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周恩来学为人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体察入微 巧妙处事

领袖也是人,有人情。与领袖相处,善于为人处事的人一定会从各种细小的生活细节上对领袖体察入微,关心爱护,达到与领袖的接近,缩小与领袖之间的距离。

没有人不想处理好与核心领导成员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与核心领导成员的关系。周恩来为人处事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处理与核心领导成员的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艺术,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紧密而巧妙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除了坚持尊重而不崇拜、服从而不盲从之外,还要想领袖之所想,急领袖之所急,在生活上对领袖体察入微,关心照顾,达到真正的亲密关系。

1.关怀备至 体贴入微

班子成员主动关心、爱护核心领导成员,是处理好与核心领导成员关系所必需的。

一般来说,核心领导成员领导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需要关心,也有人情,所以,下级如果能够尽可能地关心核心领导成员,以“情”来感动核心领导成员,这无疑对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很有益处。当然,这种真诚的关心与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之类是毫不相干的,他们的区别是前者从大局出发,经得住考验,后者从自己个人利益出发,经不起时间考验。

周恩来与毛泽东均堪称中国和世界杰出的领袖人物,然而在一个国家同一代领导人间,像周恩来对毛泽东那样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全身心地保护毛泽东,却是极少有的。

自从遵义会议后,周恩来从实践中确信毛泽东是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他便自甘居于辅助地位,以自己的整个身心来维护毛泽东的领导,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和健康,并为此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长征途中,有一次,周恩来发现有几个人在吃白面,他就问:你们从哪里搞来的?毛主席几个月没有吃过一口白面了,你们还有没有?赶快给毛主席送点去。到达陕北后,毛泽东骑的小黄马不久就病死了,贺龙得知后,就从蒙古族人民送给他的好马中选了一匹枣红马送给毛泽东。周恩来看这匹马性子很烈,就叮嘱警卫班战士用心调训。直到调训好了,他自己亲自经过试骑,才完全放心地把马给毛泽东送去。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关心爱护可见一斑。1945年8月,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要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行前,周恩来就电告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对毛泽东的安全警卫、住房安排、饮食习惯等都作了具体的指示。登机前,周恩来又要警卫人员到机上检查毛泽东的座位和安全带,后来自己又检查一遍,并交代警卫人员:“到重庆后,要机警细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主席的安全,不许有一点疏忽。”到重庆的当天晚上,国民党当局把毛泽东和周恩来安排在两个住处,周恩来非常警惕,他坐在毛泽东卧室隔壁的房间里,以办公为名,亲自保卫毛泽东,彻夜不眠,直到天明。

在重庆期间,只要毛泽东外出,周恩来都要亲自选定行车路线,一同前往,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在重庆谈判期间,在公开露面的场合,周恩来总是寸步不离毛泽东的左右。一次,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公馆里住一天。一到那里,周恩来就嘱咐警卫人员:要仔细检查,各个角落都要查到,看有没有爆炸品和易燃品等等。在警卫人员检查后,他仍不放心,又亲自检查。当毛泽东住下后,他又嘱咐警卫人员,保证房内不能离人,不要让别人进来。

在重庆,周恩来除了帮助毛泽东处理日常繁重的工作,每当毛泽东睡下后,他总要召集会议,检查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为此,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双十”协定签订后,毛泽东决定返回延安,蒋介石要用他的专机送毛泽东,周恩来对此十分担心。当张治中先生无意中透露蒋介石要他11日乘飞机去兰州时,周恩来感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请张治中亲自护送毛泽东回延安,再去兰州。张治中答应了。这样,毛泽东在周恩来细心周到的安排下顺利地回到了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每次检阅、开会或有重要活动,凡是毛泽东要出席的,周恩来总要对场地、道路、设施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连地毯平不平、地板滑不滑、椅子稳不稳……都要亲自走一走、坐一坐,直到万无一失才放心。

一次开会时,周恩来发现毛泽东要经过的一个门槛有暖气回水管,便立即嘱咐身边的警卫人员守在门槛边,防止毛泽东到这里绊倒。周恩来走了后,警卫人员把这个任务交给服务员,自己就跟周恩来去了。周恩来一见他,马上批评了他,赶快让他守在那儿等候毛泽东。

党的九大期间,周恩来亲自用脚步丈量投票箱到毛泽东座位的距离,计算行走时间,当他发现中间有个台阶时,马上要服务员垫平。

对自己的领袖,周恩来从来就是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为了毛泽东的健康,他把什么都想到了,哪怕有一点点不合适的地方,他都要亲自动手整理。

全国解放后,有毛泽东出席的会议、会见外宾,往往都要拍成电影,周恩来每次都把摄影记者、摄影师召集在一起,亲自交代拍摄毛泽东的镜头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甚至连什么时候去拍最好,什么时候不要干扰毛泽东,都讲得详详细细。他还经常提醒拍电影的同志,不要把灯光打在毛泽东的眼睛上,指示电视记者要练基本功,要又红又专,做到用最短的时间拍好毛泽东的镜头。

有一天深夜,拍电影的同志正在人民大会堂,为毛泽东出席大会做准备工作。突然,周恩来来了,他仔细检查会场布置,又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情况,然后走上主席台,长久地端详毛泽东的座位,并告诉工作人员,毛泽东坐的地方,务必不要太挤。边说边动手将自己的座位往边上挪开些。直到凌晨,一切都安置妥帖了,他才放心地离去。

1964年3月15日,周恩来出访14国顺利回国,原定上午从成都乘专机返京,后来,知道毛泽东要亲自到首都机场迎接,他考虑到毛泽东晚上工作,上午需要休息,就改为下午回北京。

