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锻炼
我在上大学之前,体育能力最强最强的时候差不多是初三体育中考那会。
在初三的时候,家里还专门给报了体育班,每周的六日早上去锻炼,锻炼的效果还挺明显。但体育中考以后,我就没怎么锻炼过了。高中时的跑操,对于我而言,除了能让我上数学课时睡的更香以外,属实是没有什么别的意义,因为跑的实在是太慢了,一般就跑4圈,跑的又是内圈,应该连2km都没有,每回却跑20多分钟。高中的体育课也只是“小打小闹”,上了三年体育课,我都不记得我学过什么东西,不过高中的体育课能让人身心感到释怀,所以我高中的时候更喜欢把“体育课”称作“瑜伽课”。
上了大学,我们学校对学生要求的锻炼量还是比较大的,但如果只是体育考试的话和达到要求的话,其实也还好,也就是能保持身材的锻炼量吧。
但从12月份开始,我开始迷恋上“锻炼”,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锻炼的时候,和报班每天一群人一起锻炼完全不一样,而且周围也没有关注我。拿举哑铃举例,一边举哑铃,一边听着音乐,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在举哑铃的时候,彷佛一切烦恼都冰消云散,我心里只有数字与举起哑铃时的自豪感,就像在比赛场一样,我在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赛。随着日复一日的锻炼,看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是十分惊喜的。而且锻炼带来的变化与学习不太一样,学习的变化是看不到的,而锻炼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不仅自己能感受到,周围的人也同样能感受到,并且适度锻炼十分有益于健康。刚开始锻炼的时候会感觉很累,但持续练上一段时间后,锻炼的时的痛苦就变成了“快乐的痛苦”。
但我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一些别的事,为什么锻炼这件事的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而且也不是十分花费时间,为什么我之前从来不去经常锻炼呢?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体育中考的时候,我把锻炼当成了一项任务了?初中体育一考完,我就想着这件事完成了,我再去锻炼那不就是浪费时间了吗?我便再也不锻炼了。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和我有一样的想法,也可能单纯是因为我的想法比较特殊吧。
从我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看的话,我以前的很多同学在上了大学后,也不会怎么锻炼,有些同学办了健身房的卡以后,去了半个月就再也不去了,能长期坚持日常锻炼身体的人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从我的接触的人看,大概日常锻炼的人只占到所有人中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而且我接触的人大多都是比较年轻的,按网络上信源比较的客观的数据来看的话,18到25岁的这个群体算是所有群体中爱锻炼身体的群体了。像我爸妈那个年龄左右的人,几乎不锻炼,或是很少锻炼身体。我妈甚至觉得去公园走一两圈就算锻炼,如果以我妈的标准来看的话,那我这篇文章纯属胡扯。
当然,如果有不少读者觉得去公园走一圈也算是正经的锻炼身体的话(一圈差不多一公里),我立刻就把这章删掉,再也不提“锻炼”两字。
我现在就在想一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把一件原本可能会喜欢或喜欢的事当成一个目标、一个任务时,是不是就会让人感到不喜欢或不适应?我觉得的是。这个道理或许很多人都明白,但很多人当自己陷入其中的时候往往是意识不到的,我以前在其他章里或许也讲过类似的道理,但我这回又发现,这个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锻炼身体还好,我现在重新开始锻炼身体了,但这也是因为我从初三以后,一直还有些体育底子,对体育锻炼不算讨厌,而且大学里学校又有了相关的考试与要求,并且大学的假期里,父母很少会管孩子的事,这才让我有机会去锻炼,并找到锻炼的乐趣。而我的一些同学或许一辈子都不想去尝试锻炼了。
锻炼身体还算是一件积极作用十分明显的事了,而一些别的事情我就更不好说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正因为有目标,或许才有更多机会去发现自己可能喜爱的事情,假如中考不考体育,以我小学刚毕业时的体脂率,估计我很大概率不会是一个热爱锻炼身体的人,不过这个目标我希望不是短暂的,而是终身的。
这章写的一般,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当真。
最后说一下,文章中出现的所有“锻炼”的含义都是“锻炼身体”的意思,写的有些口语化了,不过说的实在太习惯了,一开始写的时候都没注意。
好了,现在快晚上十点了,锻炼身体要再晚一会的话,估计12点前就睡不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