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于四重螺旋的创新创业管理策略框架设计
一 问题的提出
1.从三重螺旋到四重螺旋
40多年来,在创新创业、社会治理与战略管理领域,国际上兴起了一种官产学三重螺旋伙伴关系创新模型研究(王成军,2006a、2006b)。周春彦和埃茨科维兹(2006)、王成军和王德应(2008)、傅琳和王焕祥(2011)、杨晓婓和武学超(2019)等在三重螺旋研究基础上,提出将公众利益诉求、参与、响应与认同纳入其中从而作为第四螺旋以形成四重螺旋(图1-1)的新研究框架和范式考量。王成军(2009a;2016:123)认为,公众通过参与到传统的三重螺旋系统活动中,以较为积极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并分享由此带来的红利。
图1-1 政府-产业-大学-公众四重螺旋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创新创业
当今世界发展主要是由创新型国家主导的。一些国家将创新创业、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创新创业、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等。就实质而言,它们通过创新创业、科教振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和协调发展,在创业指数、创新投入、知识产出、创新产出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远远优于其他国家。为此,后文将探讨各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行为对中国的经验借鉴与价值启示。
3.从创业环境治理看费正清“捕鼠悖论”的可能破解
就营商环境而言,继2017年企业家毛振华“雪地陈情”之后,皇明太阳能的董事长黄鸣作为第二位企业家把企业利益诉诸网络,周口又发生了“半年拆掉50余所民办学校”的事情。就德州以及周口发生的事情,人们不禁要问这里是第二个、第三个还是第N个东北?而刘鹤指出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看来是该尝试破解费正清之捕鼠悖论了:“西方的企业家,一辈子致力于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捕鼠器,能抓到老鼠就行;而中国企业家致力于得到获得捕鼠器的特权,否则按违法论处。”也应看到,截至2017年9月底,国内行政审批事项从2013年初的1700项减少到632项。全国减少各类表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800余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法外审批成为历史(高小平、刘洪岩,2017)。
4.从乔布斯到马斯克的一些经典案例
奥肯说过:“一个好的例子往往胜过一千个方程。”(萨缪尔森、诺德豪斯,1999:455)就硅谷而言,最初的英雄是休利特、帕卡德、盖茨,他们改变了世界。尤其是以盖茨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人士,他让每个人都能简便地操作电脑,把人类带入数字时代。之后,新一代硅谷英雄登场,佩奇的谷歌改变了人类的信息获取方式,扎克伯格的Facebook改变了人类的社交方式,贝索斯的亚马逊改变了人类的购物方式。这几位硅谷大佬,引领了21世纪头十年的世界科技发展。然而,之后的重大的根本性问题则关乎人类长远生存与发展,比如能源枯竭、环境恶化。近年来,私人企业家中,更多的是马斯克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斯克是乔布斯之后最伟大的企业家,其伟大之处甚至超越乔布斯,如果说乔布斯的创业历程是一段传奇,马斯克的创新探险则是一段史诗。那么,凡此种种能给时下中国带来怎样的价值启示呢?
5.厨房、车库到创客空间:从“奇思妙想”到“适合产品”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而实现这种“新组合”、能够创造新价值并力争获得潜在利润的行为则称为创业。德鲁克称,创业是赋予资源以新的财富创造能力的行为,而创新则是创业的特定工具(刘志迎等,2016:207)。随着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生存生活环境改善,很多人能够利用业余时间释放其过剩的“热情”。就美国而言,历史上很多知名的科技企业都在车库里诞生,其中如惠普、迪士尼、福特、苹果、雪佛兰、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付群英、刘志迎,2016)。与美国的车库创业文化相比,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可能更多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富有新意的厨房餐饮文化方面了。那么,如何将这些厨房里的奇思妙想运用到其他领域和层面呢?如何借鉴创新型国家的诸多有效举措来更好引领中国人利用业余时间释放其过剩的“热情”?
