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依恋:理解和疗愈内在的创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以避难者的身份,全心向爱。

——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

本书总结了我多年以来关于父母和子女间早期情感关系的研究,以及我对情感关系脆弱的家庭的治疗经验。像其他任何一本这类读物一样(可能比很多同类读物更严重),这本书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完美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既能向大家传递足够详尽的有关家庭、家庭中的心理创伤和治疗创伤的内容,也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全面又有价值的视角。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系列理论和解决方案,帮助心理治疗师、儿童保护者、早期成长的研究学者和学生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尽管希望孩子在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长大,却仍把自己在成长早期遭受的情感伤害转嫁到孩子身上。在这些家庭中,孩子受到的情感伤害遗传自其长辈受到的伤害。而我创作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分享一些我作为专业人士,对于这种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能做的事情,并适当减轻这种创伤造成的负面影响。

很多人对于父母育儿的观点偏理想化。广告、电影等媒介中的信息容易让我们错误地认为,成为一个充满爱意和安全感的母亲或父亲是一件自然而言的事情,仿佛只要生下孩子,一切水到渠成。的确,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成年人来说(只要他们有稳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父亲或母亲的身份能带来一种自我满足感:孩子在外貌上有父母外貌的投射;父母照顾孩子这一事实本身,让父母觉得自己是如此优秀和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能满足父母的自尊心;孩子的幼小与脆弱能唤起父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的柔软。然而,为人父母还有另一重体验,除了爱,父母还会感到疲惫、不确定、沮丧、挫败、拒绝等负面的情绪。照顾一个幼小的生命意味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他的依靠,因为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处的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能量,需要父母给予孩子非常多的关注,投入大量的金钱,还可能要面对体力不支等问题。对于任何人来说,这些都既是一场情绪上的挑战,也是一场社会性的挑战。就像罗兹卡·帕克(Rozsika Parker,1995)所说的,养育子女最大的挑战不是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合理养育,而是在做父母时能将好的经验和坏的教训结合起来。这是一条非常复杂,甚至称得上惊心动魄的一段旅程,但它也会让人感到非常愉悦,或者说,这是人类大脑要面临的最强烈的情绪波动之一。

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说,成为父母的过程不仅包括这些复杂、让人紧张的问题,而且可能涉及唤起不好的记忆。每当他们面对孩子强烈的脆弱性和依赖性,他们昔日作为孩子时拥有的某些不好的记忆就会被唤醒,比如他们经历过的事情,经受过的对待方式。如果一个成年人过去在与他人接触的经历中充满无助和恐惧,那么对他来说,养育孩子这个过程就会像一个强大的驱动器一样,总是激活他没有释怀的童年经历。这些人的早期心理创伤可能包括明显且高强度的身体伤害,但同时也可能包括情绪上的攻击或不那么明显的伤害,这种伤害肉眼不可见,在整个的成长过程中重复发生并且逐渐累积,摧毁人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在永远对自己有过高要求的环境中长大,在家里随意地、毫无预料地被羞辱,一部分性格或一些需求被完全禁止或攻击,在感受到压力或痛苦时父母漠不关心或者联系不上,由于家庭环境过于嘈杂而不得不放弃心理上的自主权,等等,这些微观的心理创伤,也会发生代际传递(Crastnopol,2015)。

总之,在以上所有情况中,没有得到缓解的心理创伤带来的痛苦,随时会在现在的生活中再次伸出“魔爪”,影响如今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养育孩子就变成了一项极具风险的任务,我将在本书中详细介绍风险所在。下面我大致列出其中几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能被称为“障碍”的情况。

第一种,孩子的脆弱性唤醒了这些成年人曾被忽视的脆弱性。承认孩子具有依赖性,就需要承认自己也曾经有这种依赖行为,但自己曾经的依赖没有被允许或被关注。这有可能激活成年人无助和愤怒的情感:为什么在我这么小、需要保护的时候他们却这样伤害我?

