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诞生
要想了解宇宙诞生的瞬间,就需要了解微观世界的物理法则——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可以解释微观世界中原子或基本粒子的现象,毕竟发生在微观世界里的奇异现象,直观上是不容易理解的。爱因斯坦曾付出种种努力想否定量子力学,但最终只能承认它是正确的。鉴于要想详细地解释复杂的量子力学概念需要足足一本书的分量,所以在这里我们先介绍量子力学的概率论。
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爆炸理论。从“无”中怎样发生大爆炸,发生大爆炸的那一点(奇点)又是怎样产生的,解释这些疑问的关键就在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
大爆炸发生之前,极小的微观世界不存在时间和空间,所有能量都是零。但量子力学的“无”状态,是指根据概率分布,存在不断生成又消失的粒子,可它们被某种能量壁垒(势垒)阻挡,什么都不会发生。
在微观世界里,粒子不能穿越势垒的概率较高,但是偶尔会有某个粒子穿过势垒,这种低概率事件也是存在的——虽然几乎是不可能,但概率并不为零。某一瞬间粒子出现在势垒外,这种现象叫“隧道效应”。突破势垒的能量急剧膨胀,遂有了最初的空间及时间。
十分偶然,却必然冲破低概率出现的能量涨落引起了大爆炸。大爆炸之前,现在宇宙的所有质量和能量都集于一点上。从爆炸的瞬间诞生的宇宙开始急剧膨胀。那么在暴胀期间,宇宙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正态分布
当你掷两个骰子的次数越多,骰子示数的总和接近 7 的概率就越大。这意味着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概率遵循正态分布。标准差表示观测对象偏离平均期望值的程度,即使标准差出乎意料,也有可能出现。特别是根据量子力学,在比原子更小的微观世界中,随着投掷骰子的次数的增加,正态分布两端概率较低的事件会出现得更频繁
科学家们推测大爆炸发生后,均匀的宇宙中出现了微扰,这种微扰超过一定阈值后,使宇宙突然平滑地扩张。如果宇宙是完全均匀的,那么它就会因能量均衡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而且现在的星系和恒星也不会存在。只要密度稍有不同,就会产生引力差异,物质就会聚集在引力大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差异逐渐变大,到了某一瞬间,密度已变得无比大时,由质量决定的引力导致了坍缩,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无数恒星。很多科学家为了寻找最初的微扰,去追踪宇宙最初发出的光的痕迹。那个痕迹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89 年为了寻找微扰存在过的证据,宇宙背景探测器飞向了宇宙,经过两年的观测完成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在那张图上,科学家们发现了十万分之一的微小温差造就的宇宙雏形。
宇宙背景探测器观测到的宇宙辐射
由探测器观测到的宇宙温度分布,颜色表示温度,蓝色和红色的温度仅相差十万分之一。这些斑点可以看作宇宙微扰存在过的证据
大爆炸后的 38 万年间,向宇宙全域发出的光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找出微扰遗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各向异性是否存在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1992 年乔治·斯穆特公布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后争论才平息。斯穆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大家有信仰的话,那么这幅图就等于神的脸庞。”一直反对宇宙大爆炸论的斯蒂芬·霍金也评价说:“不知道这个发现是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但它无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