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天走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章 庚寅年己卯月丙辰日.颐和园

公历2010年3月7日,出地铁4号线HD区颐和园北门口,祖孙俩经过苏州街,从万寿山后山进入颐和园。

万寿山,后山山麓,多苍松翠柏。

苏州街,有桥有水。桥是小桥,桥下的水多半结着冰,冰上停有诸多游乐船,

街上有卖小样东西,孙女在过苏州街的时候,买了一大包圆形饼干,一边吃着,一边瞅着景儿,并随着其他游人往上走。

从山麓往上,有宏伟壮丽的藏传佛教建筑。这些建筑,或居山腰,或处山石,随地势而起,相应成趣。

登上一佛寺,在佛寺前,有一平台,平台上有壮观的石狮,依次排列;石狮前有两座舍利塔分居平台两端。

平台后面,可沿两侧石梯向上攀行,石阶足有百级且陡,孙女被抱着上到佛寺,穿行其间直至登顶,未见有僧人。往上觉稍不陡时,人刚喘口气舒缓些,走不几步,突见一精致建筑独领风骚,便是颐和园内的主要建筑之一智慧海了。

智慧海完全由砖石彻成,虽外看似是木制佛殿,却因无一木梁,而被称为无梁殿。因殿内供奉有无量寿佛,又被称为无量殿。

无量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外层用黄绿两色琉璃装饰,殿外壁面嵌有数千尊琉璃佛。

壁面嵌有数千尊琉璃佛!孙女哪里见过这阵势,初见了黄绿相间两色琉璃装饰的壁面,便已欣喜得很;继见到那么多小人嵌于里面,还以为是到了西游记中的灵山,见到了其间的八百罗汉呢!

驻足了许久,祖孙俩继续往上,没几步,只见一座“三层八面四檐”有别于后山佛教建筑的佛塔,突现眼前。佛塔的二层,往下藏于基脚下。此塔,便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佛香阁了。

佛香阁内,供奉有接引佛。旧日,居住在颐和园内的皇室们,便是在这里烧香拜佛。

从佛香阁的檐边望去,只见有一大汪湖水。

那湖水的远端有桥,桥连有一小岛,岛上有树,树中有楼阁,景致非常美。

祖孙俩见了之后,急急地照了好几张相,然后开始往山下走。

慢慢地,在往山下走的途中,祖孙俩终于晓得了先前看到的一大汪湖水,是昆明湖,湖端的那桥是十七孔桥。

颐和园主要分为有以仁寿殿为主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为代表的生活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的风景游览区。

经万寿山的南坡,下到山脚即前山麓,有一大群建筑依次往上铺就。这一大群建筑中,主要是排云殿和佛香阁。

南坡的底面,有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横贯山麓。廊内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绘有山水、花鸟、虫鱼、人物典故,人物多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爷爷走一段长廊后,沿着廊前面的湖边的堤,往西走。一路上,沿途多半是在不同地段上,拍照湖中的十七孔桥和长廊。

而孙女则是在堤上奔跑、嘻笑和追弄。

经石丈亭,沿西北过几道门,有一碑石,碑上有颐和园三个隶书大字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

爷爷是冲着“颐和园”这三个大字去的,因为在铜仁,特别是在印江,人们都有过争相传说着:印江人严寅亮手书“颐和园”这三个大字,得到清皇太后慈禧赏识,而永题于颐和园内的故事。

爷爷虽是思南人,但因其二兄,长眠于印江和其独子在印江县府供职的缘故,而对印江有着特别的感情。

从万寿山的后山入园,经前山、长廊及诸多楼阁都未见上严寅亮手书中的“颐和园”三字,很是有些失落。今见了那碑石,便与孙女站在碑前多照了几张照片留着纪念。

沿石丈亭,折往西南,有一道长堤,名为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堤边柳树横练长空,堤下是昆明湖。沿堤的湖面,开始解冻,各式各样的游乐艇,停放其间,尚未开船。

