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细节看男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透过心声看男人——做男人难,做好男人更难

男人这辈子挺难的:找个漂亮老婆,太操心;找个不漂亮的,又不甘心。只顾事业,说你没责任心;只顾家,又说你没本事。会挣钱,怕你包“二奶”;不挣钱吧,又怕孩子“断奶”。要个孩子,怕将来没钱养;不要孩子,怕老了没人养。不去应酬,怕被自己废了;常去应酬,怕被老婆废了。活泼点吧,说你太油;不出声,说你太闷……哎!这真是,做男人难,做好男人更难!普天下所有男儿自安天命!

1.做男人难

有人说“做人难”,其实做男人更难。诚如张爱玲所说,“人是奇怪的东西,女人是更奇怪的东西”。由此可知,男人之难始于“女人更奇怪”。

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男人可谓越来越不顺心了。如在恋爱婚姻方面,虽然人们都说以男人为中心,但男人却比任何时期都更显疲惫。

恋爱阶段,男人给女人的印象是“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过,“屈”要屈得得体,“伸”要伸得潇洒。如今,年轻的姑娘无不高深莫测,一副笑吟吟的矜持状,让小伙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战战兢兢不知该从何处入手。稍有不慎,一切的努力皆白费,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萧雨在评述恋爱时期男人之难时说:“追得太紧,女人说你迫不及待欠稳重;追得不紧,女人说你缺乏热情欠真诚。话多了,女人说你油腔滑调不深沉;少说话吧,女人又指责你性情孤僻。男人性情活泼,那是轻浮;若严肃呢,又被说成是呆板。男人出手大方,女人说你挥霍浪费不会过日子;稍一节俭,又说你吝啬小气太抠门儿……总之是左也不好右也不行,直整得男人焦头烂额、晕头转向、天昏地暗,不知何去何从,浑身上下都得脱层皮。”

历经风雨,心爱的女人终于变成了老婆。老婆娶回家后,男人却又不可避免地跌进更万般无奈的境况——男人要为应接不暇的家庭琐事疲于奔命。

婆媳关系不好,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也会引发对峙,是儿子又是丈夫的男人被置于中间,受尽夹板气。此乃其一。

现在,独生子女使家家户户均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这“小鬼当家”甚是了得,从他们一懂事开始,第一个欺凌的对象便是父亲。无论你在外面多么风光、严肃,一回到家里,只要“小皇帝”、“小公主”对你有“兴趣”,你就得乖乖地学狗叫,温顺地当坐骑,或领受他(她)一番“少林武功”。你若不依他,全家老小都会给你亮“黄牌”。此乃其二。

就这还不够,女人还高喊着:“贤妻良母”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更新“三从四德”内涵——男人“在家从妇”。男人从商店里搬回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女人倒轻松了,情绪也渐入佳境,男人却“陷”了进去。比如,电器用久了容易坏,坏了需要修,修理电器理所当然是男人的事。此乃其三。

无奈的现实,压抑着男人的个性发挥,束缚着男人的开拓手脚,使很多男人活得比女人更像女人。有些男人因此还患上“气管炎”(妻管严),被人讥讽成“阴盛阳衰”!唉,做男人真难!

做男人难啊!难就难在,男人要兼顾家庭的照顾之责,挑起事业的有成之担,两者都是义不容辞的,不能有所偏废。

做男人难啊!难就难在,男人对喜悲之事要克制情绪,要面带笑容,否则就被视为暴脾气,没有风度。

做男人难啊!难就难在,男人须勇敢坚强,处乱不惊,不能被挫折打倒,不能哭泣;即使有泪难忍,也只能躲起来无声地抽泣,若被人看见了,还被说成“没有男子汉气概,跟女人似的”。

做男人难啊!难就难在,千辛万苦挣来血汗钱,却要如数“上交”家庭领导,自己兜里空空如洗,在外面还得打肿脸充胖子。

做男人难啊!难就难在,家庭琐事管了,人家说你这个男人干不成大事,不管又被人说是大男子主义。

做男人难,男子汉难当,虽不成定理,却亦是不争的事实。女性同胞们,你们想想,男人承受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

2.男人的“命运不是那辘轳”

