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中国汽车测评体系发展现状
摘要: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全球汽车产业正产生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伴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新技术应用的不断丰富,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对汽车品牌而言,市场需求变化将重塑汽车消费价值链,获取终端客户方式将转变,利润池结构也将调整;对需求端来说,消费者需要更精准、更客观、更有质量的购车决策依据。为更好地服务人们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生活与交通出行需要,中国汽研积极探寻供需两端新桥梁,汽车测评应运而生。
关键词:汽车产业 消费需求 汽车测评
一 处于转折点上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在产业规模、产品研发、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对外开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同时,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转折点,首先是2018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了28年来首度下滑,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其次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变革的推动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成为趋势,将带来汽车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等重大变化,加速优胜劣汰;最后是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消费者需要更精准、更客观、更有质量的购车决策依据,即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测试评价。
(一)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下行压力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进入拐点,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2万辆和2808万辆,同比下降4%和3%;201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53万辆和2577万辆,都同比下降8%左右[1],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个和5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15~201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1.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
乘用车作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汽车市场消费主力,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导致消费动力下降、信心不足,这对中国乘用车的消费带来了直接的影响。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消费信心仍然不足,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万辆,同比下降9.22%和9.57%(见图2、图3)。产销量占汽车的比重分别达到83.7%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4个和1.2个百分点。
图2 2015~2019年中国乘用车年度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3 2015~2019年中国乘用车年度销量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商用车行业发展平稳
2019年,基建投资回升;各省区市制定国三汽车淘汰时间表及淘汰车补贴标准来加快国三及以下车型淘汰速度;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相关补贴及鼓励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物流车快速发展;北京、河南和陕西等7省区市宣布在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公交、邮政、环卫等城市用途重型柴油车的国六排放标准;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发布《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省区市发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及限行通告等政策来限制路权。在这些治超加严等利好因素促进下,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平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商用车产销量好于乘用车,商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32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87%,销量下降1.08%(见图4、图5)。
图4 2015~2019年中国商用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5 2015~2019年中国商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产销量首次负增长
新能源汽车自发展以来,一直稳步前进,由导入期迈向成长期,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主要受政策变化、产品技术成熟度、市场供给情况、消费者意愿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9月国家正式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因受到这一双积分政策的影响,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万辆大关,产销量同比增长60.20%和61.65%,与汽车行业总体在2018年进入负增长的趋势不同;2019年,国家调整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大幅退坡,地方补贴取消,所以当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受到冲击,引发产销量下滑,产销量同比下滑2.36%和3.98%(见图6、图7)。
图6 2015~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7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情况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4.汽车出口数量2019年小幅下降
近年来,汽车出口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而2019年出现了小幅下降,这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①2019年因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出口美国整车被维持加征25%关税,而2018年出口美国近4万辆的沃尔沃(中国),在2019年暂停了对美国的出口,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的出口;②伊朗已经连续3年是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2018年中国出口伊朗的汽车更是达到16万多辆,而由于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了严格制裁,2019年,中国品牌车企无法继续向伊朗出口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汽车出口102.4万辆,同比下降1.59%(见图8)。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
