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福耀玻璃
第一节 独立董事生涯的开始
2002年8月的某一天,我接到老同学、老邻居厦门大学吴世农教授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当福耀玻璃的独立董事。我有点茫然,我并不熟悉福耀玻璃这家企业,更不知道什么叫独立董事。尽管我在厦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曾在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兼职,对企业做过一些审计查账工作,对企业的实际运营也有些了解,但我对公司董事会的运作机制,特别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运作机制,基本上一窍不通。
事后我才了解到,吴教授打这个电话给我,与新出台的政策有关。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以及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职权、责任等做了规定,后又于2002年1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第三章第五节专节的形式规定了独立董事制度。至此,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估计是福耀玻璃的曹德旺董事长找了吴教授,请他在学校中找几个合适的人来担任独立董事。当时的我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懂如何担任独立董事。因此,我怯生生地问了一下,还有谁会以独立董事的身份参加福耀玻璃的董事会。吴教授说,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副院长仝允桓教授。后来才知道,仝教授当时也很犹豫。吴教授对他说,请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若山教授在财务上帮忙把关,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仝教授是研究企业管理的专家,在这方面很有造诣,他可以对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把一下关。如此配置,我们作为独立董事的责任及风险应该可控。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三个副院长,出任福耀玻璃第一届独立董事,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开始了我的独立董事生涯。
2002年9月1日,我匆匆从上海坐飞机赶到福州,参加福耀玻璃的董事会。接待我的是公司年轻的副总左先生,他曾在厦门大学会计系学习过,也算是我的学生,自然比较熟悉。左副总与董秘陈跃丹将第二天要开的董事会的资料送过来,我认真看了一下,除了改选董事会外,其余的提案基本上都是要求董事会授权向银行贷款,加起来有近十亿元的银行贷款授信。这么多钱几乎是天文数字。我有点吃惊,更多的是担心,如此多的巨额贷款,以后怎么还呢?我翻看了福耀玻璃的财务报表,更证实了我的忧虑并非多余。带着这个疑惑,我几乎一夜无眠!
9月2日上午10点,在福侨大厦八楼会议室,我第一次见到福耀玻璃的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先生。他个子不高,一米七不到,很壮实,有浓重的福建口音,讲话很有力,一看就是一个非常强势、非常有主见的企业家。会议室里除了我们三个新当选的独立董事之外,还有左副总、曹德旺的妹妹曹女士等人。在我的记忆中,曹德旺的儿子曹先生似乎没有到场,还在美国分管海外业务。到会的执行董事们很朴素,好像穿着工作服。由于刚刚开过临时股东会,在座的董事都是全票当选,会议流程走得很快,简单讨论了一下董事会分工,我名正言顺地当了审计委员会主席。接下来,是要通过银行贷款授信的提案。作为新当选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在第一次董事会上,我总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于是,我很没有底气地问:“怎么借这么多的贷款?这些贷款的偿还能力如何?未来的现金流在哪里?从财务报表看,似乎有蛮大的还款压力!”尽管曹德旺董事长不是学财务出身,但是,他对财务的理解很独到。他根本不从财务报表科目谈起,而是从上市公司本身、集团,还有海外公司的财务资源及汽车玻璃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胸有成竹,谈得头头是道。对于这些贷款的偿付、使用布局以及今后的市场占有、未来现金流量等,他一一做了解释,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以后的发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说实话,学会计出身的我,一点儿也没有听懂他说的那些道理,也实在说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反对理由。吴教授和仝教授也相继提了一些问题,曹德旺董事长都一一做了解答。尽管董事长征求了与会的其他几位执行董事的意见,但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异议。董事会很快通过所有提案,我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以后我慢慢知道,上市公司董事会是为了通过一些提案而召开的,而对提案认真阅读与预习,是开好董事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