心理学家华尔特指出:“男人倒运,所有的人都会踩他;女人倒运,会有许多男人去拉她。自古以来,男人却总能在这样的困境中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成为强者。”事实上,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里,男人创造过难以计数的辉煌业绩。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男人更善于把握自己的命运,更相信自己的能力,环境适应力略强于女人罢了。

文学大师茅盾先生说:“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命运是迷信者的狭隘的生死观。对于有气度、有气魄的人来说,命运虽记录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但它是可以改变、能够驾驭的;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无不是用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在书写着自己的命运篇章。

男子汉善待命运,善于把握人生。男子汉力求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去观察和感受世间发生的一切,而很少以悲观低调的情绪把自己的命运“搁浅”于消极的阴影之中。男子汉经得起失败,因为失败不是永远的,有时候,失败正意味着“胜利在前头”。男子汉因为失败而从中汲取教训,改变自己命运的驾驭形式,继续走执著的追求之路。

相反,那些一遇到挫折就找借口甚至怨天尤人的男人,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那些把“一生交给命运安排”、成天醉生梦死的男人,其灵魂深处渗透着强烈的宿命观,最终必然一事无成。他们活得很累,也很可怜。他们虽名曰男人,实则是命运的奴隶。

也有人说,大多数男人的命运都是被女人拽在手里的。其实,这话有失偏颇。歌德在《浮士德》中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若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个奴隶。”

试想,在男女共处的社会中,就主动性而言,谁不知道女人大都是听男人的!难道这是女人为了赢得男人心,个个都故作大智若愚,以引得男人“上钩”后再“收拾”他吗?即使这种牵强附会的假设成立,那么当男人“上钩”后,女人为什么又总爱说“我把一切都交给你了”呢?这“一切”是不是包括了命运?假如男人也嗫嚅地对女人说这番话,女人不吓得回娘家找老爹老妈拿主意才怪呢。

可以毫无愧色地讲,“男人的命运是自己拿捏的”。无论男人拿捏自己命运导致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反正都是在男人自己的主见下进行的。

诚然,男人的一些成功或失败是和女人的因素分不开的,但这些情况大都是在家庭的夫妻关系中。有的妻子为支持丈夫的事业,默默地在后方做着奉献;有的妻子则因反对丈夫的事业而拖着丈夫的后腿。这些情况都对男人的命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很少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说:“对于命运的变化,我们感叹得太多了,然而仔细想想,过失还是在于你自己!”

3.男子汉不好当

如今,男人生活在一个无法突围的处境中,他们总是为生活中那些无处不在的矛盾而烦恼:有关“男子行为”的教育与社会准则相互矛盾,男人的内心需求与社会的压力相互矛盾,就连男人注定要扮演的许多角色之间也是相互矛盾的。看来,男人行走的是一条充满矛盾和困惑的路途。

在男人的人生旅途中,如果他任意发泄感情,就会被看成是不成熟的人,缺乏修养;如果他拼命压抑自己,则又会被看做保守的人,过于拘谨,不好接触。

如果男人接受挑战,不顾面前的危险,以卵击石,其结果很可能是毁了他自己,也连累了别人;如果他不接受挑战,或是一逃了之,别的“男子汉”以及他所爱的女人便会耻笑他的怯懦无能,并扣上“懦夫”、“胆小鬼”之类的帽子。这类谴责,会把男人的尊严撕得粉碎,让他再也无法抬起头来。

如果男人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管教孩子身上,他会因对孩子施加了不利的影响而招致老婆乃至全家人的怨愤,会说他是一个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人;如果他完全置家庭于不顾,他又会被指责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父亲。

在事业上,如果男人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他便会渐渐形成一种盛气凌人、独断专行、几乎不近人情的作风;然而回到家里,和家人在一起时,不管他心情多么糟糕,都要努力表现得温情、体贴,否则,家人会认为他冷漠、缺少情趣、没有爱心。

身体有了病兆,如果男人爱惜身体,适时地上床休息,不再继续工作,他就会被看做娇生惯养,进而他的“男子汉气概”也会遭到质疑。如果他不顾及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以“男子汉气概”来对待病痛,即便受了伤也坚持去工作,直到实在干不动为止,他就会被称赞为“勇敢的人”。但他因此也可能埋下大病的隐患,许多男人英年早逝大多与此有关。

