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航运史与东北经济一体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辽河与辽河流域

东北南部有三条主要的河流汇入黄海和渤海,东部是鸭绿江,西部是大凌河,中部是辽河,从而形成三大流域,即鸭绿江流域、大凌河流域和辽河流域,三条河流中以辽河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所以有的时候,也笼统称东北南部为辽河流域。

辽河流域的东部边界是长白山南支千山山脉分水岭,西部边界是大兴安岭南支辽西丘陵分水岭,北部边界为松辽分水岭。从整体上看,辽河流域东、西、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平坦低洼,这就决定了辽河干流南北走向、两岸支流东西走向的基本格局。

提到辽河,人们往往把西辽河当作上游,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遵从这样的习惯,也从西辽河谈起。西辽河,有两种不同的认定方式:其一从辽河源到东西辽河汇合处,其二从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到东西辽河汇合处。本书使用的“西辽河”概念为后者。

西辽河的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老哈河,一条是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古代称“土河”“土护真河”“徒河”,清朝以后称老哈河,蒙语称老哈木伦。老哈河发源于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河北平泉西北,今有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辽西丘陵,西南高东北低,故河流均从西南流向东北。老哈河出源头东北流,经辽朝中京大定府故址大明镇东南、宁城天义镇西,北流经赤峰元宝山东,汇英金河,在翁牛特旗进入红山水库。出红山水库东北流,在海力吐村东与西拉木伦河汇合。西拉木伦河,又名“潢水”或“湟水”,起源于克什克腾旗西部的高原沙地,绕经棚南东北流,再经巴林右旗新城子东流,在海力吐东与老哈河汇合。历史上,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流域是东北游牧民族的重要活动舞台,东胡、鲜卑、乌桓、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曾聚居在这里,过着亦耕亦牧的生活。老哈河全长425公里,西拉木伦河全长380公里,其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行船困难,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历史上,木筏和小型木船运输没有什么问题。清末民初,植被虽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河水仍然清澈,传统的河运活动偶尔可以看到,只是后来陆续修建水库,上游来水减少,下游排污增多,才导致现在严重的断流和污染。

从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到东西辽河的汇合处,距离是403公里,称西辽河。西辽河的流向为从西向东,因处于科尔沁沙地之中,沿河地势平坦,植被较差。西辽河在开鲁县南8公里处流过,开鲁往东,西辽河从通辽市区穿过。清代通辽属达尔罕王蒙地,光绪初年,移民陆续迁入,光绪二十九年(1903),形成巴林太来村,民国初年,改称通辽镇,1918年改通辽县,现称通辽市,为内蒙古哲里木盟政府所在地。通辽往东,就是双辽,原名辽源州,也称郑家屯,后来与双山县合并,两地各取一字,称双辽县。清末民初,这里是辽河上游重要的河运码头。双辽南为三江口,也是清末民初的河运码头,属辽源州管辖。光绪二十年(1894),西拉木伦河发水,在开鲁县苏家堡村南决堤,冲出一条河道,向东北流去,汇入清河,经科尔沁左翼中旗进入双辽县境内,在王奔乡的清河嘴汇入东辽河,同时西辽河也在三江口北与东辽河相汇,故此地称三江口。但是,1949年,西辽河河道西迁,三江口名称依旧,但已名不副实。西辽河南行50公里,到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东辽河相汇。

东辽河,古名南苏水,明代称艾(爱新)河,清代称赫尔苏河,亦称黑尔苏河,发源于吉林省东辽县的萨哈岭五座庙福安屯(辽源市辽河源镇)附近。由于东辽河上游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故东辽河出源后,穿行于山谷之中,经辽源市,到杨木嘴子,转向西北,汇入二龙山水库。出二龙山水库继续向西北行,到赫尔苏门,在公主岭市西南,穿过长大铁路,到达城子尚。从赫尔苏门以下,河流进入平原,水流变缓,河道展宽,最宽处可达60~70米,与小辽河汇合后转向南流,民国年间在三江口北与西辽河相汇,现在则穿越平齐铁路,在昌图县福德店与西辽河汇合。

