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附录
关于“绍兴阳明洞”
据王守仁《年谱》弘治十五年:“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久之,遂先知。”
似乎他回到故乡,就找个山洞住下了。从这样的记载推测,他的夫人或许没有随他一起回到故乡,否则,总不见得让太太一起住到阳明洞中去。王守仁刚回余姚,正值夏天,或居所谓的“洞”中较舒适。而笔者认为,或许这也可以说明,王守仁觉得余姚故居不便居住。
当时,王氏家中因王守仁祖父去世,三叔又去世,实际面临分家析产的局面。按照明代习惯,主要由长子继承。王守仁之父王华排行第二,又在外为官,所以,想把家移到祖居所在的绍兴。《年谱》:“龙山公常思山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复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先生尝筑室阳明洞,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学者咸称阳明先生云。”分家要移居,当为其中一个原因。王华具体何时由余姚迁绍兴,未见明确时间记载。
按常理推测,分家析产,当是在王守仁祖父王伦去世的弘治三年以后。此时,三叔又去世,祖母回故乡处理丧事,当为析产的适当时机。
而这一年,《年谱》载王守仁“筑室阳明洞中”,故笔者推测,当是在寻访或迁居过程中的一时之举。
关于越地的“阳明洞”,后来被神秘化。明代的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靖难录》称:“洞在四明山之阳,故曰阳明。山高一万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里。”康熙《会稽县志》:“龙瑞宫在宛委山下,其旁有阳明洞天。”
近年学者通过探访,认为:“阳明洞天它不是山洞,而是一块岩石。就是一块倾斜的岩石,跟地面形成的天然空地。”日本学者大西晴隆认为:“可能就是王阳明在会稽山山脚下搭了一个草堂。”(转引自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141页)笔者认为,此说有理,那当是王守仁搭建的一处临时居所。
黄绾《阳明先生行状》:“养病归越,辟阳明书院,究极仙经秘旨,静坐,为长生久视之道,久能预知。”这就有点神化的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