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放射性肾炎
【定义】
放射性肾病(radiation nephropathy)是由于肾脏暴露于大剂量的放射线后出现缓慢进展的非炎症性的肾脏疾病。临床上表现有蛋白尿、镜下血尿、水肿、氮质血症、高血压和程度不等的贫血。放射性损伤的程度与组织接受放射线剂量及放射线的性质有关。放射性肾病多见于放射性治疗腹部或生殖系统肿瘤及胸椎以下脊柱疾病,而又未能对肾脏进行任何防护的患者。
【临床特征】
1.流行病学
(1)发病率:
少见。
(2)发病年龄:
与原发病发病年龄一致。
(3)性别:
男女无明显差异。
2.症状
放射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蛋白尿、镜下血尿、水肿、氮质血症、高血压和程度不等的贫血。急性放射性肾炎发生于放射治疗4个月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镜下血尿、贫血和氮质血症,常见下肢水肿,可累及全身。慢性放射性肾炎常由急性放射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也可在放射治疗后数年至数十年发病,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间质性肾炎。可引起慢性肾衰,存活率很低。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出现血小板减少和红细胞碎片时应考虑此病,肾功能不全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3.实验室检查
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贫血、慢性肾功能损害。
4.影像学特点
急性放射性肾炎肾脏可见体积增大,充血和出血最严重。慢性放射性肾炎则呈萎缩硬化。
5.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就是预防,包括对肾脏的防护和对放射剂量的认真掌握和限制。隔离接触可减轻放射损害。
6.预后
预防为主,预后与已经发生肾损害的程度相关。
【病理变化】
1.大体特征
急性放射性肾炎肾脏体积增大。慢性放射性肾炎则呈萎缩硬化。
2.镜下特征
(1)组织学特征:
放射线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内皮病变。
(2)免疫病理:
急性放射性肾炎可见肾小球和小动脉管壁有纤维蛋白沉积。
3.超微结构特征
急性放射性肾炎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内疏松层增宽,肾间质小血管也出现类似变化。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纤维化。
【鉴别诊断】
1.恶性肿瘤所引起免疫性肾炎
多为继发性膜性肾病,有其自身的光镜及免疫染色特点。
2.淀粉样变肾损害
电镜下特殊的电子致密物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