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丝柳:龚莉随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碎片竟也飘醇香

王德有

久久不进朋友圈。碎片太多,信息杂驳,费时耗神,鲜有收获。真是赔本的买卖,还是尽量少看为好!

2016年的一天,偶生兴致,打开看看,有点异样,眼球竟被一篇短文吸住,是段游记开篇,题为《引源厚泽》。也就七八百字,顺势读下。精粹、醇香,挺有味道,想必出于大家手笔。

回头来寻微主,哈,竟是“三苗”!

“三苗”是谁?应该是龚莉。

为什么说“应该”?因为多少有些疑惑。

在我的朋友圈里,“三苗”只有龚莉一个,不会再有第二人,可这篇随笔的行文却不像她历来的风格。

与之共事几十年,她的经济学专著读过,她的编辑学高论读过,间或有过五六千字的散文,也读过。可是这种短小蕴韵的随笔,却是从未见到过。经过周密考查,还真是她。而且她已经写了很长一段时间,所记之事包罗万象。我不禁感叹,一个几乎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事业上的大忙人,哪里还有时间和合适的环境来做这样的事情,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只是我一种潜意识的疑惑,偶得随记持之以恒,却是龚莉多年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挤出来的一种爱好。

就这样,因为龚莉随笔微文的出现,我开始关注、寻找她发出的每一篇小品文,听她讲述每一段醇香有味的故事,一篇读过又立即期待下一篇的到来。

我喜欢随笔。喜欢到酷爱,喜欢到痴迷。有例为证:

享年98岁的季羡林老先生,老年的时候,把自己一辈子的随笔整理出来,拿去出版。一共八大部,洋洋二百万言。我给了一个评价,叫作“婆婆妈妈,拉拉杂杂”。尽管如此,我却一句不落,从头到尾一读到底,想放也放不下。

你还不要不信。随意选个琐屑给你聊聊,你就知道读得那个细腻,读得那个周全,到了什么程度。

我问你:季老的生日是哪天?

你可能会说:8月6日。

我认可。因为公论如此,也因为季老屡言也如此。

龚莉大概也认可,也生在8月6日的她,每逢这天,和慈祥的季老寿星同庆生日,那多好玩!是不是?

可是我却要问一句:果真如此吗?

看看季老怎么说:“惭愧,惭愧!奈何,奈何!”“8月6日算是我的生日。”然而,“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8月2日。由于一次偶然笔误,改成了6日。让我少活了四天”。

旧历是哪天?在季老那二百万字的随笔中,也就交待过一句:六月初八。

“六月初八”!这下该我觉得好玩了,因为我也生在六月初八。

你看,季老的随笔道出了鲜为人知的真相,而且,《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主编的生日竟然还藏着两位编辑的生日,这种巧合是不是觉得有趣?

我喜欢随笔。喜欢到酷爱,喜欢到痴迷。只是季老已去,再也看不到他老人家的随笔新篇。

想不到龚莉的随笔又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从读《引源厚泽》开始,我又不惜耗时,不吝费神地天天逛朋友圈了,从那数百条碎片中挖掘“三苗”随笔。我觉得值,因为那里有人文,那里有风物,那里有地理,那里有民俗,那里有典故,那里有诗词,那里有神会,那里有心灵。而且,一经“三苗”文字过滤,它们便通过字里行间,飘洒出阵阵醇香来,读之,那叫享受!

近日传来好消息,三苗的随笔要结集出版。兴奋之余,我情不自禁也就婆婆妈妈、拉拉杂杂码起字来,于是便有了这篇《碎片竟也飘醇香》。意欲鸡冠插凤头,给书当个“序”,不知能不能通得过去。

202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