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慕容登门 赵迥指教
赵迥离开教室,来到院子里,就看见有个熟悉的人影早已站立在院子一侧,他还未开口,那人就迈开步子迎面而来。
只见此人年约弱冠、身姿挺拔、朗目高鼻、气度不俗,他走到赵迥身前,拱手行礼,语声淳厚,“赵先生,延钊等候多时了。”
赵迥紧走两步,扶住对方的手,说道:“慕容校尉,今日怎有空闲来这儿?”
慕容延钊告诉赵迥,“先生,这两日军中休假,闲来无事,恰好在研习兵法之时,有不甚明了之处,特来请教。”
赵迥让慕容延钊不必客气,说是学塾能够办成,马军也出过许多力。
慕容延钊没有矫情,向赵迥问道:“《孙子兵法》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又称在领兵作战时,有时人马如云,战旗纷乱,各部众多,番号不一,那么统领这样一只临时组成的大军,要让他们在混乱的局面中保持阵型整齐,不散乱,要布阵周密,令行禁止,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进攻时如泰山压顶,其徐如林,侵掠如火,退守时,能够缓缓而行,森然不乱,不给敌人可乘之机,要能够像使用臂膀一样指挥这只军队,要保持这样良好的态势赢得最终的胜利,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兵法上说得笼统,学生愚钝,未能体悟,还望先生赐教。”
赵迥听了慕容延钊的问题,没有急于解答,他用手抚着长须,思考着,斟酌着言辞。
赵匡胤与韩令坤两人原本是在学堂内休息聊天,但是赵匡胤通过敞开的门,望见慕容延钊在院子里,就和韩令坤跑到院内,亲热地叫道:“延钊哥,你怎么也在这儿?”
慕容延钊向赵匡胤二人说了来意,韩令坤就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慕容延钊,说慕容大哥以后一定能做将军。赵匡胤接着韩令坤的话,说自己到时候给延钊哥当亲军统领。
慕容延钊打趣道:“匡胤,你有赵指挥使和先生教导,他们都是文武兼备,才略出众的人物,怎么只想做个统领?”
赵匡胤见延钊哥如此说,故意挺了挺胸膛,说以后自己做了大将军,让延钊哥来自己账下统领亲军。
慕容延钊见赵匡胤把方才的话调转了说,不觉乐了,伸出手摸了摸这个以前只知道跟在自己身后玩耍的孩童的头,逗弄了一下。
赵迥看着这一幕,感到其乐融融,也就没有说话打扰这几个孩子叙旧,直到他看见教授算术的程先生向学堂走去,才开口让赵匡胤二人回去,接着向慕容延钊说道:“你刚才提到的,是军中的组织管束整合问题,以及战时的统率指挥号令问题。
兵法上地描述是要让咱们知道,平时,要让军中的将士保持高昂的斗志,要加强对军士地操练,让他们熟悉小鼓金铎(duó)声所传达的指令,让他们明白各种挥舞的旗帜所代表的号令,要能够做出快速反应,集合成阵型,做到令行禁止。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平日里下功夫训练。
统领军队,作为主将,在威信、品德、仁爱、勇敢等方面,要成为下级的楷模,能够赢得大多数将校与士卒地尊敬与信任,使军令能够被好好地执行,使敌军或敌国忌惮,甚至是畏惧,让他们不敢轻易进犯。
在军中,选任将校、都头、队正,要做到公平公正,令人信服,要避免任用举荐那些溜须拍马、阿谀谄媚、曲意奉承、无才无德、纸上谈兵、嫉贤妒能的人,更不能贿选任人。因为这样的人在平时往往是不思战、不备战,当真正遇到战事时,是不敢战、不能战。
就好像东周战国长平之战时,赵国用纸上谈兵,未经实战,没有战场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替代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曾经转战四方的老将廉颇。
结果赵括到达长平后,随意变更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贸然组织进攻。可是,他却不知道秦国已经暗中换帅,用威震关东、用兵老辣的白起代替了主将王龁(hé)。
白起秘密抵达长平后,利用赵括急于求成的弱点,诱使对方率军离开坚固的堡垒,把其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同时,白起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使得赵军主力断粮四十余天,大量赵军士卒不是饿死,就是突围不成而阵亡,赵括也在突围中被射杀,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无奈之下,剩余的赵军将士只有向秦军投降。
白起为了尽可能消灭赵国的军力,将投降的四十万赵军士卒坑杀,重创赵国的元气,提升了秦国军民的士气,为日后秦国灭亡赵国,打开东进统一天下的道路奠定了根基。
所以,任用军中将尉或官吏,要选用德能兼备、果敢坚毅、知兵善战、令人信服之人,就好像三国时候的东吴周泰。有一次,吴主孙权在濡(rú)须坞宴请诸将,他让周泰当着众人的面解开衣裳,结果其他将领看到周泰的臂膀、前胸、腹部有几十处伤疤。
孙权指着周泰身上的每一处伤痕,周泰都能明确地说出是在哪一场战斗中受的伤。周泰的皮肤如同被刀雕过一般,众人无不动容。然后,孙权任命周泰为平虏将军,留督濡须,让驻守濡须附近的名将朱然和徐盛听从周泰调遣。朱徐二人没有异议,心服口服。濡须将士齐心协力,使得北方的曹军不能渡过濡须、侵入吴境。
通过管束整合,选人用人,让军队团结一致、将士用心效力,这样还不够,还有所欠缺,还要为这支军队注入血性,让他们能够奔赴战场,直面兵戈,接受敌军刀枪箭弩地考验和洗礼。
咱们朝廷有的军队,他们在战场时,也能够结成阵型。面对敌军,或许兵甲利于对方,但是在敌军的几次冲锋之下,就阵型散乱,士卒奔逃,溃不成军。这样的军队只是绣花枕头、精美瓷器,可以用来守城,或者平息民乱,但却无法与精锐敌军对战。
那么,要怎么才能让军中将士服从指挥,可攻可守呢!
