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能发挥出原料味道的烘焙程度
前一节曾指出,烘焙程度是由主观尺度决定的,没有绝对的判断基准,那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烘焙程度呢?
我倒觉得,干脆放弃以烘焙程度为基准来选咖啡吧。事实上,在选择咖啡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衡量某款咖啡是轻度烘焙、中度烘焙还是深度烘焙的尺度。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其烘焙方式到底是不是适合原料的烘焙方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受媒体宣传的“第三波咖啡浪潮=轻度烘焙”的论调影响,很多时候深度烘焙被认为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其原料是能够耐受深度烘焙的豆子,就应该进行深度烘焙,不然的话,也应该找到适合这种原料的烘焙方式。
例如,烘焙生长在高原上的坚硬生豆的时候,可能深度烘焙会让人更容易感受到浓郁、醇厚的味道。如果是拥有华丽、细腻香味的品种,可能轻度烘焙更容易让人感受到清凛、清爽的味道。
对于生长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以平衡感出色的味道为特征的咖啡豆,可能使用更容易感受到平衡型味道的中度烘焙较好。总之,选择适合原料的烘焙程度是很重要的。
但是,正如我反复重申的那样,烘焙程度是理解自己喜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初学的人而言,以烘焙程度为标准完全没有问题。所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喜好(喜欢苦味还是喜欢酸味),然后再理解自己的口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反映在“味道判定表”上,初学者可以大致试着做如下考虑:
首先根据烘焙程度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豆子,习惯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再进一步做选择,这样一来,不经意间邂逅自己中意的咖啡的可能性就提高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必须烘焙得浅一些”。如上所述,有经过深度烘焙后生辉的原料,也有经过轻度烘焙后生辉的原料。
习惯了的话,
就可以不按烘焙程度来选择豆子。
首先了解自己喜欢的味道,
然后选择能实现那个味道的原料。
重要的是,不要受困于烘焙程度,要追求自己喜欢的味道,你所选择的咖啡味道会自然地呈现轻度烘焙、中度烘焙或深度烘焙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