图8 2015~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情况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5.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涨幅放缓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基础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我国零部件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基本是从机械产品起步,依靠较为单一的产品及少量客户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近年来,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都保持同比增长状态,但随着汽车市场持续下滑,种种影响也相继传导到零部件行业,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涨幅放缓(见图9)。
图9 2013~2018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6.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降低,利润持续大幅下降
汽车作为我国主要制造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前的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利润也稳步上升。受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下行的影响,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利润连续两年同比下降,降幅超过营业收入,达到1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08万亿元(见表1),利润5087亿元(见图10),不到营业收入的7%,同比降幅高于15%,汽车行业盈利持续惨淡。
表1 2015~2019年汽车制造业收入情况
图10 2015~2019年汽车制造业利润及同比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无论是汽车各领域产销量情况,还是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情况,无一不显示着我国汽车的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需要深刻调整。面对行业需求的持续疲软、营收净利的继续承压,中国要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加快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各相关企业也需要抓住新趋势带来的新机遇,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继续前行。
(二)“新四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在环保需求、安全法规等政策推动下,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下,汽车产业正向着“新四化”的发展方向变革。汽车“新四化”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方向,这已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的一个共识。汽车“新四化”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电动化是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基本前提条件,共享化又依托互联化与智能化,它们的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交通出行领域车辆空置率高、使用效率低、交通拥堵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还能达到节能减排、满足出行需求、提高交通安全等目的,最终促进环境、城市、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和进步。
1.汽车电动化
(1)汽车电动化成为发展方向的原因
我国最先启动的是电动化,国务院于2012年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作为官方文件开始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的发展。汽车电动化有如下优势:首先是能源的优势,汽车电动化的本质是利用电能来进行机械驱动,电能是目前最通用的能源,获取渠道多、传输成本低、传输速度快,许多设备都能直接使用,除了本身就是能源以外,它还能作为其他能源之间转换的媒介;其次是电能在车上的优势,汽车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智能化的计算机、雷达、汽车通信系统、照明等设备都需要用电,而电驱动系统在线传控制下可能响应时间比热机快;最后是政策的监管和引导,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表示要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一直存在大气污染、能源危机、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而电动化汽车在这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所占比例的增加和电能碳排放因子的下降,在2040年以后总体碳排放量将迎来快速下降。除以上优势外,国家还大力扶持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建设,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电动化必将是主流。
(2)汽车电动化的现状和进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好,技术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已实现全球领先,新能源充电桩等基建配套设施也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纯电动、插电混动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高。2019年,新能源渗透率为5.0%。现阶段,限制汽车电动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①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系统成本过高,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足和价格过高;②基建不足,导致充电不便捷,消费者对基建配套缺乏感到担忧,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期,在补贴加速退坡、“双积分”政策尘埃落定的情况下,未来需要解决购置成本过高、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分布和可持续性盈利模式)不足、“双积分”为主体的接力政策体系能否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等问题来保持新能源汽车强有力的增长态势。
2.汽车智能网联化
(1)汽车智能网联化成为发展方向的原因
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了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它包含了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技术层面。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如下战略意义。
首先是培育经济新增长极。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能源存储、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的应用平台。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提供了重大机遇,还将推动新技术持续创新、突破与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迭代,促进产业间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全新的、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产业生态体系与经济增长极。
