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连(汉族和满族)方言的语音特点
前文分析汉族和满族汉语的语音特点,此处我们暂且不考虑民族差异,把14个汉族调查点和4个满族调查点放到一起来分析。由于上文对汉族和满族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已经分别做了详尽的说明,故此处只列出大连(汉族和满族)方言的语音特点,不再一一举例。
根据前文,大连方言(汉族和满族)语音的共同特点有:(1)泥来母不混,(2)日母字今读零声母,(3)影疑母一等字今读零声母,这3个特点既是大连方言共有的,也是胶辽官话登连片共有的,此处不作具体分析。
以下主要列出大连方言内部存在一定差异的语音特点及代表方言点。
一 声母
(一)知庄章组
表2-3-1 大连方言知庄章组今读声母类型
(二)精组
表2-3-2 大连方言精组今读声母类型
(三)见晓组
表2-3-3 大连方言见晓组今读声母类型
二 韵母
(一)果摄见系一等
表2-3-4 大连方言果摄见系一等字今读韵母类型
(二)蟹摄开口二等见系
表2-3-5 大连方言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今读韵母类型
(三)来母蟹止摄开口三四等、深臻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
表2-3-6 大连方言来母蟹止摄开口三四等、深臻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字今读韵母类型
(四)蟹止山臻端系合口
表2-3-7 大连方言蟹止山臻端系合口字今读韵母类型
(五)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入声
表2-3-8 大连方言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入声字今读韵母类型
(六)宕江摄入声
表2-3-9 大连方言宕江摄入声字今读韵母类型
(七)曾摄开口一等、梗摄开口二等入声
表2-3-10 大连方言曾摄开口一等、梗摄开口二等入声字今读韵母类型
三 声调
(一)三调与四调
表2-3-11 大连方言声调类型
(二)清入
表2-3-12 大连方言清入字今读声调类型
(三)次浊平声
表2-3-13 大连方言次浊平声字今读声调类型
(四)次浊入声
表2-3-14 大连方言次浊入声字今读声调类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部分语音特征在大连的汉族或部分汉族方言点中和满族没有民族差异,汉族调查点具有地域差异;部分语音特征汉族和满族具有民族差异,汉族调查点内部没有地域差异。汉族或部分汉族方言点和满族没有民族差异的特征主要有:(1)知庄章组今读[ts tsh s][tʂ tʂh ʂ]两类声母;(2)精组今读[ts tsh s][tɕ tɕh ɕ]两组声母;(3)见晓组今读[k kh x][tɕ tɕh ɕ]两组声母;(4)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今不读[iai]类音;(5)来母蟹止摄开口三四等、深臻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字读[lei]音节,部分方言点读[li]音节;(6)四个调类;(7)次浊平声字今读阳平调。特征(1)(2)(3)是属于声母方面的,特征(4)(5)是属于韵母方面的,特征(6)(7)是属于声调方面的。前述大连方言的共同特征“泥来母不混、日母字今读零声母、影疑母一等字今读零声母”3条也没有民族差异,加上这3条,共有10条。
汉族和满族有民族差异的特征有:(1)果摄见系一等字是否多读[uo]韵母,(2)蟹止山臻端系合口字是否多无[u]介音,(3)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入声字是否多读[a]韵母,(4)宕摄字是否多读[ə]类音,(5)曾摄开口一等、梗摄开口二等入声字是否只读[ə]类音,(6)清入字是否多读上声调,(7)次浊入声字是否读上声和去声调。特征(1)至(5)是韵母方面的,特征(6)(7)是声调方面的。
这样看来,大连方言具有民族差异的语音特点以韵母最多,声调次多,且具有民族差异的语音特点,汉族或满族方言点内部往往没有民族差异的语音特点,汉族方言点往往有地域差异。为大连方言分区,首要体现出方言的地域差异,故没有民族差异的语音特征更为重要。
大连地区满族汉语和汉族汉语的不同实是北京官话和胶辽官话两种语音层次的体现:满族居民祖籍长白山,大连地区的满族人有清一代或者自长白山迁徙而来,或者自北京迁徙而来,无论是长白山还是北京都属于北京官话区;大连的汉族人除少数明代以来的大连世居居民外,多数是清代山东登州、烟台、蓬莱等地的移民,这两部分人所说的方言原本就属于胶辽官话。在17世纪至今的几百年中,大连的满族人和汉族人是大杂居、小聚居的,满族和汉族互有来往,满族带来的北京官话语音层次和汉族的胶辽官话语音层次彼此碰撞,形成今日大连地区满族汉语和汉族汉语错综复杂的局面。
在地域上,清代迁徙至大连的胶东移民以黄海沿岸地区最多且集中,故黄海沿岸地区胶辽官话的色彩最重;往北、往西,一是山东移民的来源渐多,移民祖籍没有黄海沿岸地区集中;二是满族与汉族居民混杂的程度也不同。满族自治乡内满族居民最为集中,满族带来的北京官话语音成分可以较多地保留下来,汉族汉语受到满族汉语的影响也较大;离满族自治乡越远、满族人口越少、居住越分散的地方,汉族汉语受到满族汉语的影响越小,由于这两种因素,汉族汉语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