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巴尔扎克寓言(公元1799—公元1850)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与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并称现实主义文学两位划时代的大师,出生于巴黎西南面图尔城的一个中产者家族,毕业后没按父母希望从事法律工作,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829年他发表了一部历史小说《朱安党人》,这是他的成名作。此后20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他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在五十一年的生命中,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以致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说,他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功成名就后,据传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釆访他,这样问他道:“众所周知,您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请问,您从事文学创作的老师是谁?”
巴尔扎克想了想,认真回答道:“苦难。”
“什么,苦难是您的老师?”年轻记者深感疑惑。
巴尔扎克点点头,极其诚恳地说道:“是的,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年轻记者当然不能完全明白巴尔扎克说这句话的意思,不解地注视着他。
听着年轻记者的提问,巴尔扎克不由回忆起以往一个个痛苦的经历。从巴尔扎克这些痛苦的经历中,年轻记者方才明白,这句话其中的深意。
据巴尔扎克回忆,他童年生活是痛苦的,他曾在后来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表示他的童年生活“是任何人命运中所不曾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由于他的父母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所以在巴尔扎克还没有满月时便送给了乳母寄养,只有在礼拜天才能与家人团聚。巴尔扎克排行老大,其后还有弟妹三人。但因为长期在乳母家寄养,所以他的童年没有父母的爱抚,更没有任何欢乐。
巴尔扎克后来考入大学法律系,从法学院毕业后,他拒绝了家人为他安排的公证人事务所的职位,而坚持要走毫无生活保障的文学道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文学天赋,他几乎足不出户的奋战一年,完成了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大失所望。剑桥大学的一位院士看过剧后表示:“这位作者随便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搞文学。”为了摆脱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巴尔扎克曾以各种笔名为书商炮制和撰写流行小说,以维持生计。当然,这些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性作品不会给他带来所期待的荣誉,后来他甚至否认这些作品出自他的手笔。随后,为了给自己的严肃创作寻求稳定的经济来源,他决定暂时弃文从商,先后尝试过出版业,开办过印刷厂、铸字厂,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四年的商海沉浮,让他尝够了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的苦楚。他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打击。走投无路的巴尔扎克最终决定放弃经商,重新进入文学创作。谁也没有想到,生活中遭遇到的一切挫折,遭受到的一切打击,居然都在他的笔下转化为成功的创作素材。因此,他才会从内心发出这句经典名言。
强者的条件
罗明强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强者,可朋友却对他说:“不好意思,尽管我和你是好朋友,可我也必须对你说清楚,你还不能称之为强者。”
罗明强听了当然十分生气,冲他的朋友吼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谁都知道我意志坚强,怎么可能不是强者呢?如果我不是强者,我问你,这个世界上谁能成为强者?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吗?”
朋友听了,耐心地解释道:“一个真正的强者,并不仅仅只要意志坚强就行了,还需要有其它方面的能力。”
罗明强不客气地打断朋友的话,说:“我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真正的强者,除了要有坚强的意志,还需要有其它什么东西?”
“是的,除了要有坚强的意思,还需要有等待时机的足够耐心。”朋友认真地说道,“大作家巴尔扎克先生早就说过: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你想,如果连等待时机的耐心都没有,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