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求真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遣方用药,操纵有权

中医临证治病,常要求理法方药贯穿一线,自成体系。遣方用药是临证辨治之最后阶段,关系到治病获取疗效之重要环节,自然也是一门重要学问。临证遣方用药,其最要者,惟在操纵方药之治病方略、技巧。是以清代名医徐大椿谓“操纵之法,有大权焉”。盖谓医者临证,必须在精准审疾之前提下,制定高明之论治谋略,进而正确、巧妙操纵驾驭方药以治病,从而获取理想之疗效。诚然,为医治病,能达到此境界者,亦非易事。必须:一者,要有扎实之中医功底,要求熟读中医经典著作,深入领悟古今名医名方组方旨义;二者,要有名师指点,得其用方之学术真谛;三者,要有丰富之临证实践,尤其要多治难治病、险重病,从中积累治病经验,获得真知。盖谓谋略、技巧出自智慧,而源于知行也。

(一)以经方为主体并博采众方

张仲景先师之方,后世尊称之为经方。仲景之后,则常称为后世方或时方及有清温病学家之温病方,但均可称为众方。

予之治病也,理论则遵《内经》,治方则崇仲景。其所以笃宗经方者,以予之所学,尝以四部经典著作(《内经》《伤寒》《金匮》《本经》)始,为临证之应用经方打下了先期必修之基础,并常效法先父照棠翁运用经方,此为予学经方之始源也。及其用方既久,深感经方法度谨严,君臣佐使,组合有序,并体现“法以方传,方以法立”之组方原则,用药精炼,药无虚设。诚如岳美中老师所谓:“经方之可贵,在于有方有法有药。”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常能愈大症,起沉疴,此为予用经方之体验也(并以此认为学中医用方,首先应从学用经方始。如写汉字书法,应以颜、柳字帖为范本,习其骨架,练就书法基本功)。是以予临证用方,则常以经方为首选,进而为后世方或自拟方。尝感使用经方,如行拳之有步法,奏乐之有章法。应是有规矩可循,有章法可依。撮其应用要义,有如下数点:

一者,按辨病、辨证、辨症及掌握或然症、审机察因而使用。如百合地黄汤之用治百合病,乃辨病而使用也;当归四逆汤之治“血虚寒滞”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雷诺病、腓肠肌痉挛等病,乃辨证而使用也;芍药甘草汤之缓急止痛,用治肋间神经痛、痛经、腓肠肌痉挛等病,乃辨症而使用也;又如四逆散加薤白等味用治直肠周围炎,乃掌握“或然症”而使用也;黄连阿胶汤之应用,则掌握“阴虚火旺”之病机,用治心律不齐、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病,乃审机而用也;乌头汤之用治寒湿痹痛之坐骨神经痛,乃察因而使用也。

二者,明经方组方立义而拓展应用。予寝馈于仲景之学,于兹有年,深感仲景先师,不唯是一位具高明理论之医学理论家,又是一位临证经验极其丰富之临床医学家。诚如恩师岳美中先生所云:“法崇仲圣思常沛,医学长沙理自真。”仲景所传经方,组方法度谨严,疗效卓著,为后世及现代医家所常用。然而时至今日,尚有好多经方有待开拓发展运用。如所传炙甘草汤既可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又可用治肺痿。前者,为医者所常用,而后者罕其用,颇属憾事。予以其功能滋阴益气、生津润燥,而治津气两虚、燥热内生之肺痿证,亦甚有效。又如当归贝母苦参丸,依其组方立义,有养血和血、清热燥湿、化痰散结、利窍开闭诸功效,而加减化裁应用于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支气管炎、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均能用以致效。诸如此类经方,实有临证开拓应用之价值。

临证治病,常需注意患者之病理、生理,更应掌握其方理、药理。在这方面,前人治病,明脏腑特性、喜恶之情而遣方用药。如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遵循《内经》脏象经旨,继承仲景医学学术思想,于治脾胃发挥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予治慢性肠炎,证为飧泄,食不化,则用雷丰《时病论》之暖培卑监法合理中汤,“暖培其脾土也。脾喜燥,故佐以苍术,喜温佐以益智,喜升佐以葛根,喜甘佐以粳米”,理中汤本为温中健脾之名方,均从脾土虚寒之病理,和脾之特性、喜恶之情而遣方用药,故治之每验。又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证见胃阴虚而湿热中阻者,予则常遵“胃喜柔润”之特性,而以柔润胃阴、清化畅中之法为治而获效理想。