其次是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正在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向智能化移动终端转变,并带动全社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一方面,汽车智能化将带动与汽车相关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促进智能交通构建与智慧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将建立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之间的智能动态协同,形成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最后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推动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正在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复杂的应用场景使得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的应用领域,将有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基础研发和技术应用。数据是智能化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数据网络的中间枢纽和核心环节,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和获取各种有价值的数据。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使用,将对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2)汽车智能网联化的现状和进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国内外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都给予高度关注并大力投入,且在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智能网联汽车现在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
从产业层面看,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企业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相继推出相关产品,低等级辅助、特定场景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包括通用、福特等在内的整车制造商目前已推出众多具备L1、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奥迪已经开始销售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高端车型A8,奔驰已具备L3级自动驾驶技术储备,宝马全新3系、7系、X5等新车型均已实现L2级自动驾驶。中国发挥市场与体制优势,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北汽、吉利、长城等主流整车厂纷纷发布具备L3、L4级自动驾驶功能及C-V2X功能汽车的量产计划。
从技术上看,智能网联汽车在传统汽车的技术上融合了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大量新技术,对技术发展是个巨大挑战。我国在新型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新型智能终端、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车用无线网络通信、高精度地图、多线束激光雷达、云控基础平台等关键技术领域都有所布局且伴随着企业和科研院所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都有了一定标志性意义的进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另外,我国也必须正视在车载计算平台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定位技术等技术领域的落后。
综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受到各国重视,各界纷纷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将是未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汽车共享化
(1)汽车共享化成为发展方向的原因
汽车共享与移动出行是建立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效率的新型出行方式。汽车共享化有以下优势:首先,共享汽车更为经济,“共享”一辆车所支付的成本比拥有一辆车要低,消费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未来可能更愿意“分享”一辆车,减少了用车养车停车成本和人力成本;其次,汽车共享,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出行效率,目前,我国私家车90%以上的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资源被浪费,汽车共享后,大量闲置汽车可被利用,同时,在车辆实现网联化与智能化之后,运力精准匹配到需求,路面上交通拥堵得以缓解,出行更高效;最后是共享出行可以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共享出行给交通领域带来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车辆利用率,目前,共享汽车主要模式有分次共享、分时共享和拼车服务,这些服务,特别是拼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道路交通量,为节能减排和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做出贡献。因此,汽车共享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出行方式。
(2)汽车共享化的现状与进展
受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出行方式的不断创新、人们对共享经济的高接受度等因素驱动,近年来,我国共享出行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达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交通出行领域交易规模达到2700亿元(见图11),同比增长9%,2015~2019年,网约出租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从9.5%提高到37.1%,网约车在网民中的普及率由26.3%增长到47.4%。从2010年起,中国出现了多种共享出行服务,其中,网约车的广泛渗透是主要表征,同时有分时租赁、P2P租车、共享单车等多种创新出行方式,它们的发展,填补了不同场景和里程下的需求空缺。根据罗兰贝格第六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中国汽车消费者对共享出行的整体接受度较高,“74%的受访者表示,其认识至少一位朋友,相比购买私家车,更偏向于使用各类出行服务,接受度显著高于美、日、法、英、德等发达国家,虽然不及新加坡和印度,但差距也相对较小”。中国消费者对移动出行的使用偏好已经位于全球前列。
图11 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细分市场份额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总的来说,共享出行正在快速发展,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无法避免的困难。例如,近几年,滴滴等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出,这就给推广带来一定的阻碍。从长期来看,共享出行能缓解一定的道路交通、能源环境和出行效率等问题,但现阶段必须先解决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安全问题。
(三)新兴需求促进了汽车测评的诞生
