI下表现为T1WI上呈稍长T1信号,T2WI上呈长T2信号。对于2cm以上的病灶,CT及MRI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但我们的临床实践发现食管脉管瘤通常病灶不大,多在1cm以下,也无周围淋巴结肿大,CT和MRI检查多显示不清,容易造成漏诊,有时仅能提示局部食管壁增厚,无法提供病灶的表象和层次起源等信息(图1-6-4),在病灶的确切大小、层次起源、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不如EUS。但当病灶巨大、怀疑有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浸润和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时,CT和MRI检查具有很好的整体评估价值。

图1-6-4 食管脉管瘤(CT/EUS)

四、治疗和随访

对于病灶较小、无症状的食管脉管瘤患者,可考虑随访观察处理。若有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内镜下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只有对症作用。根据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临床实践体会,经内镜下穿刺抽吸、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因病变以实性或囊实相间为主,且复发率高。放射疗法虽已被报道有效,但由于其迟发型器官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及继发性损害,被建议应用于其他治疗方法失败后。因此,能完整切除病变的方法应为脉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食管切除术或肿瘤摘除术是食管脉管瘤的传统手术方式,有报道认为较大肿瘤病变可行部分食管切除术,较小肿瘤病变可行肿瘤摘除术,引起出血及梗阻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食管脉管瘤经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EMR、ESD等内镜下治疗的报道逐渐增多。因食管脉管瘤多起源于黏膜层,故EMR一般是直径<2.0cm肿瘤治疗的首选方式(图1-6-5),在不损害消化系固有肌层的前提下,能对病变行完整切除,与传统的切除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随着ESD技术的发展(图1-6-6),对>2cm的病变也可以利用内镜技术整块切除,避免了分块切除和与之相关的局部复发风险。结合文献报道和本中心10余年来治疗的5例食管脉管瘤患者的经验,我们认为内镜治疗本病较为简便、安全、有效,术后也无复发。食管脉管瘤是血管和淋巴管混合形成的良性畸形病变,并非真性肿瘤,通常无侵袭性,预后良好。我们研究了本中心10余年间EUS初步诊断考虑为食管脉管瘤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未治疗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明显增大。

图1-6-5 食管脉管瘤(EMR)

图1-6-6 食管海绵状脉管瘤(ESD)

参考文献

[1]许国强,金恩芸,厉有名,等.微型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0):877-878.

[2]许国强.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5):329-331.

[3]许国强,厉有名,陈卫星,等.微型超声探头对食管、胃粘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3):59-60.

[4]许国强,方英,厉有名,等.微型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1-3,6.

[5]刘文文,肖飞,于莲珍,等.中国食管血管瘤临床特点及治疗48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3):3464-3469.

[6]BHATT A,ABE S,KUMARAVEL A,et al.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fo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J].Am JGastroenterol,2015,110(6):784-791.

[7]WON JW,LEE HW,YOON K H,etal.Extended hemangioma from pharynx to esophagus that could bemisdiagnosed as an esophageal varix on endoscopy[J].Dig Endosc,2013,25(6):626-629.

[8]HUANG CM,LEE K W,HUANG C J.Radiation therapy for life-threatening huge laryngeal hemangioma involving pharynx and parapharyngeal space[J].Head Neck,2013,35(4):E98-E101.

[9]KOBARA H,MORI H,MASAKI T.Successful en bloc resection of an esophageal hemangioma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J].Endoscopy,2012,44(Suppl 2):E134-E135.

[10]LIU J,WANG H H,GAOW,et al.Cervical esophageal capillary hemangioma removed by combined and sequential endoscopic ligation and snare polypectomy[J].Endoscopy,2008,40(Suppl 2):E179-E180.

[11]NAGATA-NARUMIYA T,NAGAI Y,KASHIWAGIH,et al.Endoscopic sclerotherapy for esophageal hemangioma[J].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2):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