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慢慢变老: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您或许已经注意到,目前中国有大约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并且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陆续进入退休阶段,生命由盛年走向衰老,这一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都愿意平和、乐观、豁达地接受生命的变化,能够调整好自己的节奏,以避免由于变老而造成的心理冲击。据统计,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要多活7年半。然而,时代的剧烈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未富先老的客观条件,使人调整心态变得不易。

无论规定多少岁才算老年,改变不了的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最快的国家。当我们进入60岁关口时,突然发现,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还没回过味来,人口结构的改变已经持续影响到了社会活力、创新动力、经济潜在增长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人数慢慢超过男性,以至最终老龄化问题成了女性问题。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母亲,当能生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能生一个;当我们能上学时,学校停课;等评职称时,要凭学历了;当我们该就业时,上山下乡;当我们年富力强之时,转型改制又下岗了。按照国际惯例规定65岁以上的人才称为老年;但在中国,50岁的女性就可能离岗加入退休大军;人一旦退休,就成了自己或他人眼中的老人。

大部分的变化是毫无预兆地出现的。这些变化中长期、常见的有:“资深”单身者增多,离婚率持续上涨,工作变化更为频繁,空巢家庭年龄走低……无论想还是不想,都不得不面对。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母亲,这些在华夏大地上生活的半老或已老的女性,退休之后,多在看护可爱的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照顾着年迈的父母,操持家中的一日三餐。有的人退休返聘,而更多的人在广场舞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与活力。

什么是老人自己的生命支撑?是儿女吗?靠不住。两代人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不易,付出而得不到期望的回报,不是一两家的困惑。是男人吗?有的人到老都能得丈夫宠爱,一辈子以丈夫为天,经营着一份安逸的日子;而更多的家庭则是一地鸡毛。上班时还好,退了休,夫妇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反而生发出一堆矛盾;还有的伴侣因病、因祸辞世或干脆半路分手,被动或自愿地独自走向晚境。在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多数人得工作、家庭双肩挑;当我们走入晚境,还有年迈的父母与幼小的孙辈要去照应。我们一辈子都在付出,哪里是自己的生命位置?或许老了方才获得自己安排自己的可能?!

作为女性,我们的自身价值何在?

不管他人如何评价,女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老了,我们追求的是健康和快乐。

何为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一个人不仅没有疾病、躯体健康,而且社会适应良好并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受心理、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据估计,全球每年有87万人自杀,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4%。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部主管萨拉西诺表示,超过90%的自杀案例都和心理疾病相关。可以说,心理疾病已经呈现“全球化”的态势。抑郁、焦虑成为人类的主要心病。人类已经从传染病、躯体疾病,进入到精神疾患时代。

每个人都生活在三重世界里,物质、感情、精神世界。物质是基础,感情是依靠,精神是支柱。充盈的物质生活,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美好的情感互动、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只有三方面都得到满足,人才会有好心情,才能安心、顺心、放心,而不是担心、操心、烦心。而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导致周期性情绪起伏;特殊的环境、突发的事件都会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因,更何况到了走向衰老的晚年。

如果出现心理疾患怎么办?当然,首先得自己设法调节,然后是向外求助。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精神卫生事业越来越重视,为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等系列条文,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及时支持和帮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书也试图在您困惑或迷茫之时,为您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是人一生的功课。即便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母亲开始慢慢变老,但还是依旧有能力、有精力回顾“一胎化”政策后这40多年的生命之路;求索退休之后的生命意义,探讨在未富先老的社会中,将遇到怎样的问题;应该如何与男性、与孩子相处,又将如何独处。

独苗苗在我们的过度呵护下长大了!无论是长硬了翅膀从身边飞走,还是变成了长不大的“啃老”一族,抑或我们中有人不幸成了失独者,我们都将渐渐走向暮年。因渐渐变老,经济条件、身体状况都在下降,无论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面对眼前即将出现的种种挑战。我们只能直面种种生存考验,写就自己的人生答案。我们将要遇到的一切,无非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搞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得做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还有哪些是自己不去越界,但又应该关注的事。

能否健康,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取决于内心。幸福的人生有四个关键词:憧憬,这是一个高度,让人永远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看问题;胸怀,这是一个宽度,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宁静;激情,这是个密度,让人永不放弃;幸福感,这是个暖度,用阳光心态体验平凡的幸福。

幸福感与金钱、地位、美丑、强弱都没太大关系,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内心深处所领悟到的让人愉悦的满足、喜悦。它也是人所能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不受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若能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本书希望能帮您更换思路,重新平衡心态,老了活得更愉快。

假如人老了,还能不失希望,有事可做,有人关爱,就有可能带着积极的情绪,愉快地生活。良好的心态是人的生理需要、伦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如果无力改变生活的外在环境,我们能做的就是安排好自己,做好迎接暮年到来的心理准备。按照自己的心愿,从小事开始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尽量不与其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