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
时艺小道耳,然一题到手,不为穷究其所以然,必不能探题之源而制题之命,虽多衍门面语,只落下乘于真际[1],固未有得也。医道亦然,近时医士见头治头,见足治足,处方者谓对证,制剂者谓对证,患病者亦谓对证,然投之往往不效,或此效而彼不效,或并不止于不效,其故何欤?彼所谓对证者,乃本证之门面药品,于证之所以然处,固未见到也。以药治病实则以病试药,轻则加重,重则致危,刀圭[2]中亦焉用此浅率者为哉。
颠连道长之附笔于吾孙协五也,抱病求治者,必为推究病源,立案立方投辄有验。初年所立方案底稿,每付求方者携去未识珍存,数年后乃知所立方案之有益于医道也,转向求方者索底稿,辄散轶不可复收,厥后乃将一切方案抄集成帙,并命小子明赞具疏请业蒙之门下[3],每遇一证,道长必与揭明医案,命赞照案批方,为酌是非定弃取焉。如是者有年,求治愈众,积案愈多,远近求抄医案者踵相接而苦难以应也。爰约王君鼎文、陈君眉山、卫君德宽、郭君愚溪、常君黼堂协捐付梓,颜曰《云峰医案》,以应四方之求抄者。
窃谓医道之难,不难于对证立方,而难于对证之所以然处立方。读是书者,果能留心四诊以究致病之由,庶与道长心源符合,不致与文家之敷衍门面而未得题之真际者,同类而讥也。古语云:习字费纸,习医费人[4],作文而不得题之真际,不过劣于文,疗病而不得病之真际则杀人无算也。愿以告世之读是书者。
时同治十二年癸酉岁重阳前五日缉庵陈光熙[5]识
【注释】
[1]真际:真切的道理,真实情况。
[2]刀圭:中药量药器。
[3]具疏请业蒙之门下:具疏,又作具书,备文分条陈述;请业蒙之门下,请教学业,拜师门下。
[4]习字费纸,习医费人:又说“学书废纸,学医废人”,民间认为系苏东坡所言,意思学习书法就要不断练习而耗费很多纸张,学习医学就要看过很多病人,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才行,其间难免有贻误病情误伤病人之事。
[5]陈光熙:前序冯卓怀称其为陈缉庵,医案中载有“纪祖缉庵”,即陈世纪之祖。陈光熙之子为陈明赞。据清同治《万县志》卷三十一陈大方条记载,陈光熙之父为陈大方,陈光熙因对清朝某些社会现象不满,故发奋学医,备置药料,以救死扶伤。由于其勤奋好学,医技日精,求治索方者每每盈门。光绪年间,对刘以仁所著《脉法条辨》进行整理编次,并刊行。另陈光熙于同治十一年受时任四川夔州府知府蒯德模之托编写了《蚕桑实际》,该书系一本重要的蚕业专书。
【讨论】
1.本序为自序,主要讲了三点:一是指出当时对证不求甚解、“以病试药”的现状。二是说明了著书的过程,颠连道长治病必推究病源,立案立方投辄有验,积案愈多,故而付梓。这说明该书系多年诊疗经验的总结,而且疗效获得了就诊者认可。三是强调“习医费人”,须“留心四诊以究致病之由”,不可“不得病之真际则杀人”。
2.关于本书的出书人和著书人:出书人应为陈光熙,著书人当为陈光熙之子明赞,本序中有说明,并在医案中咳嗽门“受业明赞为小子春堂患咳”案、虚证门“陈世亨为妻谢氏患病祈方”案、失血门“陈世纪妻余氏每月吐血一次”案、目证门“陈光烈目昏”案、足证门“左彭氏足肿”案等,多处提及“受业明赞”“赞徒”等,这些均说明该书内容实为陈明赞跟师学医期间所记载的老师指导其治疗病证和论述医理的医案,当然也有部分是陈明赞本人的诊疗医案及心得体会。同时,医案中多处提及陈光熙知医,陈光熙之孙陈世纪知医,陈家字辈从高到低排为“光”“明”“世”,医案中有“弟子世纪为祖母谭”求治的记录。陈世纪为陈光熙孙子,陈明赞侄子。陈光熙祖孙三代为本医案整理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