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深刻变革,对汽车品牌而言,市场需求变化将重塑汽车消费价值链,获取终端客户方式将转变,利润池结构也将调整;对需求端来说,未来10年,消费者需要更精准、更客观、更有质量的购车决策依据,在此市场新形势下,汽车供给、需求两端需要新的“桥梁”——汽车测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先后与美国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美国RCAR、国际交通医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消费者报社等机构,跨地域、跨领域展开多元合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汽车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
1.汽车安全测评
根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布的统计报告,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关乎生命安全的交通安全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进而对车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而是追求更高的安全性能。但汽车安全性能情况是无法直观了解的,需要以统一的标尺显性化、定量化呈现。“汽车安全测评”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四方面进行测评,综合了车损和人伤等风险因素,很好地为汽车安全研发、消费者购车用车提供了参考。
2.智能汽车测评
在经济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和汽车行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的引领下,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智能化应用等方面越发关注,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评价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为助推国家智能汽车发展战略,有必要结合中国特色交通场景,建立一套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三方测评体系。“智能汽车测评”,它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盲区监测系统和自动泊车辅助系统进行测评,为消费者买车用车提供参考,为企业优化升级做引导,为国家制定标准和监督管理提供支撑。
3.汽车健康测评
随着民众用车品质的不断升级、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经历了“毒汽车”“雾霾爆表”“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后,车内空气污染影响驾乘人员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要一个参考标准,汽车健康测评刚好能满足这一需求。“汽车健康测评”是通过整合汽车、医疗、通信行业技术资源,开展的关于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味(VOI)、车内颗粒物(PM2.5)、电磁辐射(EMR)及车内致敏物质(VAR)对人体危害的体系评价,对车内健康做全方位测评,以数据化、直观化的测评数据,直观反映车内环境健康水平,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
4.汽车驾乘测评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量逐年上升,其中汽车产品性能类投诉占质量类投诉比例从不到20%快速上升到45%,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性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除了试乘试驾以外,消费者主要通过汽车媒体评测来了解一款新车的驾乘性能。对于试乘试驾来说,消费者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了解车型的性能、缺陷;而汽车媒体人对车型的评测基本上以主观评测为主,且测评人本身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测评的全面性、权威性无法保证。“汽车驾乘测评”是根据对中国交通道路的典型事故和消费者关注点、抱怨点和投诉点的统计,推出的全面、系统地反映汽车驾乘性能水平的测试评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选车、用车的有力指导,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5.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进节能交通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随着产销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断提高。但目前,新能源领域内的标准门槛相对较低,尚未建立完善、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消费端的产品评价标尺,且新能源汽车产品表现和用户体验偏差仍然存在,如续航里程不足、冬季里程缩减严重、充电慢、安全保障不足等。而“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是从消费者的视角,建立沟通行业和消费者的评价体系。它作为“消费端”和“产业端”的“桥梁”,建立了“用户体验”和“产品表现”之间的关联纽带,既帮助消费者选车购车,又帮助企业根据发展需求,迭代产品升级,是助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响应市场用户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 汽车测评体系对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国汽车产业亟须第三方测评体系
在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中,测试评价标准和体系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959年奔驰进行了历史上首次车辆真实碰撞测试,为车辆的被动安全结构设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汽车安全的发展逐渐被推广到全世界的汽车制造企业。19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NHTSA(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成立了第三方碰撞测试机构,并制定了统一的碰撞测试标准,要求所有的车辆必须通过某些标准才能获得上市流通的资格,此举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19世纪90年代,日本、欧洲等地都争相出台相关标准,引导车企设计和产品制造。同期,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出资成立了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基于保险视角,制定系统的碰撞测试标准和项目,以期更加准确地判断车辆的安全系数和后期维修经济成本,后被广大车企和消费者接受,使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在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相关的测试标准仍然在逐步完善,随着社会和行业的进步,必须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测评体系伴随行业一起成长发展。结合我国经济、技术、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汽研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展全球领先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的对标研究以及我国道路交通和车辆使用环境等多方面研究,形成了中国汽研汽车测评体系。