男人要想改变以上的种种状况,首先得坦率地承认这种处境,然后清醒而勇敢地去面对真正的自我。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登上了纽约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雅号。

美国恐高症康复协会得知这一消息,打算聘请汉姆做协会的心理顾问。因为,在美国有8万多人患有恐高症,这种疾病一直困扰着他们,有的甚至不敢站在椅子上换灯泡。汉姆愉快地接受了聘书。

汉姆致电美国恐高症康复协会主席诺曼斯,让他在资料库里查查第1042号会员的情况。这位会员很快被查了出来,他的名字就叫伯森·汉姆。原来,他们要聘请的这位顾问,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诺曼斯对此大为惊讶:“一个连站在一楼阳台上心跳都要加快的人,竟然能徒手攀上400多米高的大楼,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的谜。”

于是,诺曼斯决定去拜访一下汉姆,他来到费城郊外的汉姆家。这儿正在举行一个庆祝会,十几名记者正围着一位老太太拍照采访。原来,汉姆97岁的曾祖母听说曾孙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想以这一行动为曾孙的纪录添彩。谁知,老人这一异想天开的举动,无意间又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里的壮举。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老人:“当您打算徒步而来的时候,您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精神矍铄的老太太爽快地回答道:“小伙子,打算一口气跑100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再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听完老太太的话,一旁的诺曼斯立刻就明白了伯森·汉姆登上帝国大厦的奥秘——原来汉姆有向上攀登一步的勇气。在这个世界上,改变生活的人,凭借的都不是最初那点勇气,但只要最初那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保留到底,那么,生活就会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样子。

看来,男人要摆脱自己的困惑,也得像汉姆的曾祖母那样,将最初那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一直保留下去,直至最终成功。

4.隐忍着做“理想男人”

理想中的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已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男子汉形象:男人不轻易表露内心的软弱,即便有时确实感到生存的感伤和脆弱;男人感情不外露,遇事面无表情,眉头紧锁,处事冷静果断;在灾难面前,男人必须一声不吭,将所有的压力默默地憋在心里,而不能像女人那样,可以号啕大哭。

男人必须要有顽强的攻击性,就像荒原上为生存厮杀的狼,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应该停下来喘口气。即便最缺乏攻击性的男人也得被逼到人群中去拼个你死我活,否则男人便无立身之地。然而,女人则可以安全地躲在男人身后,享受男人的保护。

文化就这样定义男人:内敛、深沉、好强、独来独往。而它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全世界男人的寿命普遍比女人短。因为,男人承受得太多了,男人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坚强,男人不想有过多的压抑,也不想为了那个缥缈的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牺牲得太多。

可是,男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从他们记事那天起,就开始接受一种观念:这个世界是一个男性的世界,男人主宰着这个世界,男性比女性更优越。为了维护“男子汉”的优越感,成千上万的男人就生活在这种种压抑之中:

(1)完全靠自己

早在孩提时代男孩子就已经懂得,做个男子汉就意味着不应有任何依赖性。因为依赖行为被视为懦夫表现,会被人瞧不起。

(2)“男儿有泪不轻弹”

“女人才爱哭鼻子”,女人的眼泪可引起人们的同情,而男人的眼泪使人厌恶。这种观念使男人不可以哭泣,并羞于承认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自我封闭

为了不使男子汉形象受损,男人在交往中常常高度警惕,生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因而变得封闭和孤独。

(4)轻视女人

这使得男人害怕和“女人气”沾边儿。对“女人气”的惧怕,无形中断绝了男人后退的余地和选择的权力,使男人在奚落女人后,也疏远了自己。

(5)一根弦

文化强迫男人有决断力、思维严谨,使得男人很难同时接受那些模棱两可的事物,变得刻板、专横,以致要么自负要么自卑,因而生活中难以保持足够的弹性。

(6)隐藏情绪

女人喜怒哀乐“形于色”是天经地义的。男人这样做,则被称为不像个男子汉,于是只好作罢,把这一切都默默地承受下来。

就这样,社会在制造了种种“男人优越”神话的同时,亦使男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维护“男子汉”尊严,无数男人正陷入自我困惑、自我挣扎的泥沼之中,直至有一天,当他们不堪重负时,便会全线“崩塌”。

