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孩子:犹太人教子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言简意赅

犹太法令禁止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反驳父母,这貌似很简单。甚至“反驳”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和而不同”之意,这与大多数人经历过的公开羞辱截然不同。就像大多数育儿问题一样,如果我们承认应该由父母做主,孩子在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时无须理解或认同它们,这将大大有助于解决问题。

但这并没有那么简单。你可能需要调整许多现有的策略,以便劝服孩子遵守公共规则。为了阐明其微妙之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7岁的鲁比和妈妈安准备离开聚会现场。首先我会解构她们各自传递给对方的信息,然后提供若干建议,帮助妈妈不再被鲁比牵着鼻子走。

安:鲁比,该回家了。

鲁比:不,妈妈,我不想现在就回家。

安:我们必须要走了。玛丽亚(在家照顾鲁比妹妹的保姆)希望我们五点回家,然后她得回自己家。

鲁比:打电话问她能不能晚点再走。

安:鲁比!我们该走了。

鲁比:别说了,妈妈!你为什么不能给她打电话?我现在不想回家!

安:是时候回家做晚饭了,你已经玩很久了。

鲁比:并没有很久。我还没有玩够。妈妈,求求你给玛丽亚打电话嘛。

安:(此时感到恼火、厌烦)鲁比,我们必须回家!(抓着鲁比的手臂把她拉走了)

这段母女对话的重点在于鲁比不愿离开聚会现场。但向女儿解释离开的合理原因简直是浪费时间。当时,鲁比既不关心保姆的家庭,也不认为自己已然在派对上玩够了,她想要玩上一整晚!安在等待鲁比“同意”离开,这实际上是给了女儿拒绝的余地。鲁比的反抗固然无礼,但却是安给了她这个机会。

安要怎样做才对呢?要调整目标,不是努力让鲁比同意离开聚会现场,而是强调她必须听从并尊重安的决定,这样,对话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安:鲁比,10分钟内我们就走,现在你可以开始跟大家道别了。

鲁比:不,妈妈,我现在不想走。

安:我知道你很难在兴头上离开。但是你得听我的,我们10分钟以内就走。

鲁比:我们为什么要走?

安: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会向你解释的。

鲁比:现在就告诉我。

安:鲁比,如果你以后还想参加派对,就得记住,在我跟你说该走的时候,那就要听话。

鲁比:好吧,但我们再找找派对的小礼物。

或者,鲁比还是说“我不要走”。那么,安可以先等待10分钟,然后抓住鲁比的手臂,坚定地将她带走。

在这个情景中,安既客观又坚定。她提前10分钟提醒女儿将要离开,然后简短地认同她的感受。她告诉女儿,她会在车上回答她的问题,但在当时则告诉女儿,这是不可违背的命令。鲁比继续反抗,安便暗示说,如果不守规矩,鲁比就不能再参加聚会。这时,安万万不能将这种强硬态度停留在口头上却不付诸实施,否则下次就失效了。

作为父母,你是孩子世界里最重要的成人。当需要离开派对现场、与同伴开始玩耍而后道别、完成家庭作业、上床睡觉或者起床的时候,孩子如果千依百顺并及时配合你,这就表明他非常尊重你。如果你总是过于随和、亲切,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利用这些时刻,趁机磨炼谈判技巧,而不是学习如何尊重父母。

这并不是说,你不必向孩子阐述你要求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例如,在车上,安可以向鲁比解释派对礼仪:“邀请函说明了派对结束时间,通常到了这个时间点我们就得离开,或者大部分人离开的时候我们也该走了。”但是,你在陈述原因时要言简意赅,不要奢望彼此能达成共识,而是利用这些机会让孩子学会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