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府旁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临摹

将对联悬挂于柳霞斋之后,贾凝不着急吃饭,提笔临摹了一些当世比较出名的诗词、对联,随后又写了几个斗方。

贾凝靠着以前去书肆的记忆,能大体估摸出他自己这些字的价值,凭他现在的字,大概就是一长篇诗词,可卖五两银子。

一短篇诗词三两,一副对联一两,斗方半两银子。

因为这并不是贾凝自己写的诗词、对联,如果是自己原创的书法作品,估计价钱可提高至少两倍。

这样算下来,一天写个10张长篇诗词,不算对联、斗方,便是五十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两银子,距离一字千金还很遥远。

不过贾凝可不想小小年纪如此出名,即便他不会自己亲自去卖字。

《玄秘塔碑》,《兰亭序》这两幅书法作品已经存在于这世,贾凝便放心的继续临摹着。

书法作品讲究慢、稳,一般一个字最少要写一分钟,慢一点的两分钟一个字也正常。

还没等到贾凝临摹完《玄秘塔碑》,彩薇到来了贾凝的书房,只见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带着甜甜的笑容说道:“爷,夫人喊你吃饭啦”。

贾凝看见兴高采烈的彩薇,不知她高兴的什么,只是对着彩薇微微一笑,道:“那就走吧”。

虽然是正午,但是贾凝早已有了习惯,便说服了薛芸正午也吃一顿饭。

一路上,彩薇不知怎么的,美眸一直不时看向贾凝,和贾凝目光对视几次后,不由的脸一红,有些害羞的低下了头。

贾凝看见一直低垂着头的彩薇,注意到了她红扑扑的脸颊,不由玩味的笑着。

贾凝他们很快走到了家中吃饭的小屋,像贾凝这样的人家是没有膳厅的,只是在一个距离东厨较近的屋中吃饭。

贾凝和薛芸对坐在方桌上吃饭,薛芸不时的和贾凝说着话,只有一句话贾凝听进去了,那就是“彩芸是跟我数年的贴身丫鬟,从小也看着你长大”

“彩薇这丫头倒是挺不错的,也才刚刚到及笄之年,这几日也天天跟着你……”。

之后的话贾凝没有听清楚,不过薛芸表达的意思贾凝是明白的,这让贾凝有些无言以对。

这时薛芸目光中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彩薇,不过贾凝没有注意到。

贾凝心中道:“自己不过才多少岁,母亲就操这么大的心,恐怕是想让自己13岁就结婚吧”。

不过贾凝也理解薛芸的心情,他可是家里仅有的独苗,传宗接代的任务只能由他一人负责,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不重视可不行。

贾凝顿时一阵后怕,古代13岁就结婚很正常的,但是这个年龄发育都未完整,这令贾凝很是无奈,到时再想想办法吧,不行就走个年龄稍大的应付一下。

贾凝深深的看了旁边的彩薇一眼,终于明白刚才彩薇欣喜的模样了。

吃过饭后,贾凝走在院中散了散步,彩薇则在一旁吃着糖葫芦,不久后贾凝回到了书房,继续临摹着《玄秘塔碑》。

贾凝虽然对自己的字很有信心卖出高价,但只怕让府里的小厮去卖效果不好,他自己倒也可以抽空去书肆一趟,将字卖个好价钱。

想了很久,贾凝还是觉得不露面为好,于是决定明日将字写完后交予小厮,让他去卖字。

大周皇宫议事偏殿——

在这个满是五爪金龙精刻壁画的偏殿石阶下,有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跪在下面,若是有人识得其中一位身穿红袍的中年官员,那必会惊讶一番,这便是大周首辅张居正。

再向石阶上看,便是坐在龙椅上的庆隆帝了,只见他身穿金黄色龙袍,头顶上是金丝做成的翼善冠。

突然,闭目己久的庆隆帝缓缓睁开双目,锋芒的小眼睛扫视着跪在下面的大臣,脸色的微怒丝毫没有掩饰。

不久后,庆隆帝让大臣们起了身,首辅张居正首先向庆隆帝禀告:“圣上,早在一月前,河南省便迎来了数十年难一遇的大旱,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却未曾禀报,此为第一罪”。

“大旱之既,百姓亦不能耕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两位布政使司和各地知府却不肯开仓放粮,这是第二罪”。

听到张居正的话语,一旁的大周次辅连忙禀道:“启禀圣上,据臣所知,河南省布政使司并不是不想放粮,而是仓中无粮呀!只有仅剩的几个府有些粮食,并早已分发下去了!而且这也是杯水车薪啊!”

庆隆帝叹了口气,不想再听他们说下去了,努力压下心中的火,狠狠的甩了一下龙袍的袖子,沉默的背着手,说道:“今日到此为止,此事明日再议”,随后。隆庆帝缓缓的从后门走出偏殿,后面的太监紧随其后。

时间很快来到了下午,贾凝再上两个时辰的学就可以了。

因为家中没有马车,贾凝便早早租借了一辆,对此薛芸还说叨了贾凝一番,好在他告诉薛芸自己打算卖字赚些钱来,等有钱了买一辆马车,这才同意了。

贾凝可不会赶马车,所以也雇了个马夫,一月一两银子,价格很是厚道了。

彩薇眸含春水清波,含情脉脉般望着贾凝,一副送夫君上学的模样。贾凝回头看向傻愣着的彩薇,在沉默中微微一笑。

很快啊,贾凝来到了书院的丽泽堂,看着面前不认识的讲师,微微鞠躬,拱手行了一礼,随即找到了原先的位置,端正的坐在其中。

要说贾凝今天在书院认识了几个同窗,那便是只有刘屿舟一人了,还是因为“纸张掉落”而认识的。

贾凝的右边便是刘屿舟了,一开始贾凝对他的外貌就是四个字“白面书生”,比贾凝那种可要真实的多了。

不过在一起谈论了一番,倒让贾凝刷新了这个印象,其人并非白面书生一般缺乏经验、不懂事世,言语之间倒有些阅历和知识。

很快第一堂课由这位不知名的讲师讲完了,贾凝听的很认真,收获颇丰。这位讲师的学问当个讲师绰绰有余,贾凝心中如此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