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养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生命自有其内在的节奏,允许孩子慢慢来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对父母来说几乎是全新而陌生的。可是,在这个到处充斥着焦虑和浮躁的社会,父母又总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满足生存与功利性养育这些纠葛上。

于是,很多父母养育孩子却不知孩子是如何一步步成长的;孩子入学后,总是以成绩、名校、证书来衡量他们优秀与否;看到好的资源就急于提供给孩子,有时恰到好处,有时也难免会拔苗助长,过犹不及。

虽然父母举全家之力给孩子自认为最好的养育,但是这种衡量与判断孩子价值的观念和标准,本身就极具破坏性,它会诱导缺乏思辨能力的父母不顾生命自身的成长法则,只为孩子能在强手如林的人生舞台上脱颖而出。


石头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儿。每天放学后,他除了要做学校的功课外,还要上小提琴课。另外,周末他还要去上足球课、围棋课、美术课、英语课。有时,从培训班回到家里,还得接着上网课。

其实,石头才3岁时,妈妈就已经给他报了早教、唱歌、英语、启蒙阅读……当周围人问他的妈妈:“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给他报这么多班?”她也略显无奈地说:“没办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今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剩无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从教育中享受到快乐?也许父母的动机各不相同,但你必须认识到,这样养育孩子无疑是在透支孩子的生命能量。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目的,发现并接受这一规律,才是人生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父母要相信孩子的一切成长都是造物最好的安排,并适时地给予孩子无条件的陪伴和支持。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像每匹马都有自己的特性一样,有时会领先,有时会后面发力。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一开始就用尽全力奔跑的。

人的生命是一个有序而统合的整体,有预先设定好的成长密码。为此,你需要提前宏观地将孩子0~18岁的生命节奏了然于胸,这样,当你面对困惑时,才不会陷入焦虑,这对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对孩子的养育都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人类生命成长的探索与认识也越来越详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逻辑能力的角度将人的生命成长分为4个阶段。

(1)0~2岁:感知运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了感觉输入,开始协调自己的躯体和动作。他们会积极地寻找各种刺激,特别是1岁以后,他们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躯体和动作之外还有别的东西。

(2)2~7岁:前运算阶段

此时的孩子会频繁地通过语言、模仿、想象来代替外界事物,但还不会逆向思维。此时,他们正在构建自我,觉察不到别人需要听什么,也无法领会他人的观点。

(3)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手里必须拿着具体的实物才可以思考。同时,他们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能逐渐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和兴趣。

(4)11~15岁:形式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够接受对方的观点,并把自己的想法看作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具有无限可能的种子。作为父母,要尽力协助孩子吸收到最佳的营养,尊重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足够好,这个世界对他是友善的,如此,这颗存在着无限可能的种子才会始终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