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植树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一天之后,不免产生一种疲劳感,此时需要用一种轻松的活动调剂一下生活节奏,而其中植树养花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活动方法。在植树的过程中,通过松土、浇水等活动,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并能活动筋骨,舒畅气血,增强体质。
清代养生家曹慈山曾云:“院申植花木数十本,不求名种异卉,四时不绝便佳……玩其生意,伺其开落,悦目赏心,无过于是。”说明人处在绿色的环境中,能给人的大脑以良好的刺激而产生舒适的感觉,从而缓解疲劳。另外,工作、学习之余若能时常观赏一下树木,可以缓解视神经的紧张状态,对保护视力和延缓中老年人的视功能退化大有裨益。
邓小平说:“植树是一种愉快的劳动,树木使人感到蓬勃生机。尤其是自己亲手栽培的树木,看着它吐出新芽,展开嫩叶,抽生新枝,直到长成了参天大树,能使人充分领略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此时的心情犹如在干渴之时喝上一杯沁人心脾的甘露,妙不可言。”
绿色,是春的象征。
每年的三四月,春回大地,人们挥锨抡锹,种下一片片绿苗,种下荫庇子孙的希望。
1981年夏,四川、陕西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长江、黄河上游发生特大洪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时刻将人民的安危系于心间的邓小平,焦虑如焚。在安排救灾的同时,他分析灾害发生的各种原因,寻找消除水灾的长远措施,首倡全国义务植树工程。
9月,邓小平对万里说:“最近的洪灾问题涉及到林业,涉及到木材的过量采伐。”同时,他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一个建议:“中国的林业要上,是否可以规定每年每人都要种几棵树,比如种三棵或五棵树,要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国家在苗木方面予以支持。”
10月19日、11月9日,中央书记处连续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并采纳了邓小平关于植树造林的建议,决定由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进行审议。
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的这一决议草案,以法律的形式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确立下来。随之,国务院制定了实施办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绿色革命,由此在神州大地上拉开了序幕。
1982年,是全民义务植树的第一年。尽管邓小平此时已是78岁高龄,已远远超过规定的年限,但他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植树节到来的前几天,邓小平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种包活”。
3月12日,北京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迷人的西山脚下,涌来了一批批扛着铁锨、提着小桶的人们。上午10时,邓小平偕家人乘车来到这里。在和众人打过招呼后,他急步走到植树点,举起了铁锹。随着一锨锨泥土的倾入,一棵翠柏傲然挺直了身躯,随风舒展着它那绿浓欲滴的枝叶。身旁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邓小平说:“不累。一人栽三棵至五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植树活动结束时,邓小平围着新植的树,观赏着各种不同的品种,并说,要选那些长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证成活。
邓小平的行动为人们树立了榜样。这一年,全国近2亿人参加了义务植树,种树10亿棵。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几个经济特区。2月10日上午,他结束对特区的视察,即将离开厦门。临行前的计划是在厦门的山上植树。可是天公不作美。昨天还是阳光灿烂,碧空万里,想不到过了一夜,一大早雨就沙沙地下个不停。遥望海面,烟雨迷蒙,似一首飘忽不定的朦胧诗。
省市领导建议取消植树活动。邓小平却笑着摇摇头:“下这点小雨怕什么,上山吧。”
约10点钟,他来到万石岩植物公园的后山上,冒着绵绵细雨,走过湿漉漉的泥地,步入植树区,拿起铁锨干了起来。
邓小平种的是樟树。省负责同志告诉他:“这是一种千年树、南国佳树。”不多久,邓小平及陪同人员就种下了12棵樟树和南洋杉。
临近中午了,雨还在细若游丝地下着。邓小平拄着锨,直起身来,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诙谐地说:“这几棵树,这一下保活了。”
植完树,邓小平的鞋子上还沾着南国的泥巴,就登上了北去的专列。
时隔一个月后的植树节,邓小平又出现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大坝东侧蟒山脚下的义务植树人群中。
这里是中央直属机关的义务植树基地,中直机关的青年已摆开了“战场”。
邓小平一下车,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迎上前来笑着说:“您前不久在福州植了树,今天又来这里带头啊!”
邓小平高兴地说:“植树是件大好事嘛!”
趁劳动间歇,邓小平向北京市的领导了解这几年植树的成效。听说这里栽的树成活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邓小平满意地笑了。他环视着远山近水,饱含感情地说:“十三陵风景区建成了,非常漂亮,又有水利,你们一定要把这里搞好!”
1989年4月2日,位于北京北四环的亚运工程正紧张地进行着,第十一届亚运会将于1990在这里召开。
这时正是植树季节,年近85岁的邓小平来到热火朝天的亚运村工地,给这里抹上了一笔生机勃勃的绿色。
植完树,邓小平放下铁锨,走到一旁的亚运工程地图前,问:现在在哪个位置?亚运工程总指挥张百发介绍:“在亚运村中心花园绿地。以后这里有亭子,有溪水,是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区。您今天种的那棵树旁,今后是个大草坪,要建个升旗广场。亚洲参赛各队的旗子要在这里升起。”
邓小平接着问:“建设情况比汉城怎么样?”张百发答:“在绿化上,会比他们好。”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是邓小平对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要求。1983年3月12日,邓小平在参加植树活动时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
1982年11月,邓小平为全军植树造林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大会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同年12月26日,邓小平在林业部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情况报告上批示:“这件事,要坚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靠的检查和奖惩制度。”
坚持不懈,邓小平自己首先做到了这一条,尽管他年事已高,尽管他工作繁忙。自1982年以后,1983、1984年,他在北京十三陵植树……邓小平十多年来的植树活动,已载入我国林业发展的史册,铭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一代一代干下去。邓小平也从自身做起……
1987年4月5日上午,邓小平来到天坛公园万寿双环亭东侧,和家人一起挥锨栽下了这天义务植树的第一棵桧柏。劳动中,他手拉着身旁的外孙女羊羊,笑着对在场的同志说:“今天我带的这个人,已经跟我种了六年树了。今天我又增加了一个部队,羊羊的小弟弟。”说到这儿,他又郑重地强调:“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1992年1月,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并发表了重要谈话。1月22日,他利用视察工作的余暇,来到深圳仙湖植物园。在观赏植物园内的奇花异草后,邓小平和三代家人来到湖畔的草地上,挥锨培土,种下了一棵高山榕树。身有残疾的邓朴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也培了几锨土。然后,邓小平和小孙子一齐端起个红色的小水桶,给树浇上水。
古人云:十年树木。如今,十多年前邓小平亲手种下的幼苗,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实施了十多年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已使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令老人家感到欣慰的是,而今的神州大地上,春色更浓、更艳、更迷人……
北京十三陵中直机关造林基地昔日的荒山峰秃岭,已变得郁郁葱葱。邓小平1983年、1984年先后两次来到这里植树。旭日东升,当老人们在天坛公园的桧柏林中悠闲地打拳、散步、遛鸟时,他们会想到,80高龄的邓小平同志1985年、1986年、1987年三次在这里种树,为天坛公园增添了春色。
邓小平1988年在北京景山公园栽植的松柏,现在已经长高了;雄伟壮观的首都北郊“亚运村”,也有邓小平1989年在这里栽种的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