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皇帝要回老家了
天子出行,非同小可,光仪仗就好几里地。
再加上随行的文武官员、宫女宦官,还有规模可观的三万御林军,可谓声势浩大。
刘宏乘坐的是皇帝专用的帝辇,装饰豪华,气派非凡,与之前微服前往刘延那里闲扯之时乘的小车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这次汉帝刘宏出行,统帅御林军的并不是大将军何进,而是宦官蹇硕,随身侍奉的也不是十常侍,而是中常侍吕强。
大将军和十常侍全部留下了。
刘宏故意的,就是要让出空间和时间,好让朝臣们和十常侍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自己最后从容掌握全局,扫除中兴汉室的障碍,好推行一系列治国之策。
刘宏乘坐在帝辇之中,突然想到一个词——帝王之术。
嘴角不由得翘起一个微微的弧度,从前延儿看不起朕的帝王之术,批驳得一文不值,这次就让你看看朕的大手笔,什么叫真正的帝王之术,你还是太嫩了。
为了这次行程,刘宏做了万全准备,整个行程安排他都亲自过目,提出修改意见,可谓万无一失。
就是临行前,冀州刺史王芬上表,说为了迎驾陛下,同时清剿黑山贼,请求起兵,刘宏几乎想都没想就批准了。
还暗赞王芬不愧为“八厨”之一,八面玲珑会办事。听闻朕要到河间省亲,早早便做好筹备,清除贼匪,准备迎驾。
看来王芬对朕是真的感恩啊。
王芬本来受党锢之祸四处流亡藏匿,挣扎在生死边缘,是刘宏解除党锢并且起用王芬,任命为冀州刺使。
在刘宏看来,王芬理应对自己感恩戴德,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兵剿贼、准备迎驾全在情理之中。
却全然不知道以王芬为代表的许多士人,都对皇帝刘宏恨之入骨,对他的荒淫无道忍无可忍,但凡有个机会,他们就想要换皇帝。
大汉可以说真的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但是刘宏感觉并不深。
“可笑那太史官说什么北方有赤气,不宜北行,恐有阴谋。能有什么阴谋?无非就是朝臣们与宦官们互相阴谋争斗,一切皆在朕的掌握之中。”
刘宏洋洋得意,感觉自己是一名绝顶棋手,而那些朝臣、宦官们都是棋子,或许这就是帝王之术的最高境界吧。
河间在冀州东部,靠近渤海郡,从雒阳过黄河北上,很快就会进入冀州之内。
但刘宏非要从南边的嵩山脚下绕一下,除了几个亲近之人,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
刘宏想要再看看刘延,这次河间之行结束,延儿是不是皇子就水落石出了。
文武大臣们送出十里之外,他们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千盼万盼的结果发生了,陛下居然真的没有把十常侍带在身边,这样他们就可以按照原计划突然发难,干掉十常侍。
忧的是,此次陛下出行重用的两个人——蹇硕和吕强,依然是宦官,这样就可能导致他们即使除掉十常侍,但朝政上掌握话语权的还是宦官,只不过是换了几个人而已。
士家和朝臣依然不是主流,不能掌握朝局,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可接受的,他们拼了性命和十常侍斗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掌控局势,为了自家的利益吗。
如果只是换了个敌人,自己还是在靠边站,那这次谋划的含金量就打折了不少,甚至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
何进望着远去的御林军队伍,怔怔出神,他对王芬的做法有点摸不透底。
本来袁绍给他的建议是陛下离开京城后,他和百官就假传圣旨招各路兵马进京清君侧,诛杀十常侍,因为是百官的共同行动,还有在野的官员、军队策应,皇帝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何进想得更远,皇帝一但就此忍了,他就会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直接掌握朝堂,连皇帝也要听他的。
但是后来越琢磨越觉得风险大,又和妹妹何皇后悄悄商量了一次,何皇后一听大吃了一惊,差点就告诉了汉帝刘宏。
何皇后的观点很明确,也很一贯——大将军被朝臣们当枪使了。
一旦这次兵谏结束,皇帝发怒,朝臣们肯定会把大将军推出去受死,根本不可能一致对抗皇权。
所谓什么大将军要掌控朝政、权倾朝野之类的幻想纯是白日做梦。
何进惊出一身冷汗。
兄妹俩商量的结果是让王芬在冀州向陛下请旨,由皇帝下旨调动各镇兵马,诛杀十常侍,这样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又不会背上叛逆的罪名,也避免了弩射出头鸟的下场。
此计简直完美,可谓一石多鸟,关键是王芬也同意了。
但是随后王芬请旨在冀州起兵,这让何进感到不安。
看来王芬的立合肥侯为帝的计划还是没有放弃,而且这个计划并不是何进起初想的那样,带兵进京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杀死十常侍,顺便立了合肥侯。
看这样子似乎是要直接弑君,然后就地立下新皇帝。
那样朝中掌权的岂不是就成了王芬?我们都白忙了,不能这样,他立他的合肥侯,我立我的辩儿,这事儿得回去再和妹妹好好商量商量,袁绍的意见也要听听,他是个难得的多智多谋之才。
……
嵩山之上,此刻也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已经得到皇帝会驾幸嵩山的消息,他们得忙着做好迎驾准备。
将大路整修一番,又训练军卒们列阵,当然不是五行大阵或者鸳鸯阵,只是几个方阵而已,只需要精神、看着整齐就行,到时候让皇帝检阅一下。
还有旗幡要换新的,军士们的衣服全部浆洗一遍,还有皇帝要不要在山上用餐,要不要看山景等等,这些都要想到。
刘延知道,这个扑街皇帝的玩心大,必须多做几套预案。
虽然他对刘宏的一些理政做法嗤之以鼻,但人家毕竟是皇帝,要来你的嵩山大营看看,你必须得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做好迎驾准备。
他写的那道表章,已经让人呈送过去了,好让皇帝提前对嵩山战事有个基本了解。
皇帝仪仗众多,行动缓慢,但京都雒阳距离嵩山也就二百里不到,第二天就到了。
刘延带领主要将官及自己的亲卫,在十里之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