事实上,“创客”是一个舶来品,而其“前身”不过是西方的“车库文化”。在美国等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人们将车库、地下室等一些地方打造成实践创新、探索创业的场所(冯海敏,2015),也即创客空间。国外的创客空间经过多年的成长和探索,已日臻成熟并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宋刚、张楠,2009;徐思彦、李正风,2014)。2012年,随着安德森的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在中国出版发行,“创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国内各大城市开始涌现各类创客空间。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武汉、南京、成都等地纷纷出现了车库咖啡、创新工厂、3W咖啡、IC咖啡、梦工场、柴火、洋葱胶囊等各类创客空间。然其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障碍和瓶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 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又称“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提出的战略构想和重要举措,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提高社会活跃度、增强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创新(高小平、刘洪岩,2017)。作为“孪生兄弟”,创业与创新有机结合,便于加快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释放真切实在的经济潜能(辜胜阻、曹冬梅,20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最早由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连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5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1日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并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足以显示出创新创业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获广泛国际共识,中国方案再次为全球课题贡献智慧。“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成为助推中国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互联网+”、共享经济、中国智造等新经济、新业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近年来,该方面研究主要有:Carayannis等(2016;2017)通过四重创新螺旋来探索、解释基于区域创新智能专业化策略理论以及政策与实践的相关成果,并认为可通过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机制将大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市场联系起来,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和驱动手段;Mavroeidis和Tarnawska(2017)以四重创新螺旋模型和知识三角概念评估欧洲创新管理系统,提出协作和创造力是评估欧洲创新管理技术规范的共同点。王成军(2017)提出当前国内“双一流”建设需要纳入各大学创业绩效;杨凯瑞等(2019)则对2003~2017年中央政府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研究;徐建军和杨晓伟(2019)研究了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新创业的绩效评价机制与提升策略。
三 研究意义
首先,依靠创新创业加快新兴行业的成长和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国家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其目的在于依靠创新创业加快新兴行业的成长和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即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就是将创业、创新、企业和个人四个关键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强调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这充分体现出创业、创新、企业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要求。
其次,探讨如何提高中国的创新创业水平,必将涉及采取哪些措施以推进创新创业方式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创新创业水平提升的议题。也即,找到适应中国国情与当前国际竞争环境的创新体制和企业内驱力,是包括企业、政府、大学、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方面尚待认真思考和探究的课题。众所周知,自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来,中国在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和业绩。然直面全球震荡,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瓶颈问题,即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此,本书从四重螺旋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如何借助创新创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四 研究的内容——创意、目标、重难点、创新点
1.研究的创意
本着洋为中用、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充分考虑中外在创新创业行为方面的研究有着较大的势位差,对中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各种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另一方面,在四重螺旋伙伴关系的架构下,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经济体的一些成熟做法与制度保障。
2.研究的目标
考虑到国家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诉求,结合中国当今社会各领域普遍所处的蓬勃态势与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研究目标为在创新创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拓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四重螺旋视阈下的创新创业行为及政策匹配问题的应用性研究,推动中国社会更加繁荣昌盛、长治久安。本书通过对创新创业的国内外大范围事实、经验、理念以及各种争论见解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讨如何解决中国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重难点
面对知识经济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三重螺旋如何推动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本书将公众作为第四维度来探讨创新创业行为,主要探究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政府-产业-大学-公众合作方面表现出的竞争追赶态势,并考量其如何不断推出一系列四方响应、协同互动、多变重叠的发展战略及合作模式,同时考虑如何培育以及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问题。
4.创新点
鉴于目前中国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迫切需要打造新引擎,这亟须依靠创新创业实现新引擎升级、动能转换,而将作为第四螺旋的公众利益诉求、参与和认同纳入该议题的研究范畴就显得越来越紧迫和必要。本书将公众作为第四维度纳入三重螺旋相关体系,即形成大学-产业-政府-公众四重螺旋的创新模式和战略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创业动力机制及相应的管理策略进行较为详尽的探讨和深入研究。
五 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针对国家在创新创业成长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系列现实迫切问题,本书借助对发达经济体在创新创业行为方面的路径演化的挖掘与整理,探求适合中国当前社会管理的健康、和谐、有利的创新创业机制,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追赶路径优化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首先,从知识管理、三重螺旋、四重螺旋、创新创业系统的一些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出发,把握知识、技术等要素在生产、扩散、传播、应用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或大致趋势。
其次,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来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大致演进过程。
最后,学习借鉴国际上发达经济体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以及战略举措,阐明在推进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一系列微观要素及其构成,并对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说明。
2.研究方法
鉴于所涉问题的复杂性,拟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如下。
(1)案例分析法。分别选取某些创新型国家/区域在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大量宏观、中观、微观案例,通过分析、梳理力图提炼出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长和发展的一般经验和规律。
(2)比较分析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大面积搜索国内外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国外各种涉及国家创新创业体系战略举措的酝酿、出台、事迹进行列举和综合对比,给出适合中国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