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它们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突然发热、食欲缺乏、恶心、腹部不适,随后几天部分脊髓灰质炎病例出现黄疸,但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致病性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预防和控制上采取的措施亦不尽相同。
根据传播途径可以将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种类型,即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体液-皮肤(黏膜)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不形成病毒携带者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易形成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传染期主要为发病前后两周。戊型肝炎潜伏期10~70天,平均为40天,传染期尚不清楚,但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后2周患者粪便中均可检出病原体,与甲型肝炎相比,戊型肝炎重型多,病死率高,尤其是孕妇,病死率可高达20%,且免疫力不持久;成人发病较多。乙型肝炎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为70天。丙型肝炎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为50天。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确定,可能相当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
对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对经体液-皮肤(黏膜)传播的肝炎,要把住“病从皮入”关。此外,要加强对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易感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1.诊断标准
(1)症状体征:
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肝大,伴有触痛或叩痛,巩膜、皮肤黄染或不黄染。
(2)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或不升高。
在排除其他原因(如药物性、酒精性等)引起的肝脏损害的情况下,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2.病原分型诊断
(1)甲型肝炎:
1) 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
2) HAV感染标志检测: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AV-IgM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3) 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甲肝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甲型肝炎病原分型诊断各项中的1)和2)两项为诊断甲型肝炎散发病例的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证据作为参考。
对甲型肝炎暴发疫情病例,必须具备第一项诊断依据,首例患者或早期患者必须具备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是4倍升高。具有与首例患者共同可疑食物或水暴露史,在甲型肝炎最长潜伏期内,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肝炎患者,有或无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均可诊断为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
1) 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
2) HB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BsAg阳性(包括单独阳性和复合阳性,如大三阳、小三阳和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等);②血清HBV-DNA阳性或HBV-DNA多聚酶阳性;③肝组织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均可判定为乙肝病毒现症感染。
3) 流行病学资料:6个月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者,生活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具备乙型肝炎病原分型诊断各项中的1)和2)两项,且既往无乙型肝炎病史,可诊断为新发乙型肝炎病例。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者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
(3)丙型肝炎:
1) 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
2) HC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CV-RNA阳性;②血清抗-HCV IgM阳性。
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均可判定为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
3) 流行病学资料:6个月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具备丙型肝炎病原分型诊断各项中的1)和2)两项,且既往无丙型肝炎病史,可诊断为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既往有丙型肝炎病史或丙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
(4)丁型肝炎:
1) 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
2) HD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DVAg阳性;②血清HDV-RNA阳性;③抗-HDV IgM阳性。
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可以诊断为现症HDV感染。
3) HB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BsAg阳性(包括单独阳性和复合阳性,如大三阳、小三阳和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等);②血清HBV-DNA阳性或HBV-DNA多聚酶阳性;③肝组织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4) 流行病学资料:同乙型肝炎。
具备丁型肝炎病原分型诊断各项中的1)、2)、3)项,且既往无丁型肝炎病史,可诊断为新发丁型肝炎病例。既往有丁型肝炎病史或丁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者可诊断为慢性丁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
(5)戊型病毒性肝炎:
1) 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
2) HEV感染标志物检测:抗-HEV IgM阳性或双份血清抗-HEV IgG呈4倍以上升高者。
3) 流行病学: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患者或饮用过被粪便、垃圾污染的或外出就餐,到过戊型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
具备戊型肝炎病原分型诊断各项中的1)和2)两项为诊断戊型肝炎散发病例的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证据作为参考。
对戊型肝炎暴发疫情病例,在具备第一项诊断依据的同时,首例患者或早期患者必须具备血清抗-HEV IgM 阳性或抗-HE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具有与首例患者共同可疑食物或水暴露史,在戊型肝炎最长潜伏期内,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肝炎患者,有或无血清抗-HEV IgM阳性或抗-HE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均可诊断为戊型肝炎。
(6)未分型病毒性肝炎:
具备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但未进行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或无法判定为何型病毒性肝炎,均诊断为未分型肝炎。
(7)肝炎病毒携带者:
感染肝炎病毒持续6个月以上,无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检验指标正常的人称之为肝炎病毒携带者。因感染病毒的不同分别称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病毒携带者和丁肝病毒携带者。包括从未发病和发病后的肝炎病毒携带者。
由于在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中,很难确定肝炎病毒携带者感染病毒的时间,所以,无肝炎临床症状、体征且肝功能正常的人,若其体内检测到上述病毒的感染标志物,均作为肝炎病毒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