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7年中国及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趋势变化
一、背 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随之而来的行为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疾病谱的改变,地区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给我国的卫生和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人数已达2.9亿例,患病率仍处在持续上升阶段,每年死亡数超过400万例,已占全国死亡的45.7%,超过恶性肿瘤,居各类疾病之首,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最主要的死因。除了死亡的威胁外,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带来身体机能缺失和社会经济损失等不良影响,其所带来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都是巨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十三五”时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都明确提出了降低心脑血管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管理率等多项相关指标。
经过我国卫生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除了在全国层面的趋势分析,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差异以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也值得关注。
本章节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7,GBD2017)的研究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数 据 来 源
GBD2017利用统一、可比的方法,全面地对1990—2017年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282种疾病和伤害的疾病负担,以及84种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进行了系统分析。中国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我国历年的死因、危险因素、妇幼卫生、伤害等监测数据、肿瘤登记数据、传染病报告数据、重要的卫生调查报告、相关大型调查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口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系统建模和估计,研究并分析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群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死因模式、伤残寿命损失、危险因素暴露与归因负担等疾病负担指标。
本章节依据GBD2017研究结果,比较和分析中国与主要国家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现状;重点分析中国及分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17年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相关死亡、发病、患病和疾病负担;以及比较中国和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归因危险因素。具体指标包括死亡数、死亡率、发病数、发病率、患病数、患病率、早死导致的寿命损失(year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伤残导致寿命内损失(years of life lost,YLL)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以及YLD率、YLL率和DALY率,所有指标除有点估计值外,还包括95%的不确定性区间(95% uncertainty interval,95%UI)。同时,文中所有年龄标化指标均采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的全球标准人口构成。
三、主 要 结 果
(一)2017年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比较
表1展示了2017年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的差异。2017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61.9/10万,高于美国(151.1/10万)、英国(122.1/10万)、日本(79.4/10万)、韩国(86.0/10万)、巴西(178.0/10万)和南非(200.4/10万),低于俄罗斯(431.3/10万),与印度(282.3/10万)相差不大。
中国2017年脑卒中死亡率(122.4/10万)是最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但是除韩国外,其他主要国家均是缺血性心脏病为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特别是在英国、美国和印度,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是脑卒中死亡的2倍。
中国风湿性心脏病的死亡率(4.0/10万)显著高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和南非。高血压心脏病死亡率中国显著高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表1)。
表1 201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比较(1/10万)
中国年龄标化的心脑血管患病率为5 631.6/10万,低于美国(7 275.8/10万)、英国(6 199.9/10万)、俄罗斯(6 398.9/10万),高于韩国(4 766.9/10万),与日本(5 302.6/10万)、巴西(6 025.0/10万)、印度(5 214.2/10万)和南非(6 059.3/10万)没有显著差异。
主要心脑血管疾病中,中国脑卒中的患病率最高为1 757.1/10万,超过缺血性心脏病(1 188.1/10万)。美国、英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均发现缺血性心脏病为最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日本、韩国与中国类似,脑卒中的患病率最高(表2)。
中国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731.6/10万,在比较的主要国家中最低,美国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最高为1 588/10万,为中国发病率的2倍。中国脑卒中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也发现脑卒中高于缺血性心脏病,而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则发现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脑卒中(表3)。
表2 201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患病率比较(1/10万)
表3 201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发病率比较(1/10万)
注:高血压心脏病发病数据暂缺。
中国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年龄标化YLL率为4 026.4/10万,高于美国(2 578.5/10万)、英国(1 847.1/10万)、日本(1 225.5/10万)、韩国(1 145.5/10万)和南非(3 426.4/10万),低于俄罗斯(7 696.9/10万)和印度(5 474.6/10万)。其中,中国脑卒中造成的YLL损失最高,而在除韩国外的其他国家,缺血性心脏病造成的YLL负担最重,但是韩国的脑卒中YLL率显著低于中国(表4)。
表4 201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年龄标化YLL率比较(1/10万)
