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DOMINATING FIGURE
德谟克里特
(约前460~约前370)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博,思想遍布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运动是原子固有的,即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旋涡运动中产生的。他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流传于世。
法拉第
(1791~1867)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当过学徒,后来自学成才。他在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提出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为现代电工学奠定了基础。1833年他发现电解定律,是最早能够证明电荷不连续性的证据。他还研究了电场和磁场,是最先引入场的概念的人。
门捷列夫
(1834~1907)
俄国化学家,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之一。他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预测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他提出溶液水化原理,是近代溶液学说的先驱。他在气体定律、石油工业、农业化学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是《化学原理》。
汤姆孙
(1856~1940)
英国物理学家。他毕业于剑桥大学,一生致力于气体放电方面的研究。1887年,他在对阴极射线进行研究时,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并测定了电子的比荷。1912年,他在对某些元素的极隧射线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同位素的存在。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卢瑟福
(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他生于新西兰,毕业于新西兰大学。他发现放射性辐射中的两种成分,并命名这两种成分为α射线和β射线,之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钍”。他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的存在,因而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他因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研究的贡献,于1908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尼尔斯·玻尔
(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普朗克量子化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并提出了“对应理论”,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因此也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
薛定谔
(1887~1961)
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他建立了薛定谔方程,这是用来描述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这一定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似。因发展了原子理论,他和狄拉克共同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森伯
(1901~1976)
德国物理学家。他在1925年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建立了矩阵力学,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原理》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由于上述贡献,他在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