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分析与预测
王毅 马骏[1]
2018~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1.总量规模稳步增长,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2018年,湖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836.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05%,比上年(3.78%)提高1.27个百分点,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处于中西部地区前列,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第一方阵。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8)”和“中国文化消费发展指数(2018)”显示,湖南的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排名连续两年稳居第七,影响力排名第六。2018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稳步增长,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达到4709.74亿元(见图1)。中南传媒和芒果传媒获选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天舟文化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中南传媒连续十年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市值和利润继续保持第一位,一般图书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二,位列地方出版集团榜首,创湖南出版历史最好排名。
图1 2014~2018年湖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与增速
市场主体持续壮大。2018年,湖南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文化企业,支持非公有制和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骨干文化企业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持续壮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达3524家,实现稳步增长。2019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389.10亿元,同比增加(按可比口径,下同)11.10亿元,增长2.94%,其中湖南日报报业集团5.77亿元,同比下降17.92%;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以下简称“湖南广电”)261.81亿元,同比增长2.26%;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出版集团”)107.78亿元,同比增长4.12%;湖南体育产业集团12.89亿元,同比增长24.3%;省演艺集团0.85亿元,同比下降19.81%(见图2),实现利润总额22.44亿元。
图2 省属五大文化产业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对比
长株潭地区加速领跑。长株潭地区作为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成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头羊”,加速领跑全省文化产业发展。2019年,长株潭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34.70亿元,占全省的60.7%;环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湘南地区分别为576.04亿元、394.64亿元和345.85亿元,占比分别为17.2%、11.8%和10.3%。从增长速度看,湘南地区同比增长9.5%,长株潭地区增长9.2%,大湘西地区增长7.4%,环洞庭湖地区下降9.3%。
2.创新活力充分释放,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18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通过全方位全领域的创新,不断释放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文化产业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
媒体融合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以来,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广电、出版集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着力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9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居第92位,居亚洲广播电视行业第2位;在“2019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排名第68位,居传媒行业第4位、省级卫视第1位。湖南出版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出版企业10强,中南传媒连续七年入选上市公司百强。《湖南日报》位列党报融合传播力第十位(地方党报排第五位),新湖南客户端位列党报自有App渠道传播力第七位(地方党报排第三位),华声在线连续八年位列全国新闻门户网站综合排名五强。天闻数媒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大数据企业智慧教育类榜首。
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借力“互联网+”新动能,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推进“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等文化与多领域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体育融合发展。支持举办首届“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环洞庭湖新能源汽车拉力赛、2018人民足球嘉年华等活动;承接国际援外研修项目,为2018年南美运动会的近200名运动员提供专业培训。推进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型数字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文创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2018年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60亿元,移动互联网产业成长为湖南文化产业的“新名片”。以芒果超媒、映客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集群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以草花互动、金鹰卡通、善禧文化、联盛网络为代表的动漫产业集群有力带动了文化强省建设。以长沙市为例,2018年,26家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20.8%;44家规模以上数字内容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14.1%;70家规模以上设计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11.6%。
文化娱乐消费升级。2018年,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5.11亿元,同比增长3.8%。全省实现电影票房19.36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8.32亿人次,同比增长10.41%,其中国内游客8.27亿人次,同比增长10.34%,入境游客466.95万人次,同比增长24.49%;实现旅游总收入9762.32亿元,同比增长15.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613.37亿元,同比增长15.34%,旅游外汇收入22.51亿美元,同比增长34.79%。文化消费势头向好。长沙市出台文旅消费政策意见,开展2019年引导和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升行动,评选“十大文旅消费示范区(点)”,新华联铜官窑、炭河古城等重大文旅综合体消费品质不断提升,长沙市文化消费成果被推荐参加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成果专题展”。株洲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消费”的株洲实践,开展电影消费、图书展销等各类文化消费主题活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文化消费服务平台功能,文化消费平台达成交易20多万笔,创造文化消费3000余万元,间接带动消费上亿元。
3.对外文化贸易增长迅速,湖湘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8~2019年,全省对外文化贸易进一步扩大,文化“走出去”内容和模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成效。
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大幅增长。2018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额24.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全省文化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工艺美术品等门类出口额呈爆发式增长,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2019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49.14亿美元,同比增长89.7%,其中出口额47.94亿美元,同比增长92.4%。14家企业、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居全国前列。全省有10家文化企业入选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长沙市获评“全国文化出口基地”,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湖南出版集团全年实现版权输出及合作出版281项,56个项目入选各类“走出去”扶持项目;出版物版权首次输出南美,湘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版权、《经典国学之中华美德》系列动漫视频版权输出美国。《笨狼》动画片在非洲30多个国家播出。
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集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批全国首家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核心区集聚文创企业超2000家,全年新增企业515家,累计新注册企业686家,全年实现营收342.39亿元,完成全口径税收22亿元(其中减费降税额2亿元),同比增长130%。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入驻文化企业619家,1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入驻文化企业117家,新增企业41家,同比增长78%,实现总产值10亿元。浏阳河文化产业园获评全国就业创业“优秀项目奖”,“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获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怀化文化创意(广告)产业园入驻文创及关联企业128家,实现产值近14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
