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定义】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以肾囊肿及系列肾脏外表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属延迟显性遗传。

【临床特征】

1.流行病学

(1)发病率:

人群发病率1/400~1/100。

(2)发病年龄:

患者常在30~40岁出现症状,罕见胎儿期及儿童期被诊断。

(3)性别:

男性更易发生早期高血压及终末肾病;而女性发病年龄较早,肝脏囊肿较男性多见。

2.症状

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出现囊肿,并进行性增大。囊肿可累及肾外器官,包括肝脏多发囊肿、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及心脏瓣膜异常等。患者出现腰痛、腹痛、高血压、血尿、腹部肿块、尿路感染、肾绞痛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

遗传学检测出现PKD1PKD2基因突变。

4.影像学特点

在肾功能出现损害前,影像学无特殊发现。超声表现为双侧肾囊肿;CT是病灶定性的有效方法,且可提高囊肿恶变的早期检出率。

5.治疗

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重点在于缓解并发症。早中期患者可手术治疗,肾功能衰竭时采取透析、肾移植疗法。

6.预后

50%的患者60岁左右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病理变化】

1.大体特征

双肾多发性囊肿,肾脏体积及重量增加。

2.镜下特征

双肾皮质及髓质多发囊肿,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囊肿内衬单层扁平至立方状上皮,内含伊红染蛋白样液体。少数囊肿内皮可呈乳头状突入囊腔,增加了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患病风险。可出现肾小球囊肿,且为早发型ADPKD的突出组织学特征。

囊肿间的间质正常,晚期出现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可伴有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肾外病理学特征包括肝囊肿、胰腺囊肿、精囊腺囊肿、蛛网膜及卵巢囊肿等病变。

3.基因遗传学特征

约85%的ADPKD患者由PKD1基因突变所致,15%患者由PKD2基因突变引起。

【鉴别诊断】

1.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病,伴肾集合管扩张及胆管畸形。

2.获得性囊性肾病

通常有原发性肾疾病基础,囊肿不广泛,肾脏重量较小。

(王景美 付尧 樊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