这就不仅要在平时地操练中,传授战场毙敌技巧,让战场老兵给其他士卒讲解战场对敌经验,让士卒们积累作战经验,而且还要保证他们在战场上,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对于从其他地方调来参战的军队,要事先研究作战部署或对策,分派作战任务,让该军统领明白自己的职责。
如果主将未能明确下达指令,让各军清楚自己的任务,那么这便是主将的责任。如果主将说明情况,制定了作战方略,并传达到位,而偏将、副将失职渎职,不去履行,贻误战机,导致军队失利,作战失败,那么这就是下属的责任。就好像约定卯(mǎo)时到达战场集合,排兵列阵或是阻截敌军,但由于行军迟缓,未能按时到达,那么就要对军队统领实施军法,让副统领或其余人暂代军职。
在作战时,还要求将校应该具有沉着冷静之心、处变不惊之能、灵活机变之巧。战场上,在与敌军的刀兵交接周旋时,当地面被鲜血侵染,残肢断臂随处可见,有些军中将士面对这种场景,人性惧怕的弱点将会凸显,死亡的阴影会吞噬理智,有的人会逃窜,冲击本军阵列,让恐慌弥漫,传染其他士卒。那么,为了确保战事胜利,将校对逃窜之人要予以震慑,必要之时,要当场斩杀,以儆效尤。
如士卒逃散,则所属伍长斩之,如伍长逃串,则队正斩之,如队正乱法,则军校斩之。军队将校要勇敢坚毅,起到表率,‘慈不掌军’的道理你要能明白。
同时,统兵之将要做到赏罚分明,有功必奖,有过必惩,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服众,才能鼓舞和激励士气,激发军中将士建功立业之心,从而锻造出一只虎狼之师。东周战国秦国孝公时,商鞅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奖惩制度,让秦军崛起,称雄各国,最终造就了一支百战雄狮,以关中、巴蜀之地吞并六国。”
慕容延钊谢过赵先生地指教,并告诉对方自己过几日将被调往襄州任一营指挥使,不能再到先生处求教了。然后,慕容延钊不想再耽误赵先生的时间,便向对方告辞。
赵迥让慕容延钊去了襄州,要自己保重,遇事不可莽撞。他将慕容延钊送至学塾门外后,便返回院子里。通过教室开着的门,赵迥看到室内的学子们端坐在案几后听讲,有几个歪歪斜斜地坐靠着,但还算安分守己,赵普侧身低头向赵匡胤说着话。对于这个儿子的德行,赵迥自己还算了解,应该是见赵匡胤听不明白,在给对方解释。赵迥见学堂内正常,就向最里面的休息之所走去。
到了正午时分,“三省学塾”今日地授课就结束了,赵匡胤告别了赵迥父子,就与韩令坤撒开脚丫子向外面跑去。刚到门口,赵匡胤就看到家中的老仆赵德等候在空地上。
赵德见他出了学塾,就走上前去告诉赵匡胤,说是家主与主母的意思,让他等候在这里,和小郎君一道返家。
赵匡胤见不能与韩令坤去玩耍了,就和韩令坤挥挥手,说有时间再去找怀德他们玩。然后,他就向镇子北面走去。
回到家中,赵匡胤在主房,与阿姐陪着爹娘吃午饭。期间,赵弘殷问了赵匡胤今日的课业。赵匡胤回答,说只是学会了几个字和章句,算术听得有些含糊。
赵弘殷告诉赵匡胤,万事开头难,要持之以恒,明日自己就会返回营中,让他不可懈怠。
赵匡胤埋头吃饭,把嘴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呜呜”了两声。
杜堇月告诉赵弘殷,家里有自己督促匡胤的学业,让赵弘殷安心军务。
赵匡胤听着爹娘的话,似乎预感到什么不妙的事,把头埋下,只顾着对付碗中的捞(láo)面,接着耳旁就传来娘亲絮絮叨叨的声音。
饭后,赵弘殷领着儿子来到书房,抽出两本册子递给赵匡胤,并告诉他这两本分别是用不同书体刊印的《千字文》,让他从中选取一本,用来临摹练字。
赵匡胤左挑右选,觉得两本册子内的字体都显得挺劲有力,其中一本的字看着像骨头拼接而成,另一本瞧着像是多了一些肉,略显丰满,更加端庄雄伟。于是,他就选了后一本册子。
赵弘殷见儿子选定后,就告诉赵匡胤,这是前唐名臣颜真卿的正楷体,让他到书桌前用准备好的笔墨与黄纸片照着里面的笔画影写,并在旁边纠正赵匡胤的执笔手势和笔画顺序。
后来,赵弘殷见儿子有了手感,已能顺畅书写,就离开房间,来到屋外的院子里,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站起身来,望向西方,心想朝廷的平叛大军现在已经蓄势待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