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行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
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
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
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管从九天。
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
歌行体。全诗共有三部分,以密不透风之思维表达自己“作官不了却来归”的慨叹。诗人所触及虽是当下之实景,但由于从“忽忆”入手,从而以远逝的华丽与“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将失态归于“主人杯酒多”,以“仰天大叫”表达了所升华出的无奈结论,诚如近藤元粹所云“至此不胜今昔之感,叙得悲壮”。追忆先皇是韦应物一生均有的持续心态,是他一生种种人生结论的形成背景,但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一样:白居易是以诗人兼学人的立场,评议感怀理性的毁灭;韦应物是以诗人与当事者的身份追悔、哀叹祸之降临。白居易力主于反思;韦应物则重在感叹。虽均有一丝超脱心迹,但白居易则因寄情于无而反显中唐士人自己的心灵世界感伤;韦应物则以回融背景而显出心灵挥之不去的哀情。总之,《温泉行》从构思上说亦如同唐代一般的怀古诗,韦应物虽以此来表达自己所遭遇不幸的当代,但由于它厚重的历史信息与浓郁的感慨,所以又应是整个中晚唐的背景。刘辰翁云:“结处傥荡语,惟少陵有之。”(参评本)
上述诗孙望先生编入韦应物的早年。假如不误,那么可见出韦应物作为一个落拓士人,以人生入诗,起点就很高,这很值得玩味。本时期的诗作要是这样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折节读书,乃在于深怀着悔意,而找寻其价值亦当从此切入。
[1] “编”一作“漏”,据陶敏本。
[2] 笔者所指像韦应物这样以诗受后人景仰的先哲,又生活在文化中心长安,年轻时肯定还有诗和对诗的临摹。他的为诗生涯肯定还有许多问题可究。
[3] 本书所引日人近藤元粹之韦诗评全部转引自孙望编著《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中华书局,2002),不一一注出。
[4] “流动”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一品,应是司空图对中晚唐诗一种风格的总结,在当代宗白华先生对“流动”做了很丰富的理论发挥,他的美学被称为“流动美学”。
[5] “秦王”一作“秦皇”,据陶本。
[6] “必如是也”是先秦经典儒家即形成的使命意识及担当情怀,也是历代儒者所自觉呵护的理念。韦应物显然也因此成为儒家的大员。
[7] 可参阅宇文所安著《初唐诗》《盛唐诗》,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8]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人。长于以乐府诗抒发贫士失意的激愤,表现对玄言理想的向往。
[9] “薄游”可追溯至谢灵运就加以深思的概念,谢灵运在认可了一个玄学士人的各种方式赏游同时,却并不称许“薄游”。
[10] 笔者在此是指古文家、欧阳修、北宋五子、元祐文化对此的传承接续等。它伴随着道学的展开,应是道学的着眼点与问题落实之处。
[11] 淡荡,亦作淡宕,古代文论把握山水诗人的常用语。本书指诗人浸透山水情韵的诗人情感的原生态。
[12] “暮鹤”一作“暮磬”,据陶本。
[13] 指禅宗到了六祖慧能之后,他的南方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两大弟子在江南进一步开宗立派,各依自己风格传禅门家乘之事,并进一步分化成沩仰、云门、法眼、曹洞、临济,所谓“一花五叶”。
[14] 何水部即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世称“何水部”。其山水诗与抒情小诗多谢朓的风致。
[15] 张为(生卒年不详),晚唐江南诗人。其著《诗人主客图》一卷,以风格区分诗人。六主,即六派。
[16] 在笔者看来,四唐诗的主题应当分别是树立、畅漾、恢复、哀婉,它们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征。
[17] 韦应物此论可以和他之后韩愈的“物不平则鸣”,欧阳修的“文穷而后工”等论断联起来判断其等位价值。
[18] 伊优,语见《后汉书·赵壹传》“伊优北堂上,抗髒倚门边。”又作“伊忧”,委曲、丰富、复杂之意。
[19] “那”字,一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