辽河干流从福德店到铁岭段长120余公里,两岸地貌多为连绵的丘陵,其左岸是辽东丘陵,右岸是康平、法库丘陵和湿地,河道蜿蜒曲折,边滩犬牙交错,河宽125~280米不等。福德店南40多公里处,有招苏台河汇入。招苏台河,明称大创忽儿河,发源于吉林省梨树县三家子乡大架子山南侧,源区海拔高度为512米。招苏台河出源后流向西北,在吉林省四平市北穿过长大铁路,到王家桥转向西南,最后在昌图县通江口附近注入辽河,全长212公里。

招苏台河与辽河交汇点南不远就是昌图县通江口,这里是清末民初辽河沿岸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从通江口向东南行30多公里,干流左岸有古城子村,该村为辽祺州和金庆云县故址,再向南经丈沟子村西(今村东),此段河道即明朝初年河运港口老米湾。丈沟子往南20多公里,有清河汇入。清河,古时称少贝河,也称小清河。清河有两条支流,南支为主流,发源于清原县英额门镇老顶子山,海拔700米。流经清原县、西丰县,经开原市西南流,在开原市大高丽屯西注入辽河,全长17公里。北支称寇河,古称大清河,发源于辽宁省西丰东南的古年岭山地,向西流经西丰城郊,在威远堡与叶赫河相汇,继续向西南流,在开原老城附近注入清河干流。清河在开原老城以上流经丘陵山区,坡度很大,水流较急,过开原老城以后,进入平原,水流变缓。清河上游为明朝中后期女真哈达部和叶赫部聚居地区,清河北岸的开原老城,为辽咸州、金元咸平府、明三万和辽海两卫,以及清代和民国开原县的治所,而清河与辽河交汇点以南的英守屯,清末民初为辽河航运码头,在丰水期,清河本身亦可通航。过清河与辽河交汇点,辽河干流折向西南,约8公里,有柴河汇入。柴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南八家朱家沟,河道两侧多丘陵山地,在铁岭市北穿过长大铁路汇入辽河,全长143公里。铁岭,辽设银州,金设新兴县,明设铁岭卫,清设铁岭县。铁岭城西2公里辽河左岸原有马篷沟村,为清代辽河岸畔重要的水运码头。辽河干流出马篷沟转向西,到顾官屯北再转向西南,在牛家窝棚北有凡河汇入。凡河,古名范河,又名汎河,发源于铁岭县白旗寨乡的滚马岭,流经东部山区,在凡河镇药王庙北注入辽河。凡河镇有明朝铁岭卫中左千户所城故址。

辽河干流再向西南行,在石佛寺七星山北转向西北,七星山北7公里处有三面船镇,是辽河岸畔重要的码头。辽河从三面船经四台子转向西南,巨流河村北有养息牧河汇入。辽河干流在新民段称巨流河,亦称句丽河、枸柳河等。清朝初年,在今巨流河村附近先后修筑开城和巨流河城,作为挺进辽西的桥头堡,清代新民府所属各港就在巨流河城南不远处。辽河干流过新民南下,在王家窝堡南有柳河从右岸汇入。柳河,也称柳河沟,有两条支流,南称扣肯河,发源于内蒙古奈曼旗双山子;北称养息牧河,发源于内蒙古库伦旗打鹿山,两条支流在彰武县张家洼子合流后始称柳河,又称新开河。柳河向南流过彰武,入新民,在王家窝堡南汇入辽河。柳河流经科尔沁沙地,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暴雨时往往泛滥成灾,导致河道迁移不定,故柳河和养息牧河都不适合船只航行。

从柳河汇入处到辽中县卡力马村西,由于受到柳河南下泥沙的影响,这段河道淤积非常严重。过辽中县境,干流进入台安县境内,经西佛、达牛镇东,小高力房和张荒地南,到六间房,清末民初,沿岸小港众多。1958年前,辽河经六间房向南流,到三岔河附近与浑河和太子河相汇,经营口入海,1958年,辽河河道彻底堵塞,干流改西行,经双台河入海,而把前往三岔河的故道称外辽河。

