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志愿服务与志愿者动机研究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已经形成了悠久的历史。在论及动机的时候,利他主义(altruism)与利己主义(egotism)是经常被提到的一组存在对立关系的概念。“利他主义”是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从词源上看,altruism最早来自法语,autrui在法语中表示“他人”(other people),它演变自拉丁语的alter。到了18世纪中期,altruism开始出现在英语词汇中。伦理学对利他主义的解释,强调对他人的无私心或者仁慈的关心,以不作为增进自己利益的方式来促进他人的福利。利他主义的道德推崇他人利益至上,鼓励为他人和社会利益做出牺牲(余仕麟,2004:107)。在企鹅出版社发行的《社会学字典》中,“利他主义通常与利己主义和个体主义相对,对他人的利益和需求奉行无私的原则”(Abercrombie,Hill & Turner,2006:16)。同时,心理学的“利他主义”,“将他人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前,在这一过程中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Matsumoto,2009:31)。
在非营利组织和志愿服务领域,利他主义是志愿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是在现实情境中因为含有其他成分,如利己和自我满足的要素,通常又将利他主义分为“纯粹利他主义”(pure altruism)[2]和“非自愿利他主义”(nonvoluntary altruism)两种类型。前者是利他主义的理想化状态,具有利他精神的个体完全专注于帮助和服务他人或者群体,并且个体并不会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后者则意味着在利他主义中含有利己(self-interested)的目的(Smith,Stebbins & Dover,2006:19)。
显然,利他主义的价值实践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与历史情境来理解。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威尔森(John Wilson,2000)指出,价值理念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①志愿服务存在多元化的形式,背后受到不同价值的激励与驱动。高度一般化的价值,实际上无法解释志愿者中存在的差异。②对于相同内容的志愿服务,不同群体和组织所赋予的价值意涵存在区别。③价值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考察它决定了谁是志愿者,而在于了解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意义为何。一些志愿者将志愿服务视为为他人和社会奉献,而另一些志愿者则将它视为一种自我提升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在特定的情境中,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这对看似存在二元对立关系的概念,实际上存在相互兼容与共存的可能。作为一种结合了服务社会和自我成就的双重伦理关照,为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所形成的中道价值,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伦理精神(曹刚、任重远,2009)。
在当代的志愿服务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利他主义”无法完全代表或者等同于“志愿精神”(Bierhoff,2002)。此外,因为个体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志愿精神也存在多层次的内涵。尽管如此,在差异化的前提之下,志愿服务的公共与道德属性依然是其突出特征。在社会管理中还是需要成立普遍适用的“道德银行”,把志愿者的参与和实践作为储蓄纳入其中(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2007:90)。在这里,志愿者之间差异化的动机被承认,但这并不影响社会对志愿服务的接受和认可,以及通过设立道德银行对志愿者的参与经历进行制度化激励。
在国内学者对志愿服务基本内涵的理解中,动机、自愿性、非营利性、服务性和公益性是五个基本要素。其中,动机是首要的因素。田军将动机分为五种类型:①利他因素,志愿服务表现为利他的助人行为。虽然有学者质疑志愿者的动机存在多元化的内容,且在志愿服务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但是“利他”被视为一个基本和普遍的动机;②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充实感和积极的意义感;③回报的愿望,志愿者因为获得过社会的帮助而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回报社会;④增长阅历,以大学生为常见群体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来获得社会技能、发展社会关系;⑤经济动机,少数志愿服务组织提供酬金,这也成为志愿者的动机之一,但是一般认为因经济目的从事的工作不能被称为志愿服务(田军,2007:4-5)。在这种基本内涵的理解中,虽然并没有突出作为行动主体的志愿者,但是动机和自愿性显然是针对志愿者这一主体而言的。
透过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之间复杂和辩证的关系,可以看到志愿服务参与动机所包含的复杂属性。但是,当代学者承认志愿服务实践过程中“自我”存在的普遍性和合理性。在这里,利己和自我并不意味着个体在道德上的自私自利,它包括通过志愿服务来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提升,它们同样也是构成志愿者参与动机的重要内容。换言之,志愿者奉献社会的同时,与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认识论上看,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变化,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不仅包括志愿者的价值理念、行动过程,还涉及外部的组织环境、制度情境和社会结构。总之,它并不是个体志愿者单一维度心理作用的结果,需要在研究中结合价值理念、个体行动、志愿组织与社会等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考察。同时,由于学科取向的不同,以及方法上的差异,各学科的动机研究在解释机制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