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分享而不是分裂2017年11月30日,傅莹应邀赴意大利罗马出席第三届地中海对话论坛,发表题为“构建共同体,分享而不是分裂”的主旨演讲,本文系讲话原文,中文版以《构建共同体,分享而不是分裂——在第三届地中海对话论坛上的演讲》为题发表于《中国人大》杂志2018年第1期。

没有什么地方比地中海更适合讨论影响世界的重大问题,这里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诞生的地方,而今日的地中海地区又在发生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大家关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政策和主张,我愿分享一些看法。

首先,在冷战后的1/4个世纪中,带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源自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增长保持着比较快的速度,全球经济在过去的20多年里增长了3倍多,可谓前所未有,这也使得世界上有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没有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世界财富如此快速地扩大是很难实现的。发达国家作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抓住了机遇,中国的成就非常突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过艰苦的改革和开放,通过人民的勤奋努力,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全球化也因其弊端而受到诟病。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财富缩水,贸易规模缩小,反对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多。但是不可能走回头路了。在我们看来,问题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一些做法和管理出现了问题。全球治理没有跟上,旧的秩序和体系无法充分应对更加复杂和多元的全球性挑战。

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未来国内建设的任务与党和国家的聚焦点不再只是经济增长,而且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中国不能在真空中追求发展目标。我们需要总体和平的外部环境,需要与世界各国更加广泛地合作。为此,党的十九大主张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治理上,中国希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中国南部发达的临海省份通过海路与全球市场相连,正经历下一波增长的西部地区可以通过陆路通达欧洲。“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发挥中国独特的优势,利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技术和资金,为便利亚欧大陆乃至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做出贡献,带动新的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始显现效果。意大利也是最早参与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签署了议定书,两国政府都积极鼓励企业界抓住机遇。

对全球化在其他领域带来的结果,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现在大部分人都认识到,20多年来,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改造世界的做法效果不佳,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更多新的问题被制造出来。至今遗留的许多负面效应还在影响着一些国家,人民流离失所,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中国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古人的智慧提醒我们,尊重差异、勿强加于人是多么重要。

在国际安全治理方面,合作滞后的一个原因是存在结构性障碍。美国作为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冷战后并未建立一个包容性的安全框架,而是将世界安全依托于自己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然而,该体系秉持排他性安全原则,有时甚至不惜以非成员国的不安全为代价。例如,美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议问题上强调盟友的利益,不愿承认中国这样的非盟友的安全利益。

只有所有国家都不受威胁,都能感到安全时,整个世界才能安全。因此,中国提出了共同体安全的理念,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共同安全,就是要实现普遍安全,不能有的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二是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三是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四是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安全和发展并重,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实现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国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保护好公民安全和国家利益,并恰当地应对安全挑战。在国际安全事务上,中国主要是在联合国框架内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投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世界在不断变化,国际合作和国际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如果大国固守集团和排他性观念,不能摆脱地缘争夺的惯性,就将难以形成应对新型挑战的合力。中国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搭建一个共同的屋顶,最大限度容纳各方的利益诉求和治理观念,分享而不是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