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的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本病多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缓进型高血压
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2.急进型高血压
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最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3.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
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衰竭、高血压脑病等。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
(2)高血压脑病:
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蒙,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二)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血生化(血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
2.其他检查
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餐后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或110mg/dl时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必查)、尿蛋白定量(若纤维素试纸检查为阳性者检查此项目)、眼底检查和胸片、睡眠呼吸监测(怀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
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及尿醛固酮、血及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
(三)诊断依据
1.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作为依据。目前我国采用1999年WHO/ISH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2.成人血压水平分级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治疗原则
达标、平稳、综合管理。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1.降压达标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2.平稳降压
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3.综合干预管理
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二)降压目标
1.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
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
2.年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
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
(三)改善生活方式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压)。主要措施为“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具体包括:①减少钠盐摄入(WHO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g),增加钾盐摄入;②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重度肥胖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减肥);③戒烟;④限制饮酒;⑤体育运动(中等以下强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四)药物治疗
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5类: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剂。选择时应当结合高血压患者的病史(并发症和降压药物的使用经验)、年龄、病理生理特点、伴随的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其他临床疾病(尤其代谢异常)的情况以选择具体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起始剂量。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由于七情六欲过度、饮食劳伤及年老体衰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导致风、火、痰、瘀扰乱清窍;或气血、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形成眩晕、头痛。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也有虚实夹杂者。临床主要有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等证。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高血压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肝火上炎证
〔证候〕
主症: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次症:耳鸣如潮、胁痛口苦、便秘溲黄;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
〔方药〕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中成药〕
(1)泻青丸(药典)(由龙胆、酒大黄、防风、羌活、栀子、川芎、当归、青黛组成)。功能主治:清肝泻火。用于肝火上炎所致耳鸣耳聋,口苦头晕,两胁疼痛,小便赤涩。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当归龙荟丸(医保目录)[由酒当归、龙胆(酒炙)、芦荟、青黛、栀子、酒黄连、酒黄芩、盐黄柏、酒大黄、木香、人工麝香组成]。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2.痰湿内阻证
〔证候〕
主症:头重如裹;次症: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少食多寐;舌脉:苔腻,脉滑。
〔治法〕
化痰祛湿,和胃降浊。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中成药〕
眩晕宁片(医保目录)[由泽泻、白术、茯苓、半夏(制)、女贞子、墨旱莲、菊花、牛膝、陈皮、甘草组成,辅料为淀粉、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滑石粉、薄膜包衣预混剂]。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滋肾平肝。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4次。
3.瘀血内阻证
〔证候〕
主症:头痛如刺、痛有定处;次症: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舌脉:舌质黯,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中成药〕
(1)心脉通片(医保目录)(由当归、决明子、钩藤、牛膝、丹参、葛根、槐花、毛冬青、夏枯草、三七组成)。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养心,降压降脂。心脉通片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2)心安宁片(药典[) 由葛根、山楂(制)、何首乌、珍珠粉组成]。功能主治:养阴宁心,化瘀通络,降血脂。用于血脂过高,心绞痛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4.阴虚阳亢证
〔证候〕
主症: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中成药〕
(1)清脑降压片(医保目录)[由磁石、熟酒曲、冰片、牛膝、珍珠母、酒曲、薄荷脑、赭石、清半夏、猪胆汁(或猪胆粉)组成]。功能主治: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2)脑立清胶囊(医保目录)[由柴胡、当归、黄芩、白芍、赤芍、香附(醋制)、郁金、木香、延胡索(醋制)、白术(炒)、半夏(制)、川楝子组成]。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5.肾精不足证
〔证候〕
主症:心烦不寐、耳鸣腰酸;次症: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舌脉:舌红,脉细数。
〔治法〕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
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中成药〕
益龄精(药监局)[由制何首乌、金樱子肉、桑椹、女贞子、莶草(蜜酒蒸)、川牛膝、菟丝子组成]。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主治头晕目眩、夜尿频数、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衰老症状及有上述所见的老年病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
6.气血两虚证
〔证候〕
主症:眩晕时作、短气乏力、口干心烦;次症:面白、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舌脉:舌淡,脉细。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
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中成药〕
指南暂无推荐。临床上可用归脾丸类中成药。
归脾丸(医保目录)[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7.冲任失调证
〔证候〕
主症: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次症: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脉:舌淡,脉弦细。
〔治法〕
调摄冲任。
〔方药〕
二仙汤(《妇产科学》)加减。
〔中成药〕
龟鹿补肾胶囊(药监局)[由菟丝子(炒)、淫羊藿(蒸)、续断(蒸)、锁阳(蒸)、狗脊(蒸)、酸枣仁(炒)、制何首乌、炙甘草、陈皮(蒸)、鹿角胶(炒)、熟地黄、龟甲胶(炒)、金樱子(蒸)、蜜黄芪、山药(炒)、覆盆子(蒸)组成]。功能主治:壮筋骨,益气血,补肾。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夜多小便,健忘失眠。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四、单验方
1.决明子饮
炒决明子15g,捣碎加水煎煮15分钟,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清热降压。适用于高血压早期患者。《食物本草》中亦有蜂蜜决明茶,此基础上冲入蜂蜜可润肠通便。(《江西草药》)
2.平肝清热茶
龙胆1.5g,醋柴胡1.8g,甘菊花3g,生地黄3g,川芎1.8g。共研粗末,加水煎汁或沸水冲泡,代茶饮,1日1~2剂。可平肝清热。适用于肝胆实火、肝火上炎型高血压,伴头痛头晕、口干口苦、尿赤便秘等症。适用于高血压早期患者。(《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3.淡菜镇肝滋阴汤
淡菜500g,怀牛膝15g,天麻6g,荸荠300g,木耳60g。食盐少许煎汤服。适用于阴虚阳亢之高血压中期患者。(《食疗本草》)
4.周次清验方——八味降压汤
何首乌15g,白芍12g,当归9g,川芎5g,炒杜仲18g,黄芪30g,黄柏30g,钩藤30g。每日1剂,两煎混合取250~300ml,分3次服,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主治因阴血亏虚所致,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5.王乐善验方——调络饮
桑寄生15g,生地黄15g,丹皮15g,白芍15g,黄芩15g,菊花15g,夏枯草30g,杜仲15g,牛膝15g,桑枝15g,桂枝15g,生石决明30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主治缓进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胀头痛,每因恼怒而加剧,脉象弦数有力,严重时手足麻木。
6.郭士魁验方——清肝汤
葛根12g,钩藤12g,白薇12g,黄芩12g,茺蔚子12g,白蒺藜12g,桑寄生12g,磁石30g,牛膝12g,泽泻12g,川芎12g,野菊花12g。每日1剂,水煎分服。主治高血压、颈椎病、梅尼埃病属肝阳上亢,阴虚阳亢之眩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