所以,男人应当认识到社会文化对男性的压迫和异化,抛开理想男人的幻影,放下自我“优越”的架子,以坦诚的心态去探索和改变自己,从陈旧的生活模式中解放出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坦然、真实、和谐。

5.“顾家”男人的苦闷

有调查表明,“新男性”是“在社会重大转型时期被寄予重大期望”的社会角色。这类“新男性”与“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男性有着明显的界限。他们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尊重和体谅女性”,要“脾气好”、“对太太忠心”,最好是个“家务好手”,是个“顾家”的男人。

男人“顾家”当然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个度,“顾家”又不能顾得太过火了,太“顾家”的男人不在上述“新男性”之列。太“顾家”的男人是发自内心地想着自己的家,家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有些老派的“好”男人,一下班就往家跑,是家里的采购员。他每天惦记着儿子吃什么,老婆吃什么,不但一点儿不为自己的婆婆妈妈感到难为情,相反,他还自豪地跟别人讲“他今天买的菜又便宜又好”。

以前,这种男人就是典型的“模范丈夫”。过去,许多女人因有这样一个丈夫而令别的女人羡慕不已。可是,如今的社会变化了,女人已经走出厨房,走出家门,在社会上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她们看待男人的目光也跟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前的“模范丈夫”现在变成了没出息的“窝囊废”,让老婆越看越不顺眼。

比如,有位服饰店女老板,将一纸离婚诉状送上法庭,欲“休”每天为她做早餐、洗衣服、打洗脚水的“模范丈夫”。其理由很简单:“有敬才有爱,我找的是丈夫,不是保姆。”另一位商界女士,也曾以丈夫下岗后无所事事、靠她给的钱过舒适日子为由,决定与不思进取的丈夫说再见。

可见,当丈夫“顾家”到了“保姆”的份儿上,或者干脆退居“二线”,做起彻底“顾家”的“家庭妇男”,那么在妻子面前,他便很容易失去应有的尊严,尤其当妻子是个“女强人”时,就更加危险了。丈夫越“顾家”,越“模范”,他越容易被“休”掉!

相对来讲,女人就舒服多了,在竞争的社会舞台上,她们可进可退。进则成为“女强人”、巾帼英雄;退也可做贤妻良母,无伤大雅。男人则不然,他们如过河的卒子,许进不许退,否则他就要遭到其他男性和女性异样的眼光。

家不是男人安然躲避风雨的港口,男人是没有权力躲避的。男人总是赖在家里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男人太“顾家”了,就会遭遇种种的冷遇和危机。卡尔教授在研究当代男人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时发现:男人在婚后如果太“顾家”,缺乏与同性同伴相处以及与社会磨合的各种机会,可能会变得习惯性地驯服于女性之下,越来越像是妻子的“大孩子”,变得懦弱和缺乏自信,任由妻子摆布,并被妻子瞧不起。

另一方面,如果男人整天忙于事业,每天早出晚归,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顾家”,女人就更有话说了。比如,“男人一有钱就学坏,在外面花天酒地,把家里的老婆孩子都忘到脑后了”,“不是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等等。

男人的命真够苦的!苦命的男人不知道到底该不该“顾家”,“顾家”的男人又在各种评论与眼光中苦闷着。男人每天下班就回家,乐于和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会被说成“小男人”,没有事业心,不敢闯世界,只会躲在家里。男人如果一面自己忙着,一面又为家里的事想着,比如接送孩子、换煤气等,又会被说成婆婆妈妈。而男人事业繁忙,每日周旋于各种应酬,又有“有了钱就学坏”之嫌,成了有了事业就不“顾家”、忘了家的“残缺男人”。家里的女人,既要求男人有家庭责任感,还希望男人有事业心;既期盼男人温情浪漫,又要体面有钞票。

世上命苦的男人,想落个“顾家”的好名声,讨得家人的欢心,那就得继续勇往直前,小心地满足女人“鱼和熊掌兼得”的伟大胃口。

6.肩负着两个人的欲望

做男人难,做好男人难,做女人喜欢的好男人更难。作为妻子的丈夫,男人首先要给妻子深厚的爱情,让妻子感到幸福。然后,他还要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和收入,满足自己做丈夫的自尊和妻子可爱的虚荣心。

