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妈妈:确立威信
当代的父母都会尽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很好!但是,世界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中的孩子摇身变成皇帝或公主,父母则俯首称臣。这些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相信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他们之所以报名参加我的育儿课程,正是因为他们发现这种平等主义的哲学行不通。
孩子与父母不是同辈,他们也不想成为我们的同辈。在课堂讨论中,除了教授犹太教的智慧外,我还经常谈到驯犬师的智慧。这些专家知道,在狗刚刚成为家庭成员的时候,主人必须要确立对狗的统治地位。驯犬师教导新主人的方法是:不能让狗坐在比主人更高的位置上,不能让它抢在主人前面进入家门,要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强化他们的“主人”地位。如果狗可以说话,驯犬师当然也不会让它们顶嘴。他们发现,如果让狗的地位高于主人,它们就会变得既胆小又专横。孩子们也是如此。
采取民主制度对待狗狗或儿童都会效果甚微,这只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由于孩子们非常擅于辩论,所以父母们往往会上当,但孩子并没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面对辩论获胜以后的局面。他们更没有成熟到可以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保持自律,学会监督自己的言语或者主动效法良好的举止。《圣经·箴言》告诉我们:“要教导孩子走在正道上,等他长大以后也不会背离它。”必须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知道这个家庭由你做主,并且要不断地提醒他们意识到你的权威,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可以离开家庭为止。
第一条诫命说:“我耶和华是你的神……除了我以外,你不能有别的神”。这句话没有包含任何行为规则,完全不同于“谨守安息日”“不要偷窃”或“不要犯奸淫”。“我是耶和华神”仅仅是开场白,却确立了上帝的权威,这样人们就会关注其余的诫命。上帝说“我是老板”,就像家长说“我是你的母亲”。
对于许多父母而言,诸如此类的唠叨会让他们想起那句无视孩子的老话:“我说这样就得这样。”就像前文所说的大卫这类家长,他们害怕伤害孩子的尊严,这种尊严比他们自己的尊严重要得多。如果仔细审视第一条诫命背后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深入地洞察确立威信的方式。太多的例子证实:如果得体地说“我说这样就得这样”,这是完全合理的回复。
我们不妨来思忖,既然诫命本身合理又合乎道德,那么上帝为什么要费心对自己的权威小题大做呢?如果人们觉得各种诫命完全合理,他们不会自然而然地愿意服从它们吗?仅仅想要服从还不够。上帝知道,即使人们理解并同意法律,还是会有人试图绕过法律。上帝也知道,有些人不了解法律。如果不使用严厉的惩罚进行威胁,这两类人都可能忽略诫命。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你在家里建立权威。首先,即使孩子知道连续看4个小时的电视不利于健康,但如果父母不介入,他们仍旧会这样做。这是人类的天性,只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促使他们摆脱诱惑。但同样重要的是,你无法解释某些命令,孩子也可能会顽固地拒绝理解某些命令。你的儿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只能柯克来我们家玩?我为什么不能去他家玩?”因为你知道柯克的父母对孩子听之任之,而你不希望儿子未经你许可接触某些节目、电影和游戏。这个固执的孩子每天下午都会恳求:“为什么在我做作业之前不能看会儿视频?我发现有个视频在教我们如何在瓶中培养水母或制造微型无人机。我能学到很多东西!”你也知道将孩子从电视旁拉开,会让他产生不满、不合作的情绪。从非同小可的场合到平淡无奇的事情,各种问题都会纷至沓来。你可以花费数个小时来尽力解释每个决定,也可以直接回答“我说这样就得这样”,或者回答得不那么轻率。孩子的知情权不能取代其他的考虑因素。你的言语才是关键,而非解释。
按照“上帝就是这样说的”来行事,是犹太传统的根基。犹太法律分为两类:典章(mishpatim)和律例(chukim)。典章包括多部犹太法律,尽管它们由上帝颁布,背后却有清晰的逻辑。例如,遵守安息日属于典章的范畴,因为把每个星期中的某天定为休息日明显有实际而合理的好处。与此同时,典章要求在工作的当天向受雇人支付工资。这也很合理,因为它能维持良好的劳资关系。律例是缺乏逻辑根基的法规。它们超越了我们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出于对上帝的尊重和敬拜而遵守它们。犹太洁食法通常被误解为古代的拉比出于健康原因而制定的,但现在它们被认为是律例,即以特殊而圣洁的方式进食的神圣诫命。
严格地说,要求我们尊重长者的法律属于典章,教导孩子尊重长者可以获得很多实用的好处。但是贤哲们认为,为了孩子和你自身的利益,最好将第五条诫命(“尊敬父母”)视为律例而非典章。这样,就不存在诫命是否恰当的问题,也不用去争论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它与实用性和逻辑性问题无关。如果“尊敬你的父母”属于律例,那么,我们这样做就是因为上帝命令我们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