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于谦保卫北京
1435年,明宣宗病逝,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史称明英宗,给太子朱祁镇当伴读的王振成了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能代皇帝批阅大臣们的奏折,他因此常暗中给明英宗出主意,干涉朝政。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纷纷讨好他,甚至称他“翁父”,朝政也渐渐混乱起来。
1443年,蒙古族瓦剌部落的也先继承了汗位,统一了蒙古各部。1449年,也先向大同发起了攻击,一连攻占了塞外许多城堡。
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王振觉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一个劲鼓动明英宗亲征。明英宗不顾兵部尚书邝埜(kuàng yě)和侍郎于谦的劝阻,调集起五十万大军,让于谦留守北京,自己亲自领着大军出征了。
邝埜
邝埜是永乐年间的进士,他清廉正直、政绩卓著,官至兵部尚书。劝阻明英宗不成,他便跟随大军出征,一路上又数次上书劝阻,全都没有被采纳。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他战死在乱军之中。
但英宗根本没有带兵的经验,军队纪律涣散,一路上又老是遇到大风大雨,没几天,军粮就接应不上了。好不容易到了大同附近,兵士们看到郊外的田野里到处都横着明军士兵的尸体,更加人心惶惶,还没开始打仗,队伍士气就低落起来。
几天后,明军前锋在大同城边遭遇瓦剌军,全军覆没,其他各路明军也纷纷溃败,王振这才害怕起来,连忙劝说英宗撤军回北京。
撤军应该快速有序,王振却突发奇想,先是带着大军到老家蔚州(今河北省蔚县)显摆,走到半路,担心人马踩坏家乡的庄稼,又改道继续向北京前进。这么一折腾,浪费了大量时间,瓦剌的追兵追上了明英宗的军队,再次打败明军。
明军一路败退到了土木堡(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境内),有大臣劝说英宗尽快赶到离这里二十多里的怀来城坚守,等待援军。王振却舍不得还没有赶上来的一千多辆装运粮草物资的辎重车,坚持在土木堡扎营。
土木堡虽然带了个堡字,但根本没有城堡可守,也没有水源。第二天一早,也先就包围了土木堡,并占据了土木堡南面不远处的一条小河,切断了明军的水源。
狡猾的也先提出讲和,英宗信以为真,立即下令移营开拔。几十万明军拥挤在山间小路上逃命,瓦剌军趁乱从四面攻击,场面顿时一片混乱,被杀死、踩死、掉下山涧摔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明英宗和王振在一批禁军的保护下,几次想突围都没冲出去,王振吓得直发抖。禁军将领樊忠愤怒万分,一把抓住王振,大喝:“我为天下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说罢抡起手里的大铁锤,结束了王振的性命。紧接着,他又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壮烈牺牲了。
这场大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明朝元气大伤,国力从此渐渐衰落下去。
土木堡之战的消息很快传到北京,朝中上下一片恐慌。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内库搜罗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但瓦剌首领也先因俘获了英宗而非常骄横,不仅不依,还扬言要踏破京城,京城危在旦夕。
此时,戍守京城已成重中之重。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由英宗的弟弟郕(chéng)王朱祁钰监国,以绝也先的奢望。同时,太后召集众臣,商量对付瓦剌的对策。大臣们七嘴八舌,不一而从。大臣徐有贞说:“瓦剌兵强,怎么也抵挡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此言一出,当即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斥责:“谁主张逃跑,就该砍谁的头。京城为国之根本,朝廷一旦撤出,民心即散,难道大家忘了南宋的教训吗?”
朱祁钰
朱祁钰即明代宗,他临危受命当上皇帝,击退了瓦剌的进攻。后来,瓦剌释放了明英宗,明代宗就把哥哥软禁在宫中。1457年,明英宗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帮助下发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朱祁钰随之被囚死亡。
于谦的一番慷慨陈词,触动了很多大臣,一些摇摆不定的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太后决定让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
于谦临危受命,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让朱祁钰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与此同时,瓦剌首领也先多次挟持明英宗侵边犯境,为了避免也先的要挟,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即位,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您个人打算。”郕王于是登基,就是明代宗,也称明景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景帝登基后,也先知道手中的英宗已一钱不值,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便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
1449年10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于谦说:“敌人这样嚣张,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
课堂在线
于谦坚决抵抗,却得罪了明英宗和徐有贞、石亨等小人。“夺门之变”发生后,石亨等人诬陷于谦想立藩王之子为帝,被明英宗下令杀害。
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并且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上阵,丢了队伍带头后退的,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将士们被于谦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一战,保卫北京。
此时,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赶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军增加到二十二万人。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的奋勇阻击。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死伤惨重。也先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不敢再战,只得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于谦等明英宗撤远了,趁机用火炮轰击瓦剌兵,给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至此,北京保卫战以明军的胜利告终。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起点,这是英宗错误地信任王振造成的。大敌当前,于谦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保家卫国,成为北京保卫战的中流砥柱。他的节操和功绩彪炳千古。
要点掌握
1.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进犯大同,宦官王振鼓动明英宗亲征。由于一系列错误指挥,明军在土木堡遭到大败,明英宗被俘。
2.同年,于谦临危受命指挥北京守卫战,成功击退了瓦剌大军。
考点追踪
1.明英宗和王振的哪些错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2.于谦是如何成功保卫北京城的?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两袖清风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一带做官。那时,地方官每次进京办事都要给皇帝和大臣送礼,希望高升。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
有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工作安排好后就准备动身。朋友看他两手空空,说:“你什么东西都不带,进京不送礼,怎么办得成事呢?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意思是,特产本来是给人民享用的,可官吏的搜刮反使人民遭了殃。今天我只带两袖清风给皇上,也免被人说长道短。“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