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里,“位子、房子、车子、票子”等是社会有意无意衡量男人成功与否的尺度。因此,赚钱的欲望、混出个名堂的想法,总是加倍地折磨着越来越脆弱的男人。

而女人更是本难读懂的天书,一时半会儿难以明了,搬回家去才发现女人原来是“一种要求很高的动物”。她们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这些希望“妻以夫贵”的女子们,并非含情脉脉地“望夫成龙”,她们不再袖手旁观,而是亲自上阵督促丈夫做这做那。文凭热时,就逼丈夫参加各类考试;经商热时,劝丈夫大赚一笔;出国热时,就要丈夫挖空心思办护照签证出国……除此之外,还要求丈夫升官、出书、出名什么的。总之,男人不能默默无闻,不能让妻子在女性们凑在一起比试丈夫时觉得她的脸上无光。

面对着“望夫成龙”的妻子,身为大丈夫的男人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冲击,更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姑娘们对男朋友的身份地位的追求,使得小伙子们不得不更为刻苦地读书,以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不得不更为努力地工作,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于是,在妻子总是“别人的丈夫本事大”的抱怨下,男人在社会上打拼着,残酷的竞争使得他们遍体鳞伤。然而,跌倒在地,想想身后的爹娘妻儿,爬起来,自己擦干血迹,整整衣冠,又冲向社会,进行新一轮的打拼。为了女人活得更好,男人默默地做着伟大的奉献者,他们在别人羡慕的目光、女人崇拜的目光中忙忙碌碌,不仅要做到心甘情愿,还要装作无怨无悔。你说,男人难不难?

在传统的观念里,男人应是坚强的、不可战胜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好汉不提当年勇”等名句,更是把男人塑造成顶天立地的大男子形象。而男人也把顶天立地当成了自己的天职,女人期望男人成功成名,男人就用成功成名来回报家人。而成功成名的路上有多少荆棘和艰险,也只有男人自己最清楚了。

7.“中产”男人也这么难

所谓“中产”阶层,就是介于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一类社会群体。这类人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都受过良好教育,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技能以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他们有一定的闲暇时间,追求生活品质,对其劳动、工作对象通常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及相应的修养。

简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上看,这类群体均居于社会的中等水平。处在这个水平段的男人,他们的生活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舒适和惬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产”阶层男人也有许多无法回避的苦楚。

(1)要不要孩子都难

现在,养个孩子的成本很高,它不单单是指经济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在一个中产者家庭里,如果夫妻都很忙,那养孩子绝对是降低生活品质的选择。但是,来自人的天性、舆论、父母三方的压力,却时不时地逼迫这个曾经的“丁克族”:还是养一个吧!

(2)创不创业都难

众所周知,给人打工不好受,但真鼓起勇气自己去创业的,还真没几个。“中产”给别人卖命似的干活,虽说劳累辛苦,但旱涝保收,风雨不愁,年底还有奖金或分红。而创业的风险明摆在那里,“中产”男人的心哆嗦着,没有足够的勇气越过那一“雷池”,除非老板炒他的鱿鱼,他才会后悔:“唉,早知伸头一刀缩头一刀,我早就……”

(3)买不买车都有苦楚

如今的中国,买车还算是高档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买辆私家车还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可是,养路费、保险费、过路费实在太多太贵,“中产”男人举棋不定,难以下定决心:讲实用,买辆桑塔纳开回去,邻居还以为新搬来一户人家,是开出租的;讲品位,买辆奥迪,还没开回去就知道,自己从此穷得像个瘪三儿。

(4)摇摆于要不要人文之间

“中产”阶层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们对人类的思想还至少有着遥远而微弱的记忆。有时,遇上一两个比较随和的教授,闲谈时人家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让“中产”男人那一点点的精神资产受到了空前打击。痛定思痛之后,他们开始买书,这些书大概有:《穷爸爸,富爸爸》、《货币战争》、《解读论语》……

在更有专业素养的学者面前,“中产”阶层难免有些丧气,他们面对越来越广普化、专业化的人文领域逐渐麻木不仁,最后靠买些时尚杂志来消遣。毕竟,上面有时还是有一两篇专门为他们而写的普及文章。

唉,男人混到“中产”阶层地步了,竟然还是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