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
会计确认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来说,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交易或者事项“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三个问题。狭义的会计确认是解决交易或者事项是否要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如果要反映,应在哪一类项目中核算,即“应否确认、何时确认”两个问题。如果加上第三个问题“如何确认”,则表达的是广义的会计确认。
本节主要探讨会计确认中首先要解决的定性问题,即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要素有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动态要素。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一条中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有如下特点:第一,“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如计划购入的机器设备等。第二,“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如融资性租入固定资产。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如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可以用于制造商品或提供劳务,出售取得的货款即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对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和列示。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变现周期往往在一年以上,所以称为非流动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负债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将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还没发生实际交易,不形成负债。第二,负债是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第三,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一般来说,企业履行偿还义务时,如支付现金、提供劳务、将负债转为资本等,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同时,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
我国资产负债表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预期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属于流动负债,如预收账款、短期借款等。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即为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净资产。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对应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部分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部分,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在该存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则实收资本就符合确认条件;当该存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实收资本的金额也就可以计量。
综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与某一时间存量有关的静态要素,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资产是企业资金的占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资金的来源包括债权人借入和所有者直接投入两个方面。资金向债权人借入,形成企业负债;资金由所有者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那么必然有资金占用的总额等于资金来源的总额,这一基本原理是建立复式记账和进行平衡试算的理论基础。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确认收入的条件是: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时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费用的定义,确认费用的条件是: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经常性损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损益构成与来源。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综上所述,收入、费用及利润能够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这三个要素属于动态要素。
会计要素整体来看,不能忽视的是利得和损失的存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得和损失有两个去向,分别影响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增减变动。一部分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利润,会对企业当期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