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德国卢格手枪(巴拉贝鲁姆手枪)
乔治·卢格在1849年出生于奥地利的布伦纳山口斯泰纳赫镇。1891年卢格进入“德国路德维格·洛伊公司”。
☆ 乔治·卢格
当雨果·博查特研发出博查特C93自动手枪的时候,卢格也在这家公司任职。1894年卢格被派往美国,任务是向美国海军展示这款最新的博查特C93自动手枪。1896年在路德维格·洛伊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更大的德国武器和弹药工厂,简称为DWM。
☆ 卢格手枪右视图
☆ 卢格手枪弹鼓供弹
推销经历让乔治·卢格认识到“太重、太大、全无平衡性”的博查特C93自动手枪需要改进,于是他开始对这款手枪进行全面改进,但保留了博查特C93自动手枪上的肘节式枪机闭锁结构原理。
1898年,卢格正式完成新枪的设计工作,新枪是一款外形更小巧的自动手枪。其口径为7.65毫米,这款手枪被命名为卢格手枪。
卢格手枪采用外露枪管设计,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肘节式枪机闭锁结构,采用可拆卸弹匣供弹,这些设计在当时来讲都很先进。其全枪长为222毫米、枪管长为102毫米、空枪重量为0.89千克。外露枪管通过螺纹固定在套筒(机槽)上,套筒可以在套筒座上滑动,这样当手枪发射枪弹的时候,枪管和套筒会一同向后移动13毫米;当套筒运动到套筒座里的凹槽尾部后会停止向后运动,这时枪机组件会继续向后运动,现在肘节开始发挥作用;肘节会像胳膊一样弯曲,这样枪机就能继续向后,完成抛壳动作;这时握把内的复进簧和复进簧导杆起到了复进的作用,这个力量通过连接钩传到枪机组件上,这样枪机组件会再次向前运动,肘节就会向前伸直,完成了上膛动作。
☆ 卢格手枪左视图
卢格手枪的准星直接固定在枪口位置,而V形照门位于肘节枪机的尾部。枪管是锥形,锥度不大;枪管内部设有4条右旋膛线。枪管后面的套筒部分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全包”,而是套筒顶部“开槽式”。套筒中间部分是枪机组件,枪机部分顶部设有一个很大的抽壳钩,当枪弹上膛时,抽壳钩不仅能抽壳,也起到了弹膛有弹指示器的作用。
枪机组件后半部分就是肘节。肘节上有两个对称的圆形,这个位置就是起到“胳膊肘”的作用。射手需要上膛时,就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两个圆形后,向后拉动。这样就能把枪机组件向后拉动,松手后枪机自动向前完成上膛动作。枪机内部采用平移式击针,击针后面是击针簧。套筒座部分的设计十分超前,尤其是握把的外形,握把与套筒形成一个夹角,而不是垂直设计,这样让射手握持起来更舒服,稳固。当发射时后坐力能够直接作用于虎口部分,降低了枪口上跳的幅度。
扳机护圈为圆形,扳机为月牙形,这个扳机行程比较短。扳机护圈前方设有分解杆,后方设有弹匣(释放)扣,弹匣扣的位置“十分超前”,直到十多年后其他型号的手枪才开始这么设计,这样能更快地更换弹匣,这也是卢格手枪大批量装备的原因之一。弹匣细长,并且容易分解进行维护。
套筒座后方设有手动保险。向上扳动保险,处于解除保险状态;如果把保险向下拨,则处于保险状态,这时保险会锁住阻铁,这样就能起到保险作用。握把片起初是木质,上面刻有菱形防滑槽;后期握把片也采用橡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