第二种,这些成年人本身可能在自我调节情绪方面有很严重的障碍,这使这类父母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和危险的源头。由于儿时在需要进行情绪调节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因此当这些成年人的消极情绪泛滥时,他们就很容易被包括困惑、愤怒,尤其是害怕等情绪击溃。他们害怕被攻击,害怕被抛弃或独处,害怕被孩子控制,害怕失败,害怕被批评。所有的父亲和母亲都会经历此类的情绪,但是那些有心理创伤的父母很难使自己的孩子免受自己这种情绪的影响。

第三种,对于有心理创伤的父母来说,理解孩子的想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在他们从小成长的或充满暴力、贫穷的环境中,几乎没人考虑他们的想法,照顾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因此,这些成年人在心理上存在一种盲目性,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的想法很难理解和预料。在和这些父母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很难解读孩子的内部状态,也无法理解孩子做出某种行为的内在原因。

第四种,那些在儿童时期遭受巨大伤害的成年人会在人格上感觉到自卑、无助,他们否认自我价值,认为自己有性格缺陷、肮脏、卑劣或表现出破坏性。这些自我认知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养育,因为养育子女需要表现出最基本的善良、富有创造力和有执行力的品质。而那些受困于对自己的负面看法的父母,可能会倾向于远离孩子,他们甚至会通过攻击孩子寻求自我解脱,或者放弃自己作为孩子保护者的身份。

在本书的正文部分,我将基于许多学者近50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成果,尽可能以科学的方式对这些以及其他养育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如果一切顺利,读者将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些关键信息,即心理创伤未愈合的成年人如何通过早期情感关系与孩子的心理创伤构成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成年人除了是孩子的保护者,也可能成为孩子的威胁或感到无助的根源。

但是,成为父亲或母亲也是童年受到心理创伤的成年人疗愈自我的机会,很多我问诊的家庭的情况都证明了这一点:“我感到孤独,我不想让这种情绪感染到我的孩子;我的爸爸对我们很严厉,因此我要做一个更善解人意的父亲;我多希望小时候他能对我们温柔一些,我要对我的孩子们非常温柔,时刻让他们知道我爱他们,等等。”早年的心理创伤除了在这些成年人的意识中构成一个隐藏的亲子关系的干扰源,也可能会修复痛苦的童年经历,成为在家庭中构建更健康、更具安全的氛围的动力。做到了这一点的父母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过去,但他们确实对自己有心理创伤的部分进行了重建,并通过照顾子女的行为为自己的经历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塞尔玛·弗雷伯格(Selma Fraiberg,1980)也认可这一点,她说,对于许多有心理创伤的成年人来说,养育子女的过程能自然而然地带给他们一种修复力量,专业人士可以利用这种能量,让家庭关系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书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可以用来激活此类修复力量。该模式需要一个基本前提:有心理创伤的成年人需要先重新找回一些能让自己产生安全感的体验,然后才能成为感觉敏锐、合格的父母。基于这一点,我在干预模式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策略,试图治愈父母受到过的部分情感关系方面的伤害,同时提高他们对待和理解孩子的能力,重新赋予他们作为照顾者的权利,或者让他们了解其儿时经历对如今的他们造成的潜在影响都有哪些。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命早期的情感联系”聚焦于一个重要内容——以安全感为标志的生命早期的情感关系。这部分主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成年人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在健康的情感状态中长大,并让其对自己和环境有基本的信任感?书中将基于安全感的四个维度回答这一问题,并讨论这些成年人之后的发展。然后,简要地探讨儿童构建有关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型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基于他与有情感依恋关系的对象的接触体验。

第二部分“早期心理创伤、依恋紊乱和重构策略”详细分析了在生命早期的亲子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的、创伤性的互动动态,尤其分析了早期受过心理创伤的父母成为照顾者的难度。这些成年人会重新体验与创伤有关的难以忍受的感觉,他们在与孩子互动时难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无法理解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想做什么或需要什么。也有可能,他们作为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一种要保护自我的焦虑,这些都是这一部分要探讨的问题。同样,我还会在这一部分探讨忽视和伤害对儿童心理情感培养产生的影响,以及儿童在这种有威胁性的人际环境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以求生存。

第三部分“加强和修复早期关系:以情感连接为中心的干预原则和技术”提出了一种以修复有心理创伤的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为重点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并不是一种对成年人或儿童分别进行治疗的模式,而是旨在修复和加强双方关系纽带的一系列的建议。这部分介绍了以重新在有心理创伤的父母身上构建某种人际关系安全感为目的的四种策略。

我相信,探讨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对那些致力于为受情感关系影响的家庭服务的人来说,也具有一定意义。为了让不同类型的从业人员都能看懂这本书,我选择牺牲某些细节,并且省略了一些理论层面的专业内容。本书汇总了大量的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