除了早死造成的疾病负担外,中国2017年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年龄标化YLD率为549.5/10万,与其他国家的YLD率相差不大。在所有分析的国家中,脑卒中造成的YLD均高于缺血性心脏病(表5)。
表5 201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年龄标化YLD率比较(1/10万)
续表
2017年中国年龄标化的DALY率在分析的9个主要国家中排在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印度,英国、日本、韩国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整体较低(表6)。
表6 201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年龄标化DALY率比较(1/10万)
(二)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负担趋势
根据疾病负担研究估算,1990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员为224.5万人,至2017年增长至437.8万人,增长9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由1990年的187.6/10万增长至309.9/10万,涨幅为65.3%。而年龄标化的心脑血管死亡率从1990年的332.3/10万降低到261.9/10万,降幅为21.2%。其中,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人数2017年增长至175万人,较1990年增长了201.4%,是所有心脑血管疾病中涨幅最大的。年龄标化死亡,2017年较1990年,风湿性心脏病降幅最大为73.9%,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较1990年增加了20.6%(表7)。
我国199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为4 853.8万人,至2017年增长至10 667万人,增长了119.8%;患病率从1990年的4 055/10万增长至7 552/10万,增长了86.2%;年龄标化患病率从1990年至2017年增加了7.4%。其中,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为高血压心脏病,患病人数增加了178.5%,患病率增加了136%。年龄标化的患病率除风湿性心脏病的患病率有下降外,其他主要疾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均有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为脑卒中,增加了27.6%(表8)。
我国1990年新发心脑血管疾病人数为614.3万人,至2017年新发病例达到1 354.1万人,增加了120.4%,发病率从513.3/10万增加至958.6/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增加3.3%。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有下降,脑卒中较其他疾病的新发病例数增幅最大,为143.2%,年龄标化的发病率脑卒中上升6.7%,缺血性心脏病降低4.8%(表9)。
综合考虑死亡和患病情况,我国2017年心脑血管病总疾病负担DALY为8 504.1万人年,其中早死造成的疾病负担YLL为7 474.0万人年,伤残造成的疾病负担YLD为1 030.1万人年。主要疾病中,DALY负担最高的为脑卒中(4 429.1万人年),其次为缺血性心脏病(3 010.6万人年)占了总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87%。较1990年,2017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增加了56.9%,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缺血性心脏病(125.3%)。总疾病负担绝对值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年龄标化DALY率在1990—2017年间下降了26.7%,下降幅度最大的为风湿性心脏病(74.1%),值得关注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化的DALY出现上升趋势,上升 4.6%(表 10~表 12)。
(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负担及其变化(1990—2017年)
2017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西藏自治区(年龄标化死亡率为449.6/10万)、河北省(404.5/10万)和河南省(364.1/10万),死亡率较低的地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94/10万)、澳门特别行政区(103.1/10万)和上海市(103.7/10万)。较1990年,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北京市(53.5%),然而,全国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龄死亡率为上升趋势,分别为陕西省(42.3%)、河北省(11.2%)和河南省(2.6%)。
2017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化死亡率较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黑龙江省(192/10万)、内蒙古自治区(176.3/10万)和河南省(90.3/10万),较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浙江省(41/10万)、上海市(44.8/10万)和澳门特别行政区(45.2/10万)。与1990年相比,全国超过一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龄标化死亡率有所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陕西省(89.3%)、河南省(79.2%)和河北省(62.9%)。下降幅度最大的为澳门特别行政区(47.4%)、香港特别行政区(44.9%)和北京市(25.7%)。
2017年我国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较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西藏自治区(232.8/10万)、河北省(196.0/10万)和河南省(173.2/10万),较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香港特别行政区(31.5/10万)、澳门特别行政区(37.0/10万)和上海市(49.0/10万)。与1990年相比,全国只有陕西省上升了30.7%,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北京市(66.9%),其次为澳门特别行政区(58.7%)和内蒙古自治区(54.9%)(表 13)。
2017年我国心脑血管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在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较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集中在东北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西藏自治区的标化DALY率最高(8 559.3/10万),疾病负担较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浙江省和北京市,其中上海市的标化DALY率最低(1 734.1/10万),其次是香港特别行政区(1 773.7/10万)。与1990年相比,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DALY率均有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北京市(53.8%),陕西省和河北省有所上升,分别为32.6%和2.1%。
表7 1990年和2017年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变化
表8 1990年和2017年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趋势变化
表9 1990年和2017年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变化
表10 1990年和2017年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YLL趋势变化