离堤远一些的湖面,仍然结着冰,偶有野鸭在冰面游走,也能见到成双成队的鸳鸯,在已解冻的湖面上交头结耳。

孙女或在柳树间站着,或捡根干的柳支拿在手上,弄着、追着、跑着。或蹲在堤边,看野鸭或鸳鸯;或蹲下来看着爷爷,在前面走。就这样,祖孙俩以昆明湖为邻,以万寿山为伴,同那还未完全消融的积雪,一起玩了许久。

快要走完西堤,离十七孔桥二十来步远的地方,有一尊面朝湖面席地而卧的铜牛。

牛身上有字,似是在讲述铜牛的来历。

铜牛,是用来镇压水患的。爷爷一辈子劳作,对牛有着特殊的情感。

爷爷,站在铜牛前,似是在好好地跟铜牛照着合影照,似是在和铜牛说着话儿。

孙女见那铜牛,是一头黑坳的瞪着一双大眼的大牛,有些害怕。见牛头朝右,便将头向左偏,不太愿意地跟那铜牛,就拍了一张照片。

别了“铜牛”,往前走,不远处便是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的桥身,似一轮彩虹。桥下共有十七个孔,孔间有流水。桥面是石板路,宽约六、七米。桥两侧有柱,柱上有石狮,约2、3米相间有一石狮。桥身长约200米,共有石狮400多座。

刚走近十七孔桥,爷爷便背对着昆明湖和万寿山,靠着一个石狮,双手作拥抱样儿迎着孙女。

孙女见了,自然是欢快地小跑了,过去扑在爷爷的怀里,继而转过身来与爷爷并排在一起,拍照留念。那温心的一幕幕,恰好被相机连续捕捉到了,并成了永恒。

其实,孙女从长廊起,便开始不配合照相,调皮样儿尽显。

在十七孔桥上,孙女总是在来回跑着、躲着,跟爷爷和相机捉着迷藏,惹来旁人好多笑儿。

而经祖孙俩的这一捉一藏、一闹一笑,十七孔桥似乎也活动了起来,显得好有生气。

与十七孔桥连在一起的是南湖岛。从岛脚经岛腰过岛顶,再从岛的东头可迂回到岛的西头。凫上有古树,古树间有殿宇。

但让孙女真真惊喜的地,却是在从岛上回来往下走的时候见了猫。

那猫,一只是黑的,一只是黄的。孙女在家的时候就很喜欢猫,当下见了,便急扯着爷爷的衣角连声喊着“猫”“猫”。接着便嘴里发出“咪、咪”地声音去唤猫。

那两只猫,见孙女在唤,认生得很且有些害怕,然后退进到草丛中跑掉了,只留下猫过雪地的雪印儿和孙女的叹息声。

离开南湖岛,过十七孔桥,站在西堤上,沿着万寿山及山上的排云殿和佛香阁往东看,见湖东有桥有塔,酷似西湖的断桥和**塔,且似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样。

待仔细追忆西湖的美景,再经人导引,终于晓得了这里的西堤及堤上的六座桥,其实就是有意识地摹仿了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至此,觉得昆明湖越发神似西湖便不足为怪了。

因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而昆明湖占有四分之三。所以爷爷沿着堤走了两面后,他的脚累得都有些痛了,而孙女却仍然心气不减,4个多小时的脚程一路走下来居然没有喊过累和要抱。

颐和园同,始于慈禧,有颐养太和之义。

前身是清漪园,始于乾隆,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南国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

祖孙俩,虽都没有去过有“人间天堂”美誉之称的西湖,但却在BJ欣赏到了西湖美景,而且是冰雪中的西湖美景——颐和园,倒也是美得很!

颐和园很大,但在冬至后,天气却很短,祖孙俩从南门出来,在结束了颐和园之旅的时候,天儿就已经黑了。

抱着熟睡的孙女,走在回宾馆的路上,爷爷一直在想着。想着苏州街、智慧海、佛香阁、长廊、昆明湖、三五成群的野鸭、两两成双的鸳鸯、西堤和铜牛及十七孔桥。

当然,爷爷也在想着孙女一路上来回跑着、躲着的调皮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