三者,方随证转并参合“三因”加减化裁而使用。夫病邪之客于人体,常因人之禀赋强弱、年龄长幼,及气候、地理诸因素之影响,而致证候有异,故治方常随机而加减化裁。如桂枝汤之治营卫不和证,常随证之变化及参合“三因”,从病证实际出发,而加减化裁进退。宋之大文豪苏子瞻云,“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予则谓,“方虽传于古人,药善进于医手”。如对于“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则以“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即于桂枝汤加重芍药、生姜,并加人参,改名为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则其方已为养营通阳、益气阴以生血之剂。予尝以是方加龙骨牡蛎合理中汤治一男性青年腹壁后肿瘤切除术后,大汗出不止,并不思食,神疲乏力,面色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取其调和营卫止汗、开痞进食之用,服后果汗出止而胃纳开,精神渐转爽。

四者,师法不泥而灵活用方。即所谓用方贵在灵活。如吴鞠通治下焦温病真阴欲竭之复脉汤,治阴虚风动之一、二、三甲复脉及大定风珠,救逆汤等方,皆师仲景之方而不泥其药者;俞根初治湿热之邪踞于少阳三焦之蒿芩清胆汤,则又师仲景柴胡汤法而不泥其方者。是皆可供临证参考者也。

五者,知其禁忌证而不盲目用方。使用经方不但要掌握其适应证,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应掌握其禁忌证,力避治疗差忒。如仲景对麻黄汤之应用,提出“九禁”。约言之,为“阴虚血少,里虚阳微”者禁用。尤当注意,庶不致孟浪使用而致偾事。

然而事物总在不断发展,经方因历史之局限、知识之制约,亦常有不能满足应用之感。如头痛一症,其因于肝寒上逆者,当为吴茱萸汤所主;若因风热上干头目而致者,则当选用后世《寿世保元》清上蠲痛汤。又如,热病神昏谵语,其由于阳明燥屎内结者,当为承气汤所主;若为热邪内陷心包而致者,仲景书不载,则当选用后世温病方,“安宫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主之,局方至宝丹亦主之”(《温病条辨》)。再如,中风痰热内闭腑实证之中风昏迷急症,仲景书既不载其治法,即后世方书亦难觅合适之方,是以予尝以自拟新方——菖蒌承气汤应用而致效。由上可见,予临证之用方也,首选经方,依次为后世方(时方或温病方),或自创新方以为治病之需。总之,治病选方用药,则常以经方为主体,而博采众方以致用。

(二)审疾察机而创制新方

因临证治病尤其是治疑难病之需要,为提高其疗效,往往在学习前人治病经验之基础上,并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根据中医理法审疾察机而制定新方,以冀获得较理想之疗效。如治中风中脏腑、内闭实证之菖蒌承气汤,方用菖蒲、远志、瓜蒌皮子、大黄、枳实、玄明粉、薄橘红、黄郁金、生石蟹、川牛膝,功能通腑宣窍、清化热痰、潜降下行,即是针对中风痰热腑实、风阳升动之病机而制定的新方。对中风神昏,证见里实,投以本方通腑宣窍,常可得下而神清者,可资临证参考。又如治白细胞减少症之黄精二至煎,方用黄精、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黄、当归、太子参、仙鹤草等药(并随证加减),功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即是针对肝肾精血亏虚之病机而制定的新方。治白细胞减少症,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损者,用之多验。再如降逆和胃饮(黄连、吴茱萸、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竹茹、枳实、生大黄、藿梗、黄郁金、杏仁、蒲公英、煅瓦楞子、焦三仙、生姜、红枣)治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证属胆邪犯胃,痰热中阻者;冬部镇咳煎(天麦冬、百部、白沙参、杏仁、象贝母、木蝴蝶、陈皮、炙甘草、竹茹、枇杷叶)治百日咳;痛风得效方(土茯苓、萆薢、忍冬藤、炙甘草、络石藤、赤芍、威灵仙、川怀牛膝、车前子、木瓜、通草、伸筋草、丝瓜络)治痛风属湿热痹阻经络者;乳癖得效方(夏枯草、牡蛎、青皮、陈皮、瓜蒌皮子、海藻、昆布、赤白芍、象贝母、蒲公英、橘核、当归、醋香附、王不留行、皂角刺、炮山甲、生地、漏芦、太子参、沙参、金橘叶)治乳腺小叶增生症;湿疹获效方(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制何首乌或用夜交藤、僵蚕、红花、大小胡麻、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萆薢、桑叶、乌梢蛇、炙甘草、土茯苓、忍冬藤)治慢性湿疹;等等。

科学在进步,医学科学研究在不断深化。今之病理生理、中药药理及临床实验研究成果,对中医临证组方遣药有颇多借鉴之处。如结合现代药理知识用药,往往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理机制的逆转,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枳实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与芍药、甘草合用,又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幽门括约肌张力,从而控制胆汁反流。如大黄与枳实相伍,有明显的控制胆汁反流的作用。黄连、蒲公英等药,有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乌贼骨、象贝母,有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故予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之降逆和胃饮,即参考现代之中药药理及临床实验成果,遵照中医审疾论治理法而创制之新方,为临证所常用。利用现代之药理知识,针对病理变化用药,可谓审疾察机而制定新方之一大发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