测评体系通过持续的技术研究、车辆测试评价、数据分析、跨行业跨领域关联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首先,测评体系与国际接轨,结合中国汽车实际工况,提出行业标准,既为企业打造品牌和产品竞争力提供依据,又满足国际化的标准,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次,测评体系涵盖安全、智能、健康、驾乘和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发展更新,提供权威客观评测结果,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满足消费者对车辆安全、健康、驾驶舒适性等方面的需求,助推消费升级的实现;再次,紧密结合“新四化”发展战略,建立自主测试方法,量化主客观评价标准,加快新技术和新设备在车辆上的配置速率,为行业在新领域突破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撑;最后,通过跨行业合作、数据融合等模式创新,联合保险、交通、医疗、通信等行业资源,跨行业联动,促进行业多元化融合体系构建,结合数据平台应用,推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二)汽车测评体系的意义
1.为行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汽车测评体系基于行业的发展方向,研究并建立行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形成了大量的车辆技术数据和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以智能测评为例,中国汽研正在逐步建立行业领先的测评体系和示范测试基地,建立典型自动驾驶场景数据库,规程研究组采集了50余万公里客观反映中国驾驶特性的中国自然驾驶数据以及3000余个公共泊车区域的泊车场景数据,深入分析危险、跟车、换道及泊车场景片段的数据流和视频流,聚类提取最贴合车辆实际情况的包含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目标车减速、目标车切入、直道驶入弯道等能够客观体现危险、跟车、换道数据的行车场景及包含双边界、标线形式的平行、垂直、斜向泊车场景。结合中国汽研对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和中国交通事故数据的研究成果,智能测评不断升级和创新,推出以“智能行车、智能泊车、智能安全、智能交互”为四个子测评的2020版i-VISTA智能汽车测评体系升级,是国内首个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测评规程,将成为智能汽车测试评价的新基准,为国家制定标准和监督管理提供支撑,有力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政府制定标准、法规、政策导向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助推国家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为汽车强国梦做出贡献。
2.推动车企研发生产体系化升级
(1)测评纳入企业研发体系,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我国作为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测评体系发挥的作用和行业影响力正在扩大,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测评体系为车企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有效输入。在同一标准、同一规范下,通过标准化测评帮助整车企业诊断问题、明确差距并进行技术改进,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主流车企将测评规程纳入研发体系。以汽车安全测评为例,通过对大量国际成熟测评体系的研究和借鉴,结合我国国情引入和更新这些测评体系,为国内汽车安全性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汽车安全测评2019年测评结果研究报告表明,通过技术改进,某车型换代后较换代前门环系统结构变形量有明显改善,某车型改款后变形模式更为合理,测评车型安全技术水平较过往车型有稳步提升。广大汽车厂家也积极地将测评体系纳入技术开发体系,为产品性能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从而组织研究力量投入关键安全技术和新型安全装备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引导车企提升产品品质,打造行业标杆
汽车测评秉承公正、透明、专业的原则,定期公布客观评测结果,引导车企技术优化升级,引入更优配置,打造行业标杆。2019年的安全测评结果研究显示,测评车型基础安全配置率逐年上升,前排侧气囊单一车型全系标配率达100%,头部侧气帘单一车型全系标配率达59%;AEB单一车型全系标配率由2018年的22%提升至26%,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融合解决方案(1R1V)已然成为目前市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主流配置。
在近年的测试评价中,不少优秀的产品不断涌现,在各测评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根据评测的客观数据,中国汽研在健康和智能上先行先试,创新模式,每年颁发年度车型证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起到宣传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测评可以树立行业标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测评提升企业标准,帮助企业走出国门
评价规程和测评体系,还可帮助企业研究趋势、监测动向、提升标准,进而助力企业走出国门。以汽车安全测评为例,该测评充分研究并借鉴国际成熟经验——低速对标RCAR结构测评体系,高速对标IIHS、E-NCAP测评体系,结合中国汽车保险与车辆安全技术现状,最终制定形成测评体系。在整个安全测评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测试项目严格与国外机构对标,先后获得了美国IIHS、欧洲E-NCAP和RCAR组织的认可。RCAR是由以各国保险行业为背景的汽车研究机构联合建立的一个跨国界技术和标准研究和协调的理事会,其标准是全球互认的;E-NCAP是汽车界最具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其公正、科学、严谨、权威的测试评价得到了汽车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IIHS是世界上最权威也是标准最严格的第三方安全测评机构之一。几大参考测评体系获得国际的认可,为国内优秀车型提供了更多的信用背书,将使国内汽车产品出口之路变得顺畅。
3.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1)测评结果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客观、公正的依据,维护消费者权益
测评体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是为消费者提供客观评判依据的基础。测评从标准制定、测试评价、结果公布等环节充分邀请行业内外人士广泛参与,测评标准制定方面,在充分摸底全球技术发展情况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同时,通过邀请主流汽车和零部件厂商、行业专家评议,共同商讨形成一套适合国内技术发展和具有前瞻性的测试评价规程,保证评价规程的全面客观和专业性;在测试评价过程中,邀请媒体和消费者参与车辆的采购过程,并在试验过程中邀请车企观摩测试和监督,全程开放透明,保障车辆测试过程的公正和公开。
权威评价可以为消费者理性购车提供依据和帮助,解决消费者在购车用车方面的疑问。面对各种渠道复杂多样的信息,消费者购车需求越发趋于理性,而测评体系经过严谨测试试验得出的结果客观公正,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用消费者的语言进行解读后,能够使消费者迅速对车辆形成简单、直观的了解。此外,测评体系还可以用数据对市场和消费趋势进行深度解读,以客观公正的数据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和可靠依据,为消费者使用相应功能提供权威参考。
此外,测评体系通过引导车企和舆论,还能让消费者享受真正的实惠。比如,汽车安全测评在低速碰撞的研究中,发现了诸如大灯、保险杠等易损零配件的设计问题,让维修便捷性和经济性更加合理,促进了零部件的合理设计,带动了车企零整比的降低,降低维修成本。如大灯备用螺栓孔的设计,就可以降低因灯脚损坏而更换整个大灯总成的风险,让车辆的维修成本降低80%以上。
(2)宣传方式多样化,影响消费决策,推动消费升级