“一带一路”拉动产业发展。湖南文化企业主动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贸易。湖南出版集团投资入股法兰克福书展IPR在线版权交易平台,实现从文化产品出口到资本和服务输出的转型升级;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海外用户数接近400万户,覆盖人群超过3000万人。怀化市茶叶成为全省第一个获得欧盟认证的茶叶,陶瓷彩釉玻璃已出口东南亚、迪拜,新谱乐器配件、靖州金心铅笔、通道侗锦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家界旅典文化有限公司开发的“乖幺妹”土家织锦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文化产业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湖南文化产业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和瓶颈。
一是文化制造产业比重偏高。全省文化制造业比重偏高。就文化制造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来看,长沙市占比49.7%、株洲市占比90.6%、娄底市占比76.7%,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为34.8%),形成了“制造业陷阱”。部分市州文化产业增长过度依赖制造业,株洲文化制造业集中在焰火、鞭炮产品制造领域。
二是优势产业发展放缓。湖南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出版湘军、广电湘军、演艺湘军、烟花产业等一批文化品牌和优势文化行业。但2018年上述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态势。以长沙市为例,在出版方面,25家规模以上出版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下降14.7%,实现营业利润3.7亿元,同比下降59.3%。在影视方面,10家规模以上电视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仅1%,低于2017年10.1个百分点。在演艺方面,规模以上歌舞厅娱乐服务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不足亿元,且收入同比下降5%。在烟花方面,371家规模以上烟花企业营业收入增幅为5.7%,营业利润率为6%,较2017年回落0.8个百分点。除部分市州外,作为文化产业领头羊的省属文化产业集团增速也放缓,湖南出版集团2018年完成营业总收入105.15亿元,同比下降9.23%,实现利润总额14.87亿元,同比下降8.66%。
三是文化投资与消费“马力不足”。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和消费呈现“两低”趋势。从投资整体看,文化产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保持高位,但从区域来看,部分市州文化产业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以长沙市为例,2018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3.8%,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7.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28.1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市19个行业中排名第14位。从消费整体看,全省文化消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18年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零售额仅增长3.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速也仅为3.1%。从区域来看,各市州也出现传统消费不足的情况,长沙市2018年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4.9%,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8.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50.6%,主要文化产品零售额增长乏力、同比下降。
从总体形势看,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口红效应”得到印证,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下行也蕴含着重大机遇。第一,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文化+科技”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第二,品牌和集群化是核心竞争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构建,是文化产业规模化和快速发展的规律。第三,文化贸易和保护成为国家新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力,国际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对文化资源配置的争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推动的支柱型产业,已全面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方针。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坚持“内容为王”,突出创新创意,推动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文化消费新模式,将为文化产业挖掘潜能、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从区域比较看,区域发展不平衡将是中国文化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特征与态势。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过千亿元的省份有10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湖南、四川、河南和福建,这10个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全国总量的74.25%。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5.9万家进行调查,2018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68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7.0%;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2008亿元、7618亿元和943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3.4%、8.5%和1.1%。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9.7%,东部地区增长7.7%,东北地区下降1.3%。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万家,比2017年增加5000多家,主要集中在发达省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状况,恰似一面“镜子”,折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质量,成了区域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全省情况看,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进入“质量为先,稳中调优”的发展阶段,但也面临发展放缓的现实情况。湖南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6%,近五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缓,从2014年的11.8%下降到2017年的10.5%。尤其是传统文化制造业增速持续走低,这是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化、新业态培育及宏观经济转型发展大环境导致的。综上可知,目前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湖南文化产业的任务更为艰巨、挑战更为严峻。
三 加快湖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文化精品创作体系、现代传播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我们要加快湖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文化湘军”这块招牌擦得更亮,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重要支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着力推进文化创新体系建设,释放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湖南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日益凸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但仍存在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文化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创新为抓手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成为推动湖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一是积极抢抓5G建设和智慧广电发展战略机遇。以建设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和广电5G长株潭试验网为切入点,推进5G高新视频内容产业建设,打造“智慧广电+政用、商用、民用”等新模式、新业态。二是发挥文化赋能经济的积极作用。培育发展高端文化装备制造、在线教育、场景沉浸式旅游体验等“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倡导文化切入的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更多诸如“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代表城市文化的IP品牌。三是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潜力。继续发挥长沙、株洲等国家重点文化消费城市和“网络消费季”等品牌活动的示范作用,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引领文化消费持续增长。进一步擦亮长沙夜经济名片,为大众打造更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打造夜间经济“升级版”。
2.坚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