三岔河,相汇的究竟是哪三条河,不同时期说法有些差异,但一般情况下,是指辽河、浑河、太子河三大河流。

浑河,唐朝以前称辽水、小辽水,辽以后称浑河,因水流湍急,水色浑浊而得名。由于干流很长,支流众多,故不同河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上游称纳噜水,也称红河;沈阳附近称沈水,朝鲜人称耶里江;蒲河汇入后称蛤蜊河,也称珠子河或猪嘴河。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长白山支脉滚马岭,从源头西流70余公里,与英额河汇合后向西流,在抚顺南大伙房水库与支流苏子河相汇。苏子河,清代称苏克素护河(鱼鹰河),发源于辽宁省新宾县红升乡五凤楼北沟,从源头向西流,穿过新宾县城,经“老城”、永陵,汇入大伙房水库。浑河出大伙房水库进入平原,流经沈阳市浑南、苏家屯、于洪、辽中等区,以及灯塔,海城,台安等市县,在三岔河附近与太子河相汇。浑河上游山区为清朝的发祥地,浑河北岸的沈阳,西汉时期设有侯城,辽朝设有沈州,元朝设有沈阳路,明朝设沈阳中卫,清朝先是定都沈阳,后改为盛京,入关后为陪都,民国则是奉天省会所在地,同时也是浑河岸边重要的水运码头。

太子河,历史上称衍水、梁水、大梁水、东梁水、代子河、太资河等。太子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北支发源于新宾县平顶山乡红石砬子,南支发源于本溪县东营坊乡草帽顶子山,南北两支在本溪县下崴子汇合后称太子河。太子河向西流经本溪市,再汇合汤河等支流,出辽东丘陵,绕过辽阳城,穿过长大铁路,进入平原地区。先是向西,然后转南,经辽阳、鞍山、海城等市县,在三岔河附近与浑河汇合。太子河重要支流海城河发源于辽东丘陵,向西流经海城、牛庄等地,在三岔河附近汇入太子河。太子河南岸的辽阳,清朝以前一直为东北的政治中心,战国秦汉为辽东郡首县襄平治,辽金元为东京辽阳路治,明为辽东都司所在地,清设辽阳州治,水运码头就在辽阳城下。海城河北岸的海城,为辽金古城,明设海州卫,与海运和河运关系密切。浑河和太子河沿岸,水运最为发达,是港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流域。

虽然现在辽河已经不经三岔河南下,但人们仍然习惯称三岔河到营口这段河流为大辽河。这段河道全长94公里,由于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河道蜿蜒,曲折多变,遇到洪水,常常改道,故旧河道和河岔较多。大辽河经三岔河南下,经下坎子、石佛、赏军台、田庄台、水源,折向东南,经鸭岛进入营口市区。大辽河是感潮河段,大潮时海水可以上溯到三岔河以上。由于浑河、太子河流入后水量加大,加之潮水顶托导致河水下泄缓慢,故河面增宽,河水加深,河槽宽200~1460米,深度为3~7米。整个清代,大辽河没有阻航现象,目前,这里仍为通航河道,小火轮可以到达三岔河附近。[1]

就辽河航运而言,干流以东各支流利用水运较早,以西各支流利用水运较晚,究其原因,首先辽河以东历史上就是东北农业人口最多、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自然也是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如浑河流域、太子河流域、海城河流域等。而辽河干流以西各支流,上游游牧经济占很大的比重,下游处于辽泽之中,农业生产欠发达,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对水运需求并不迫切,如西辽河地区。其次干流以东河道条件较好,河流发源于东部丘陵,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水较深,有利于船只航行。辽河干流以西,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运。

在我们深入研究辽河航运之前,必须清楚,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环境,与清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与民国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有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就是人对环境的干预。如今,几乎所有的辽河支流上都修建有各级各类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如老哈河上的红山水库、清河上的清河水库、浑河上的大伙房水库、太子河上的参窝水库和汤河水库等,这些水库的蓄水,是导致下游河水减少和断流的重要原因。另外大城市、特大城市都建立在河流附近,大量的城市用水,也是河水减少和污染的直接原因。总之,只有回到历史的环境中去研究辽河航运,我们才能得出接近事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