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变,心态转
管理者带领的是一个团队,自身是成员效仿和听命的对象,倘若心态不稳、不健康,对企业而言就是一种隐患;心态不佳的管理者,也难以形成领导气质、领袖魅力。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层,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必不可少。
这是一个快速更迭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工作、技能、思维方式总在不断地被颠覆,可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样东西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它就是心态。我们会产生某种想法,做出某种行为,都是心态、观念和心智模式决定的。
事实上,心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此,就不赘述它的重要意义了,因为相关的内容太多,大家也基本都有所体会。我想着重地谈一谈,心态由哪些内容构成,中层管理者如何在工作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心态
“半杯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
把半杯水给不同的人,有的人第一时间所想的是:“真好,还剩下半杯水!”有的人则变得很悲伤,感叹道:“真糟,就只有半杯水了!”
“半杯水”只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人的认知却直接影响着他的心态——积极或消极,乐观或悲观。
什么是认知呢?简单来说,就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我们都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对一个中层管理者来说,如果自身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将直接影响到他对周遭事物的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他的心态必然会失衡;而在不良心态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决策和行为,也就很难保证不失偏颇。
某公司曾经聘用过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中层管理者,入职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位经理人非但没有做出像样的业绩,还让下属们怨声载道。原因就是,这位职业经理人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老板就是资本家,就是剥削者!在职期间,他对公司和老板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还经常把自己放在和老板对立的位置上。他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合作共赢”的概念,只有“你多我少”的比较。
时间久了,老板也看出了他的问题,只好委婉地将其辞退。老板讲道,这样的人防范心很重,似乎周围的人都准备算计他。如果仅仅是针对自己,那倒也没什么,问题就在于,这样的人无论跟谁在一起,都在算计和计较。在他的认知中,整个社会都是“你多我少”和“你少我多”的关系。
可见,错误的认知,会给人的心态和行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更想弄明白:我们的认知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有的人会有偏颇的、扭曲的认知?这就牵涉三个方面——经验、背景和信息。
有不少新晋的中层表示,这个职位和工作与他之前想象得不太一样。实际上,这就是经验对认知的影响,过去没有当过中层,自然也就不知道中层的处境、职责、工作内容,在过往的人生中,这部分是空白的,因而在对中层的认知上必然会存在一些偏差。
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会对应聘者的学历、专业、年龄、管理经验提出相应的要求。其实,这些都是在筛查应聘者的背景,因为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工作的认知。你做过中层管理者,有十年的实践经验,那你自然对这份工作有心得体会。
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有一部分源自思考,还有一部分源自外界的信息。有些人之前没有担任过中层,但他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并在上任之前就培养出了中层必备的能力与素养。他在任职之后,并未觉得工作棘手,相反还做得不错。这就是信息对认知以及行为的影响。
作为中层管理者,对工作和职位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是上任前就应当做好的准备工作。只要意识到自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及时修正都不算晚。多学习相关的知识,多跟优秀的人接触,积累经验、优化背景、拓展信息收集的渠道、提高信息分辨能力,就能不断地改变认知,扭转不良心态。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更是一种行动纲领。层次越高的人,价值观对其影响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商界里会有“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之分,根本的差别就在于:生意人为利益而活,有钱就赚;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机会;企业家以创造价值为己任,而利润只是结果。很显然,三者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价值观念不同。
黄埔军校培养过大批的杰出军事将领,在其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全校师生信守国家、责任、荣誉、牺牲、团结、勇气、自信的核心价值。每一位置身于此的学员,内心认同了这样的价值观,自然就会把它们当成行动纲领,朝着为荣誉而战、忠诚于国家的方向努力。
价值观包含三个重要的部分:是非观、得失观、财富观。从字面意义上看,都很容易理解,可在现实中真正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下去的企业和管理者并不多。企业没有利润,就如同鱼失去了水,难以长久生存下去,但企业经营不能仅仅为了赚钱。经营企业,需要有超越利润的愿景和追求,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
企业如此,高层如此,中层亦如此。稻盛和夫是两大世界级企业的创办者,在被问及经营企业如何做决策时,他是这样回答的:“经营和决策怎么做?就想一个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决策该怎么下,企业该往哪里走,也就出来了。”
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每一位中层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得失观、财富观。这样,才能在做事时形成大格局,拥有正确的心态,带着超越利益的目的,实现超越利益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率
心情低落的时候,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吗?你能在困难面前拿出死磕到底的劲头吗?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在工作中,我们的情绪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压力和人际关系。
如果团队总是死气沉沉的,不但中层自己会感到压抑,团队也会士气低下。所以,作为中层管理者,一定得为团队营造积极的氛围,创造有利的环境。
压力过大时,人的情绪就会不稳定,甚至变得暴躁。可是,没有压力和目标,人又很容易变得迷茫、混沌。所以,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调适压力,既不能让压力太大把自己压垮,也不能完全没有压力。
人际关系对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层管理者处在“夹心层”,既要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也好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能真正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也会详细讲到。
心理学上把对人有鼓励、激励、促进、提高效率等积极作用的情绪,称为“增力情绪”,它能让人在受挫后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反,那些让人烦恼懈怠、萎靡不振等的消极情绪,会阻碍人们奋进努力,让人身心受损、学习工作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称为“减力情绪”。
中层管理者从事的领导活动,涉及企业、部门的工作发展,以及大团队和小团队的利害得失,需要积极情绪也就是增力情绪的支持。所以,中层管理者要自觉主动地对个人情绪进行控制,保持较长时间的增力情绪的刺激,创造良好的心境。只有自己塑造出了良好的心态,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相关事务,并更容易让人接受。归根结底,领导别人之前,先领导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