2018年以来,湖南大力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多个县(区市)积极探索新模式,有效增强了县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下一步应继续坚持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化+”行动,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现代农业、体育等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产业氛围。一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支持广电打造视频新媒体标杆,做优做强芒果TV。探索互联网视听内容开发和服务新技术,创新视频研发生产制作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加强知识产权发掘和跨界经营,鼓励开发图书出版衍生产品。拓展电子音像产业发展空间,发展语音出版和有声书产业。二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与主题公园、创意园区、文化场馆、文化活动、人文历史等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与研发力度,以科技手段优化文化创意、生产、销售以及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项目为纽带,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文化企业并产生示范和集聚效应。四是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实施互联网金融工程。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型文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上市的培育储备,重点推进华声在线、明和光电等重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五是推动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设计,强化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景观体系、活动体系建设。六是推动文化与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应用于体育特色旅游景区深度开发。支持县(区市)根据本地“江、湖、山、道”自然人文资源举办传统民族特色体育活动,丰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内容。
3.重点培育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打造发展新极核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带动和平台载体支撑,当前,湖南省应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发展平台,培育形成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加快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明确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鼓励省内视频产业链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投资。依托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聚焦数字视频内容生产、版权交易等,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创内容基地、数字制作基地、版权交易基地,推动文化与互联网、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其打造成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V谷”。二是加快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长沙)等集聚区建设。依托中部五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天心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园区创谷·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等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做强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炭河古城、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湘江欢乐城、恒大童世界、湘军文化园、后湖(国际)文化艺术园等一大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湖南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搭建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贸易平台,把更多具有湖南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三是支持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建设。支持长沙办好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长沙媒体艺术节等活动。继续办好中国(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全国图书交易会、长沙(中部)智能印刷和文化创意博览会、橘洲音乐节、“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等系列节会赛事,不断提升节会赛事的层级、规模和档次,塑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质和长沙印象的对外文化名片。全力打造“快乐长沙”文化品牌体系,引导文化创意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产品自由贸易,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水平。
4.全面推进湖南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发展新需求
近年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原创性、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重复性产品供给过剩的现象。为适应文化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文化领域的结构性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文化有效供给。一是加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简便易得的文化产品供给。制作符合群众精神需求的影视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文学、文化教育、艺术展览等产品,适应老百姓文化消费的主动性、可得性,降低消费文化产品的门槛和难度。二是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品味。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受众量。一方面,加大主旋律、正能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主题性创作力度;另一方面,扩大精神追求、价值品味、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性产品供给。三是生产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培育各类文化消费兴趣人群,打造影视传媒、歌舞表演、文博会展、音乐艺术、民间文化、非遗交流、体育赛事、美术摄影、体验沉浸、文化体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供各类文化消费人群选择。四是推动湖湘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突出湖湘文化特色,要厚植湖湘土壤,讲好湖南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展示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更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五是拓展文化传播、消费的渠道和方式。将文化消费、文化体验和产品销售等平台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等各个环节中,让文化供给、市场和消费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5.持续擦亮湖南广电、湖南出版文化名片,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树立发展新标杆
以改革发展为引领,持续发挥湖南广电、湖南出版集团作为文化强省建设龙头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湖南省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标杆和示范。一是继续巩固湖南广电、湖南出版集团的龙头地位。增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巩固提升全省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支撑带动作用明显的国有大型骨干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湖南广电打造以湖南卫视为核心的传统媒体板块、以芒果TV为主平台的新媒体板块、以有线网络为支撑的移动互联网板块、以潇影集团为核心的电影产业板块,加快融合发展,不断优化芒果生态,努力实现“影响力第一、市值第一、品牌第一”的发展目标,把湖南广电打造成形态多样、手段先进,拥有强大实力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充分发挥湖南出版集团书、报、网、移动媒体等多种介质的优势,出版更多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和湖湘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继续走在全国出版业前列。二是加强科技对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新兴业态的培育。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内容和产品形式创新的带动作用,以“新技术、新平台、新体系、新模式、新业态”为战略导向,重点布局“互联网+”、新媒体、虚拟现实、影视节目、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广告会展、演艺娱乐、文化信息、创意设计等产业,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业态,提质升级广电湘军、出版湘军,重点开发新一代超高清电视和电影、数字音乐、网络广播、互联网内容服务、智慧教育、数字出版、数字化演艺、数字化主题公园、“AR/VR+文娱产业”等领域,培育具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科技文化企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出版物、电子书、手机出版物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出版新业态。三是依托广电、出版两张文化名片,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依托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和环洞庭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大力开发科技型、创意型、智慧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和项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文化服务贸易,走进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逐步形成以湖南为基地、辐射海内外的优质科技文化资产网络。依托大湘南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接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进而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南铁路网,进入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海陆大通道,大力发展文化服务出口等新兴业态,扩大文化产品出口。
[1] 王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文化金融管理学;马骏,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和城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