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6世纪荷兰人发明了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和细菌,促进了19世纪人类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的建立。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获得人类第一张X线片,标志着医学影像的诞生,开启了人类在活体观察机体构造的大门。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现象,为核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研究又将生命科学带入到解读生命密码的分子医学时代,在这个充满争议、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靶向诊疗、个体化医疗、精准医疗、分子影像、多模态影像、基因组与各种组学、纳米医学、转化医学、诊疗一体化、干细胞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代表了分子医学时代的特征,人类从20世纪90年代的结构基因组学时代也步入21世纪的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同时,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高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引入到医学影像领域,特别是核素示踪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分子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的概念,人类开启了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疾病以及阐明活体生物学过程的漫长之路。进入新的世纪,多模态影像的问世,又将高分辨率的解剖影像(CT、MRI和超声)与核医学功能与分子影像融合,形成了多模态影像,实现了不同影像的同机融合,优势互补。至此,多模态、多参数、多尺度影像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发展的热点方向。
10年前,我们就设想组织国内外医学影像领域专家编写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分子核医学与多模态影像应用及进展的专著,并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从制订编写大纲、组织编写至今历经10年,凝聚了国内外50多位专家和编者的辛勤劳动,编写成这部集核医学、MRI、超声与光学分子成像于一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专著,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团队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20余项面上项目支持下其研究成果的总结。希望本书的出版为从事医学影像临床和研究领域的同仁们提供一部比较全面的参考书。在此衷心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全体编者和在本书出版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本书的问世。尤其还要感谢的是,一些著名的专家和老前辈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詹启敏院士、林祥通、刘秀杰和田捷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然而,由于本书编写过程中跨越的时间较长,加上医学影像的发展又十分迅速,新的进展层出不穷,唯恐早期完成的章节没有来得及更新,在编写过程中难免还存在许多缺点甚至错误,期待再版时更新和修正,也恳请和期待同仁朋友们给予批评指正,为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张永学 兰晓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19年5月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