测评体系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对外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应用。一方面,随着测评结果的发布,车企对各项测评愈加关注和重视,将优秀的结果作为宣传推广中的一张重要名片,通过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等各大媒体进行全面宣传和立体报道。另一方面,中国汽研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活动相结合,扩大影响力——中国汽研每年组织各类活动,线上主要有官方及指定平台发布测评结果,线上发布会、线上直播解读测试成绩等,线下主要有评价规程发布会、测评结果发布会、车辆拆解活动、论坛活动、试乘试驾活动、消费者调研活动、安全同行等公益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中国汽研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应用,推动消费升级。
三 跨界融合,推动异业协同创新
(一)跨界资源整合关联应用
1.跨界融合赋能品牌向上
以测评研究为基础,中国汽研深入开展国际交流、行业峰会、技术沟通等多形式的行业联动工作,为优质产品提供优质平台,提升行业影响力。中国汽研结合研究成果,每年定期举办汽车保险与安全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汽车与环境健康高峰论坛、i-VISTA年会等重大学术会议和论坛,汇集国内外汽车行业大咖、车企代表、相关行业人士、高校学者、知名专家,开展技术研讨、成果分享,也为优秀产品和技术提供展示的平台。
基于专业测评数据的支撑,赋能品牌通过多种传播形式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第一,测评体系以成绩为考量,为优秀车型颁发证书,并在多个平台进行宣传,提升影响力;第二,举办评价优秀车型巡展等多种线下活动,为品牌造势;第三,打造以艾迪汽车网为传播载体的符合消费流量的科普栏目活动IP,为产品赋能,同时结合具体测评,联合打造诸如《碰撞与洞察》等专业科普访谈栏目、“汽车健康诊所”等试验场景VLOG栏目,为优秀的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
此外,中国汽研与公安、交管、社会公益组织进行联动,以“安全同行”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公益活动,精准触达消费端,实现优秀产品技术价值及公益形象的传达。“安全同行”回归公益本身,从青少年受众出发,围绕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重点,以寓教于乐的场景式科普方式,打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消费者与中国汽研多维联动的安全公益平台,强化品牌影响力。
2.测评体系开创多元化商业应用
从诞生之日起,测评体系就跨界合作,创新性地开展了多元化商业应用,在保险、维修保养、出行等方面开展多元化推进,保障测评商业落地,加强其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为优秀产品提供更多商业出口。与保险领域合作,创新保险产品,促进产品营销;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优秀车型推动品牌曝光;与消费者关联,以技术活动推动优秀产品展示;与出行公司合作,推动出行产品服务升级;组建媒体圈层,为优秀产品提供深度曝光。基于用户调研和产品测试评价等数据,还可以从产品和人群两个方面帮助企业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提升终端销售竞争力。
其中,以保险关联应用最具代表性。中国汽研以测评推荐车型为基础,创造性地开展测评数据与保险行业关联应用发展路径研究,联合保险公司共同开展“驾乘意外险”“智能保障险”“健康安全险”“新能源电池安全险”等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推动汽车与保险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创新。一方面,与直保公司合作,结合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帮助其提升市场占有率,并为车企提供更多的销售工具。经过多方共同努力,长安汽车CS75PLUS车型驾意险成功推向市场,达到保险公司、汽车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科技公司等合作,根据测评结果,开展保险精算和保险风险因子研究,形成数据的跨界应用,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品牌赋能的同时,形成数据核心竞争力。中国汽研未来将围绕测评,依托车辆测评结果、保险精算和大数据分析,深入拓展保险和汽车领域的跨界研究,继续推动测评与保险的深度融合。
(二)大数据融合助力汽车数据服务
测评体系形成跨行业合作以及数据融合模式的创新,全面打造汽车和大数据挖掘的交叉技术服务能力,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定制化服务。目前测评体系已联合保险、交通、医疗、通信及媒体行业资源跨行业联动,在测评及与外部资源合作拓展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数据库、汽车行业大数据平台等多方面的数据库和公共技术平台,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和研究共性问题,打造中国汽研专业的汽车数据融合模式,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1.汽车工程数据云平台
测评体系与汽车工程数据云平台结合,通过工程大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汽研以CaeriVIM(Vehicle Information Modelling)4D汽车轻量化数据信息平台为载体,采集与整合全量汽车工程数据,开发“四端一云”的数据可视化先进工具,打造汽车全产业链的供需信息平台,着力建设汽车产业大数据生态。
一方面,中国汽研以测评大数据为吸引主机厂的特色产品,提高其入驻和使用概率;另一方面,测评车辆拆解,测评数据融入,可以为工程数据云平台提供数据支撑。结合测评车辆,中国汽研每年进行15~30辆车深度拆解和数据采集,并在CaeriVIM上通过3D图形引擎展示。该平台针对典型车型建立完整的汽车模型数据库,简单、直观、快捷、准确地展示了车型的测评结果、结构、材料等数据,形成车辆的全量数据库,为车企提供材料实验、数据存储和分析的一站式平台。
2.消费者大数据流量平台
中国汽研以艾迪汽车网为C端平台流量入口和C端用户关键行为的载体,建立消费者大数据平台。平台融合互联网搜索、交易、服务、社交等功能,打造内容运营、平台数据、金融及后市场服务产品等几大核心业务能力,强化数据整合和搜索能力,同时凭借搜索技术及信息资源库,向个人用户推出汽车消费全生态链产品。
一方面,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内容运营方面,建设科普类图文、视频、社群、KOL模块,提供权威、全面、高互动性的内容,提高用户搜索量和互动率,多层次、多维度地影响最广泛的汽车消费者。数据服务方面,推进C端流量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基于流量、数据、计算能力向C端提供精准数据库行销服务,构建数据营销生态。金融及后服务市场产品方面,通过汽车测评研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牌保险、购车贷款等汽车金融产品,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满足新的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将数据资源整合,开展数策平台CAERI SIP建设,同时结合i车电检、i查车、i车视讯等诸多小程序的应用和消费者网站使用的大数据行为分析,可以通过用户点击、行为操作、浏览线索等数据回溯,形成消费者画像,从而了解消费者对测评的关注度和关注点,进一步深入挖掘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痛点,对测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还可以对主机厂、保险公司等诸多产品及服务公司提供数据参考,打造更优产品,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形成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主编《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罗兰贝格:《2019年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2019年11月20日。
[1] 全书数据来源不同,故保留小数点情况不同。且由于图表中同比增长情况为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图表中数据为四舍五入后的数据,故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计算的同比增长率与图表中显示的会有差异,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