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消化道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消化道正常组织学

第一章 食管正常组织学

食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外膜或浆膜层四层结构。

一、黏膜层

黏膜层由非角化鳞状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图1-1-1),食管鳞状上皮分为基底层、棘层及表面细胞层(图1-1-2)。基底细胞层约占上皮细胞的5%~15%,约1~3层细胞厚,但在食管远端3cm范围内,基底层可稍微增厚达15%以上。

图1-1-1 食管黏膜

由表面的复层扁平上皮、中间的固有层和下面的黏膜肌层构成,黏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束构成

图1-1-2 食管复层扁平上皮

分为基底层、棘层及表面细胞层,正常食管黏膜显示薄的基底上皮带和固有膜乳头,后者不应延伸至上皮的上1/3

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可见到一些其他类型的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Merkel细胞、内分泌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和Langerhans细胞等。IELs通常是CD8+T细胞,也存在抗原递呈细胞,常规切片中难以区分IELs和抗原递呈细胞,因此二者可统称为上皮内单核细胞。

黏膜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可见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黏液腺体(图1-1-3)。在成人,散在的炎细胞(包括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是一种正常现象,与胃酸反流无关。食管远端固有层可见散在贲门型腺体(图1-1-4)。

图1-1-3 黏膜固有层

位于黏膜肌层之上,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包括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黏液腺体和散在的炎细胞,黏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构成

图1-1-4 食管贲门型腺体

位于固有层内,由分泌中性黏液的细胞构成

固有层呈指状突入上皮内的部分称为固有层乳头,固有层乳头向上延伸不超过50%~75%,即乳头不应延伸至上皮的上1/3,基底细胞不应超过上皮下1/3的一半(图1-1-2)。

食管黏膜肌层仅由纵行平滑肌组成(图1-1-3),与胃肠道不同,后者黏膜肌层由纵行和环行两层平滑肌束构成。胃食管交界(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处食管黏膜肌层非常厚,超过胃黏膜肌层,活检时会被误认为是固有肌层。黏膜溃疡后,上皮和黏膜肌层均可再生,从而形成双重黏膜肌层,此为Barrett食管的特征之一。

二、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图1-1-5),含小血管、淋巴管、黏膜下腺、黏膜下神经丛。食管黏膜下腺位于黏膜肌层的下层(图1-1-6),被认为是口咽部小涎腺的延续,散在分布于整个食管,在食管上段和下段区域更集中。黏膜下腺多为黏液腺,亦可伴有多少不等的浆液腺成分,也可发生嗜酸细胞化生(图1-1-7)。黏膜下腺导管起始部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导管向上移行为复层鳞状上皮,穿过黏膜肌层和上皮,开口于食管腔内(图1-1-8、图1-1-9)。导管周围和腺体周围慢性炎细胞浸润为正常现象。

图1-1-5 疏松的结缔组织

位于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可见少许淋巴细胞

图1-1-6 食管黏膜下腺

位于黏膜肌层的下层

图1-1-7 黏膜下腺

由黏液分泌细胞组成,伴或不伴有不等量浆液成分,黏膜下腺可发生嗜酸细胞化生

图1-1-8 黏膜下腺导管

导管向上移行为复层鳞状上皮

图1-1-9 黏膜下腺导管

导管穿过黏膜肌层和上皮,开口于食管腔内

三、固有肌层和外膜

食管固有肌层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段为平滑肌,中1/3段两者混合(图1-1-10),环行与纵行肌层之间可见神经丛。

图1-1-10 食管固有肌层

此图为下段食管,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构成,两层之间可见神经丛

食管只有胸段极少部分及腹段被覆浆膜,两者分别延续于胸膜和腹膜。大部分食管外表面被覆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称之为外膜,有时可在食管周围形成致密的鞘状结构。

(张丽英 陈玲 李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