周恩来不仅对毛泽东关怀备至,而且执著深沉。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不幸殉国。噩耗传来,周恩来十分悲痛,思绪万千。他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寄以最大希望、最为疼爱的儿子,在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面前,毛泽东能承受得了吗?为了不引起毛泽东“出师未捷先失子”的过度悲痛,周恩来左思右想,宁可自己日后落埋怨,决定将电报暂时压下。半年之后,在志愿军司令部请示如何安葬毛岸英时,周恩来才选择一个合适时机告诉毛泽东。

这不是一般的关心、情谊能做得到的,因为弄不好可能招致对方误解,造成好心不得好报的结果。然而,正是周恩来对毛泽东无上的爱才能做到了这一点,他关心爱护毛泽东,远远超过了关心、爱护自己,因此,也赢得了毛泽东真诚的信任。

2.关心体贴情深谊长

真诚的感情沟通,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精诚合作,协同互补的精神支柱,而感情的建立离不开相互间的关心体谅,支持帮助。

领导成员,包括高级领导成员,都同样需要感情上的交流与满足。他们一方面敞开自己的胸怀,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同事传递对他们的理解、友爱和关心,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学识才华、工作学习、困难问题得到对方的尊重、支持和帮助。只有在生活上相互关心,感情上相互交流,才可能有事业的真诚协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就是这样一个相互关心、配合紧密的战斗集体,而周恩来是他们中感情最为真挚、对别人的关心最为细致的一员。他对毛泽东的深情厚谊尤为突出,感人至深。

战争年代,周恩来最关心毛泽东的休息和人身安全。

1947年,我军撤离延安,周恩来同毛泽东、任弼时坚守陕北,一面与敌周旋,一面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他们行军工作,吃睡在一起。行军时,毛泽东骑马走在最前面,周恩来尾随队伍后面。每当情况紧急,遇有危险时,周恩来则骑马赶到前面去,把情况了解清楚,确认摆脱了险境,才让毛泽东过去。有一次行军途中遇着一场大雨,大家的衣服都淋湿了。赶到住地宿营,大家围着炉灶烤衣。周恩来站在一旁,让毛泽东烤干换好衣服,然后才自己坐到热炕上,去烤衣。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周恩来是最忙碌、最辛苦的人,事无大小,都要亲自安排、布置、检查。他往往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而在毛泽东休息的时候,除了有特急电报,他总不肯惊扰毛主席。他自己经常睡上两三个小时,就会被秘书叫醒几次。对前线发来的战况报告,如有新出现的情况,为了使毛泽东一看就明白,节省时间,集中精力考虑战略决策,他总是亲自加上注释,附上小图,再送交毛主席阅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总是细心观察,想尽办法使毛主席减轻劳累。

像周恩来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主要领导成员,正是从这种相互尊重和理解、关心和爱护中,精神上找到寄托,心理上得到慰藉,从而使友谊更加深厚,合作更为紧密,整体合力更为强劲。

有一次,毛泽东患眼病,医生决定使用一种新眼药进行治疗。周恩来亲自将医生找来,详细询问这种眼药的性能,是否有刺激性。医生一一作了回答,周恩来还不放心,叫医务人员先给他点在眼睛里做试验,亲自体验到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才同意给毛泽东送去。

1971年,毛泽东大病了一场。由于“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的刺激,冬天,毛泽东再次发病,突然休克,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使医务人员手足失措。周恩来得知后立即赶到,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心情万分沉重,竟很久下不了车,下了车之后又挪不动脚步,似有千斤重压。

到达毛泽东住处后,周恩来一面指挥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一面动情地说:这个国家的担子,我担不起来,这个国家不能没有毛主席啊!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之后,昏迷中的毛泽东渐渐地醒了,并且睁开了眼睛。此时,周恩来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是什么使得周恩来如此关心毛泽东呢?周恩来曾在1945年说过一段话,可以说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答复,他说:“毛主席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利益,一定要绝对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周恩来以自己的生命全身心地爱护毛泽东,关心毛泽东,关心毛泽东的安全和健康,表现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关心爱护,也得到了毛泽东的真诚回报。

1972年5月,周恩来查体时发现了癌症。毛泽东极为震惊,时刻关怀着总理的健康。一次,秘书看到毛泽东住处的沙发比较高大,坐垫比较硬,主席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几天,皮肤上长起了褥疮,就向有关负责同志报告后,由毛维忠到木器厂加工了一个样品带回试座。这个沙发宽大舒坦,坐垫是用乳白色的海绵做的,下面钻了很多蜂窝形的小孔,比过去的弹簧垫软多了。毛泽东坐在沙发上摇了摇,对张玉凤说:“你看,这种沙发就好多了,原来的那种沙发又高又大,像我这样的人坐上勉强可以,脚能着地。像总理坐上就不舒服,他的腿就得悬着。”接着他嘱咐:“总理现在生病,给总理送一个去。”

周恩来患病四年多的时间,毛泽东也患了重病,但毛泽东一直关心和惦记着周恩来。不论在京还是在外地养病,他都要及时过目周恩来病情的报告,当患眼疾不能看时,让秘书读给他听。毛泽东还安排秘书打电话询问病情、饮食起居情况,转达他的亲切问候。对此,周恩来很受感动,1975年3月20日,周恩来在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中,报告自己的病情经过及原因,并且“务请主席放心。”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上午10时,负责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张耀祠急冲冲走进毛泽东卧室,向侧卧在病床上听工作人员读文件的毛泽东报告了周恩来逝世的噩耗。张耀祠说完,屋内沉寂无声。毛泽东只点点头,一言没发。他老人家心里极度痛苦。

毛泽东与周恩来紧密合作逾半个世纪,周恩来对毛泽东忠心耿耿,毛泽东对周恩来也非常信任和关怀。周恩来的逝世,给即将走完生命历程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巨大的悲伤和疾病使他不久也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