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战溆浦,盛夏逐“托派”
民国大学亦称民国学院,是张学良在北平创办的,校址在太平府,清末光绪皇帝出生在这里。起初,张学良兼任校长。“七七事变”后,学校南迁,1938年迁至长沙,借居民宾女子中学的校舍,校长改由鲁荡平充任。后又西迁益阳。至1939年春,迁至溆浦县城外的大潭镇。此镇甚小,只有居民数百户,以农业为主。学校有五个系,为中文、史地、经济、法律、教育。全校只有二百多个学生,二十多位教师,还有数十位学校管理人员,全部人马不足三百。学校租用了当地大户人家的两个祠堂和一幢楼房作为教室、图书馆和办公室,教师和家属及大部分学生则借住民房。鲁荡平是国民党CC派的重要骨干,虽有校长之名,却从未到过溆浦,名义上由教务长刘彦代他主持校务。可是刘彦自1939年即患肠癌,并不管事,真正管事的是一名会计,名宋兰阶,是鲁荡平的亲信,CC派分子。他掌握着经济和人事大权,实际是代表鲁荡平坐镇民大。
翦伯赞在长沙时,已为国民党顽固派分子所注意。到沅陵后,国民党的党政军各部门都与他为难。1939年初,潘公展到沅陵“视察”,把翦列为打击重点,中苏文协分会和《中苏文化》半月刊被列为严厉管制。中共湖南地下省工委指示翦立即转移到溆浦民国大学经济系教书。翦于3月间到溆浦,在民大讲授“历史哲学”和“中国经济史”。他的长子斯平和女儿心倩也在民大读书。
这时民国大学教授的情况:有中共党员三人,即翦伯赞、谭丕模、张天翼,后二人亦是中共湘西文委委员、文学教授。此外,刘敏,教“社会学”与“社会问题”,兼任训导主任;王宜昌,教“中国通史”,兼任学生生活指导组主任。刘、王均为“托派分子”,与宋兰阶关系密切。此外,还有雷敢教授,教“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史”。学生们的情况也很复杂,有共产党员,组织关系归县委,与翦等教授党员不属一个系统;有进步学生,也有一般的爱国学生,还有少数伪装成学生的国民党特务。进步力量与顽固派力量明显地在对立、斗争。
翦伯赞在民大,不仅政治上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又有民主教授的称号,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很受学生们的尊敬。他还经常随同学生们下乡宣传抗战,慰问演出,有时还参加田间劳动,因之在学生中的威信极高,号召力也很大。每次讲课,教室内总是座无虚席,有时门外、窗子上都有人在听讲。听众有学生,有教职员,也有从县城或附近农村来的青年学生,当然也有特务分子。翦伯赞不穿西服,而是穿一件退了色的蓝布长袍和一双旧皮鞋,虽时年刚过40岁,而两鬓已露白。他朴素的衣着,精彩的讲演,不断博得学生们的欢笑或掌声。翦初到溆浦,宋兰阶对他十分恭维,请他担任经济系系主任,还请他主持学校召开的一些会议,企图对翦进行拉拢,当然白费心机。
王宜昌讲课不受欢迎。在他上课时,许多学生经常缺席,有时课堂中空无一人。为此,王宜昌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学生选课,还故意处罚学生,给学生扣以“红帽子”,以致引起学生们对他的憎恨。翦伯赞等支持学生们对王宜昌的非法、无理的行为进行揭露、批判。王宜昌与刘敏勾结,曾企图对进步学生中的骨干分子进行迫害,以保住他们的权位。可是,由于他们的民愤太大,学生们斗争的怒潮日益高涨,宋兰阶一看形势不妙,龟缩起来,刘敏假装生病,王宜昌感到难再支持,就在7月初的一天,溜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