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定义】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临床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特征,病理以局灶/节段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依据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家族性FSGS。原发性FSGS指病因不明且无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疾病;继发性FSGS指各种肾小球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为FSGS样,两者有本质区别;家族性FSG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约18%的FSGS有家族倾向。国际肾脏病理学会(IRPS)2004年发布了FSGS临床病理指南,技术上要求有一套完整的HE及特殊染色切片,3μm厚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肾小球数目应≥10个,指南建议最好观察15张连续切片。

【临床特征】

1.流行病学

(1)发病率:

FSGS约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2%~35%,占终末期肾脏疾病的5%~20%,美国黑人是白人发病率的2倍多。黑人发病率为36%~80%,且肾功能恶化快,预后更差。

(2)发病年龄:

儿童及成人,发病年龄20~45岁,但以年轻人多见。

(3)性别:

男女无明显差异,或男性略多于女性。

2.症状

临床表现以难治性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常见血尿、高血压。后期出现肾功能衰竭。

3.实验室检查

(1)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2)血尿:镜下血尿为主,可有肉眼血尿。

(3)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值异常,多数患者后期出现肾功能衰竭。

(4)血清补体水平升高。

4.治疗

约90%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差,激素抵抗的患者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末期肾病可选择肾移植。

5.预后

FSGS对激素治疗反应差,预后较差,因出现FSGS而肾衰竭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可很快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即移植肾功能不全。

【病理变化】

1.大体特征

早期肾脏水肿,体积增大,切面灰红色;末期被膜皱缩,疤痕形成,切面颗粒状,质中。

2.镜下特征

(1)光镜特征: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灶状萎缩、间质纤维化,动脉硬化。

1)肾小球:

病变轻微,表现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硬化的肾小球数小于50%,1个肾小球内的硬化区小于面积的50%,无球性硬化,可偶见废弃性硬化肾小球。肾小球系膜增生不明显,或局灶节段轻度系膜细胞或基质增生,毛细血管腔开放,基底膜无增厚及免疫复合物沉积,足细胞形态正常(图2-1-7A、B)。

2)肾小管: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可水肿变性,空泡变性,可有管型。

3)肾间质:

不同程度纤维化,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动脉壁不同程度硬化,一般无“洋葱皮”样表现(图2-1-7C)。

4)分型:

门部型、顶端型、细胞型、塌陷型、非特殊型,几种类型可以合并出现。①门部型FSGS(perihilar FSGS):硬化部位在血管极,肾小球肥大、血管袢和球囊壁粘连,常有玻璃样变性,无足细胞增生肥大和组织细胞浸润(图2-1-8A)。②顶端型FSGS(tip FSGS):硬化部位在尿极,血管袢和球囊壁粘连,常见足细胞增生肥大和组织细胞浸润(图2-1-8B),对激素疗效好,预后较好。③细胞型FSGS(cellular FSGS):硬化部位在血管极或尿极,局灶系膜细胞、血管袢内皮细胞、足细胞增生,足细胞肿胀和水肿变性,可形成假新月体,毛细血管节腔内见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进展较快(图2-1-8C)。④塌陷型FSGS(collapsing FSGS):可见于艾滋病肾损伤者。硬化部位在血管极或尿极,血管袢塌陷和足细胞增生、肥大,胞质内见蛋白滴和空泡,无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图2-1-8D)。⑤非特殊型FSGS(NOS FSGS):硬化部位在血管极或尿极,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有或无足细胞增生肥大,可有泡沫细胞,球囊粘连和玻璃样变性(图2-1-8E)。

(2)免疫病理:

免疫病理(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检查示,肾小球内硬化部位仅有IgM沉积(图2-1-9A、B),无或仅有少量C3、C3d沉积,通常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阴性(图2-1-9C),无硬化肾小球。一般认为,IgM的沉积只是血浆蛋白沉积的表现,而非免疫复合物沉积。

3.超微结构特征

肾小球硬化,基底膜节段皱缩,毛细血管腔闭塞,系膜基质增生。足细胞可脱离基底膜,可有足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管和肾间质无特殊病变(图2-1-10)。

图2-1-7 FSGS

A.PASM×40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血管袢开放,基底膜无明显增厚,足细胞肿胀和球囊壁粘连,属于门部型;B.PAS×40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局灶/节段硬化,肾小管上皮水肿;C.PASM×20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间质不同程度纤维化,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动脉壁不同程度硬化

图2-1-8 FSGS

A.PASM×40门部型FSGS,肾小球节段硬化,硬化区位于血管极,系膜轻度增生,肾小球轻度塌陷,基底膜无明显增厚,无新月体,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间质无明显炎症,无足细胞增生肥大和组织细胞浸润;B.PASM×40顶端型FSGS,肾小球节段硬化,硬化区位于尿极,其余改变与门部型类似,图左边可见纤维化,足细胞增生肥大;C.PASM×20细胞型FSGS,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轻度增生,内皮细胞、足细胞增生;D.PASM×20塌陷型FSGS,肾小球节段硬化,病变主要位于血管极或尿极,血管袢塌陷和足细胞增生、肥大,胞质内见蛋白滴和空泡;E.PASM×20非特殊型FSGS,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轻度增生,无足细胞增生肥大,球囊粘连和玻璃样变性

图2-1-9 FSGS

A.IHC En Vision×40 IgM沉积于系膜区,呈“泥巴样”表现,不伴有其他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血浆蛋白沉积的表现;B.IF×40肾小球系膜区见IgM沉积;C.IHC En Vision×20未见IgG沉积

图2-1-10 FSGS

电镜检查显示肾小球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厚度正常

4.基因遗传学特征

FSGS致病基因有NPHS2ACTN4TRPC6CD2APPLCE1LMX1BLAMβ2INF2MYO1E等,这些基因编码蛋白位于足细胞及其裂孔隔膜上,其突变致相关蛋白功能或结构变化,使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多方面功能受损,导致足细胞损伤而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

【鉴别诊断】

1.MCD

FSGS与MCD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相似,易混淆。MCD的肾小球病变轻微,特征是免疫病理无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沉积,电镜下见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无电子致密物沉积。当出现肾小球肥大、灶状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病理有系膜区IgM沉积、电镜检查发现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及严重的空泡变性、临床出现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等情况时,都应考虑到FSGS的可能。

2.弥漫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多无肾病综合征表现。病理学上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主,包括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基底膜无明显病变。免疫病理示系膜区有IgG、IgM、C3等沉积,但无IgA沉积,基底膜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电镜下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而FSGS无电子致密物沉积,可与之鉴别。

3.IgM肾病

病理学上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基底膜无明显病变,不伴有硬化。免疫病理显示系膜区IgM沉积,但是无其他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沉积。电镜检查系膜区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光镜下FSGS必须有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电镜下无电子致密物沉积,二者有本质区别。

4.早期膜性肾病

早期膜性肾病的光镜表现不特异,即表现可不典型,但是免疫病理具有诊断意义,特征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见免疫复合物呈颗粒状沉积。电镜检查上皮细胞下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5.原发性FSGS与继发性FSGS

后者有明确的致病原因,而且免疫病理与光镜检查也有明确发现,如局灶节段增生硬化型IgA肾病。尽管临床和光镜表现与原发性FSGS相似,但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系膜区有高强度IgA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