表11 1990年和2017年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YLD趋势变化
表12 1990年和2017年中国主要心脑血管疾病DALY趋势变化
表13 中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1/10万)
2017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北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标化DALY率最高(分别为2 888.0/10万和2 635.9/10万);东南沿海地区较低,上海市最低(556.8/10万)。与1990年相比,标化DALY率,陕西省(79.4%)上升最高,澳门特别行政区(53.9%)下降最多。
2017年我国脑血管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地理分布中,西藏自治区、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青海省及河南省的疾病负担较高,其中西藏自治区的标化DALY率最高(4 605.6/10万),其次是河北省(3 631.2/10万);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上海市、浙江省及北京市的疾病负担相对较低,其中最低的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香港特别行政区(716.0/10万)、澳门特别行政区(859.2/10万)和上海市(923.5/10万)。与1990年相比,标化DALY率,全国仅有陕西省上升,上升26.9%,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下降,北京市下降最多,为66.5%(表 14)。
表14 中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DALY率(1/10万)
续表
(四)2017年中国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归因2017年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其次为高钠饮食、高LDL、吸烟和低谷物摄入。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比较,高血压和高钠饮食在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位居前两位。在四川省和贵州省,吸烟排在第3位,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则是低谷物类饮食为第3位危险因素(图1,彩图见二维码1)。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高血压和高LDL仍是排名前两位的危险因素,其次为高钠饮食、吸烟和低坚果饮食。全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血性心脏病前两位危险因素均与全国一致,吸烟在上海市仅排名第10位,排在低谷物饮食、高血糖和身体活动不足等危险因素之后(图2,彩图见二维码2)。中国脑卒中死亡的前两位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钠饮食,其次为低水果摄入、吸烟和低谷物摄入。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吸烟作为脑卒中死亡的第3位危险因素,低水果摄入在北京市仅排名第8位。吸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排在第8位,在饮酒、高BMI和高血糖之后。澳门特别行政区高BMI排名第3位(图3,彩图见二维码3)。
四、主 要 发 现
本章节依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的结果,重点分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患病、发病和疾病负担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2017年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 年颁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确定了2025 年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15 年水平上降低15% 的规划目标。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至2030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于190/10万。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作为未来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
1990—2017年,我国的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不断上升,虽然年龄标化的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是较其他国家仍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与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脑卒中仍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但是1990—2017年,脑卒中的年龄标化死亡率显著降低,这与我国卫生保健的可及性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提高有关系。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化死亡率持续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和用药方式以及因经济和文化差异放弃终末期治疗有关。
图1 2017年中国及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归因危险因素顺位
图2 2017年中国及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归因危险因素顺位
图3 2017年中国及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脑卒中死亡归因危险因素顺位
我国心脑血管患病率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因素外,其他的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技术和心脑血管保健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等。脑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仍在上升,这与不良饮食习惯、代谢性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虽然过去近30 年时间,我国在控制心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省级行政区负担仍存在较大差异。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既往研究对地区差异原因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各省级行政区生活方式和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不同,以及心脑血管病医疗救护方面的差异。心脑血管病疾病负担在各省级行政区均呈下降趋势,但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的下降速度更快,这与全球心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研究结果类似。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出我国心脑血管健康的地区不均衡性正在逐渐在加重,在特定省级行政区增大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投入尤为重要。
控制心脑血管病的生活方式和代谢性危险因素,提高心脑血管病治疗和护理质量,并减少其地区不均衡性,将是应对我国沉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举措。
(刘江美 周脉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