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资本论》(全新增补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高铁走出去

像铁路之类的规模极大的企业,不变资本占的比例异常巨大,它们不提供平均利润率,只提供它的一部分,即利息。否则,一般利润率就会降得更低。但是,资本在股份形式上的巨大的结合,在这里也找到了直接的活动场所。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上,第292—293页。

随着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中国高铁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度也逐步提升,高铁技术和设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趋增强。中国高铁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高铁现正走出国门拥抱世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已呈现出加快的态势。

201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双方见证了两国高速铁路项目合作文件的签署。2015年9月4日中新社消息:印尼国营企业部长莉妮在雅加达表示,佐科总统坚持同中国联营体合作修建高铁。4家印尼国企与中国财团合作建设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备忘录生效。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初步研究测算,印尼高铁项目投资总额约60亿美元。中国正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东南亚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加强连接欧亚大陆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不仅有助于地区经济的相互连通,更对东亚地区广泛合作的地缘环境非常有益。

这几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消息不断传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高层领导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多次主动推介中国高铁技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构想中,中国高铁作为加强国际经贸战略大合作的一张“王牌”,向全世界展示。2013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英国、罗马尼亚、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时多次提及高铁项目,“中国高铁推销员”的称号不胫而走。

中国高铁经过多年发展,投建与运营里程已经是世界之最,高铁输出也成为政府颇为上心的项目。据统计,2014年我国共出口铁路设备267.7亿元。2013年10月,中泰签署了“大米换高铁”的合作备忘录。拟建设的中泰铁路连接泰国北部的廊开和南部港口马普达普,总长达800多公里,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将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时速将达到160至180公里。中老铁路合作也正在积极推动中。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老高铁全长420公里,时速在200公里以内,建设预算约72亿美元。建成后,从昆明到万象将只需要两个半小时。规划中该条铁路还将延伸至泰国,是泛亚铁路网的重要部分。

中国高铁现已走进欧洲。2013年11月,中国与罗马尼亚宣布在修建高铁领域进行合作,中国将参与连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首都的高铁项目。到2014年6月24日,中国南车与欧洲国家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组的协议,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7月25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到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高铁二期工程,这条中国在海外参与修建的首条高铁线路通车。目前,中国列车制造和民用工程企业正在南美、沙特、俄罗斯等地修建、参与修建或考虑竞标高铁建设项目。

中国高铁现已开进非洲。2014年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等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与肯尼亚政府有关蒙内铁路项目合作仪式正式签署,涉及金额达38.04亿美元。随着协议的签署,中国将用自己的“标准”为肯尼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非洲国家肯尼亚将迎来有史以来的首条高速铁路。这一事实具有历史性意义:中国高铁走进非洲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

中国高铁走进非洲意义非同小可。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国家,有7个来自非洲。在东非,蒙内铁路将逐渐延展,最终连接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等6个国家,形成东非交通大动脉。在西非,阿卡铁路和沿海铁路都是尼日利亚“三纵四横”国家铁路干线网的一部分,最终都将并入庞大的西非共同体互联互通铁路网。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高铁正面临着“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高铁出国的空间巨大。

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合作共赢。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输出,意味着一个产业链条的输出,包括中国工程、设备制造、机车车辆、零配件等各种产业,促进了中国的技术、产品和劳务输出。铁路技术含量高,能换回“好东西”。另外,将铁路的整个技术输出到国外,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出国。马克思指出:“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因为它使剩余价值率提高,使不变资本价值降低。一般说来,它在这方面起作用,是因为它可以使生产规模扩大。”(《资本论》第三卷上,第264页)2014年10月24日,以中国为首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中国向全亚洲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具有资本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的中国,将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的基建产业链企业,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中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需求大增长。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这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晋级”的经典路线图。当今中国,也走到了这个节点,对今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是十分宝贵的。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企业2015年上半年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已达45亿美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越发备受青睐。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给高铁方面的制造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这不仅体现在数字上,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值得研究的是,“一路一带”上的国家,虽然基础设施落后,但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稳定程度发展不平衡,如何在输出项目的同时,又让东道国得益,通过支持周边国家的发展而加快中国与它们的经济融合,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国在用高铁连通世界,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经济发展空间——经济带。中国正在为自己打造长期、有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中国在逐步完善有利于自己的战略布局。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在以长期合作共赢的包容性发展观影响世界,中国在用强大的经济投入撬开长期实惠的双赢战略。这与某些国家的单边主义与霸权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赢得了各国的期待和赞扬。

我国高铁技术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科技输出”,跨越非常顺利而迅速。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高铁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获得900多项国际专利。中国高铁技术之所以能够迅速进步,是因为中国铁路装备工业在大规模引进之前,就已经通过长期的自主开发积累起较强的技术能力,所以不仅能够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且还能够凭借自己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新一轮的自主开发。多年来,高铁技术上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在主要关键技术系统和生产管理体系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比如,在CRH380上积累的技术能力,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回头向下对时速200至250公里的动车组,大面积实现了“去日本化”“去阿尔斯通化”乃至“去西门子化”;此外,中国在复杂地理条件下大规模应用所积累的经济和数据,使得中国高铁科研体系拥有了世界最前列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生产管理体系、实验室以及最为宝贵的海量动态数据库。

中国高铁走出去,显示出中国经济不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而一枝独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已过去多年,全球经济虽见复苏之态,但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将世界经济2013年和2014年增长预期从3.1%和4%下调至2.7%和3.6%,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保持了7%。高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的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显示出了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巨大的竞争力。

中国高铁走出去,助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古丝绸之路曾经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南宋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75%,唐朝占58%,即使到了日渐式微的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占比从1978年的4.6%到目前的11%。根据这个发展趋势推测,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重新回到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3%。届时,全球财富的1/3在中国,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