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才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警惕“散养孩子”的陷阱

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快乐教育”“散养孩子”,提倡“释放孩子的天性”,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过犹不及”这个道理。过度放任孩子,真的合适吗?

我经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父母这样讲:“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了,我不想让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承受那么多压力。学习上面过得去就可以了,也不指望他回回拿名次和奖项。至于兴趣班和辅导班,除非是孩子自己强烈要求去学习,否则我是绝不会给他报任何兴趣班和辅导班的。”相信不少家长也会为自己的这种“宽松、大度”的教育方式而自豪。当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和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样的想法我也是赞同的,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去过多地操控和支配,看上去也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真的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吗?

有一次,我和一位持有这种观点的妈妈聊天。这位妈妈跟我说:“刘先杰老师,我不给儿子立那么多规矩,不去过多地约束他,是因为不想压抑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快乐就好,我不要求他一定要如何如何……”

当时孩子就坐在我和妈妈的旁边,我看了看孩子,然后问妈妈:“那你有没有想过将来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在你的心里面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听完之后,妈妈回应我说:“哎呀,我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啦,我只知道我不想压抑孩子的天性,不想让他活得那么累,只要他健康快乐,我就心满意足啦!”

听完这位妈妈的回应,我心里面有很多感触。她的儿子才刚上初二,就辍学近半年了,理由就是不喜欢学校里面的老师,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儿兴趣。当儿子第一次提出不去上学的时候,这位妈妈觉得儿子可能需要自我调整一下,休息几天就会主动返校,于是答应了。可没想到,儿子一休息就是近半年,这位妈妈实在是没辙了,才想起求助别人,于是找到了我。

我们见面的时候,我主动上前和母子二人打了声招呼,可孩子却一脸的满不在乎,没有讲一句话,直接从我的身旁绕过,到屋里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在我和他妈妈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直是跷着二郎腿玩手机的状态。妈妈几次要求儿子放下手机,坐直了,可儿子没有半点配合的意思。那一刻,这位妈妈给我的感觉就是对儿子已经无能为力了。

后来从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小学的时候学过吉他和围棋,而且都是自己提出来想学的。后来,也都是自己放弃了,父母也就听之任之,不学就不学了。当时我想,这应该就是散养的典型状态吧,让孩子发挥天性,随心所欲。可结果呢,孩子一次次放弃学习才艺的时候,父母都由着他。直到孩子不去上学,父母才慌了,这个时候怎么就不能由着他了?

一味地散养,真的可行吗?

孩子小的时候,他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他律。何谓“他律”?就是父母从旁约束和要求,帮助孩子做好自律。父母要帮助孩子慢慢地养成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质,这样孩子才能在10岁以后逐步由他律慢慢地变为自律,否则,就会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孩子对很多事情浅尝辄止,轻言放弃,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不仅虚度时间,还浪费精力。

因此,当孩子提出要学习吉他和围棋的时候,妈妈要和孩子约法三章,定出学习的方式和时间,思考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让孩子从感兴趣、好奇到真的静下心来学习钻研,直到有所得,充满成就感。借由这个过程让孩子培养耐心,学会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如何鞭策和鼓励自己;学会在有所得的时候不自满,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学会管理时间,懂得“付出一分努力才能获得一分成就”的道理。那么,孩子有了这些收获以后,在学业、事业上会不会更容易坚持呢?

再来反观一下,父母那种没有要求的教育,孩子真的会感激吗?小的时候,孩子可能觉得妈妈好,不逼他,不管他。等长大了以后呢?社会竞争是残酷的,他是否会把上司的正常要求当成对他的管束和不合理要求呢?当他想要自我控制却做不到的时候,是否会体验到更深的挫败感呢?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在心里埋怨:“父母当时那样纵容我,是真的为我好呢,还是并不是真的在意我?”你不操心,无所谓,随他便,你应该尽的责任却没有尽到,就会造成这种后果。

所以,我给各位父母的建议是:我们在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这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男孩和他的母亲。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觉得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心里一直很愧疚,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的成绩也非常不错,一直稳定地保持在班级里面的前5名内。妈妈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出色,自从孩子读了初中以后,几乎每门功课都给孩子请家教,而且还是一对一的辅导形式。

一对一的辅导形式学费是比较贵的,于是我说:“这样算下来,平时的花费,岂不是很高?”听完之后妈妈说:“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又没有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再贵我也愿意。”于是我又问:“如果不给孩子请家教,他的成绩会下滑吗?或者说可不可以考虑给孩子少请几个家教?这样孩子既不用这么辛苦,又能保住成绩。”

妈妈叹了口气说:“唉,没办法,孩子对他的多数老师都有意见,他觉得英语老师的教学思想太陈旧,不能因材施教,课堂上那点东西他都会了。于是,孩子就会利用老师讲课的时间自学一些别的内容。可老师因为孩子上课不听讲,就小题大做,说孩子不尊重他,还经常含沙射影地挖苦孩子,让孩子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

听完之后,我点了一下头,然后继续追问:“那别的老师呢?”妈妈说:“他的数学老师留的作业经常是重复的,我儿子都会了,就不想写了。这种题海战术啊,真的是压制孩子的创造力,把孩子全都变成傻瓜了,我支持我儿子不写作业。数学老师没有办法了,就给我儿子穿小鞋,孩子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却从来不点他的名,所以孩子现在特别讨厌数学老师。”

于是我又问:“那你有没有去找老师沟通一下呢?”妈妈说:“我向班主任反映过,可没想到班主任竟然说:‘你的孩子上课想听课就听,不想听就自己瞎琢磨,还经常不交作业,在班级里面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很多同学都被你的孩子带坏了。你作为家长,非但不配合,反而纵容孩子。’最后还撂下一句话,‘我是管不了了,只要他不影响别的同学,就随他去吧!’”

在听完妈妈的陈述之后,我脑海里面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任性”。首先,对于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当然是不能视而不见的,比如说他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我们再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孩子的数学老师或者英语老师,我们会喜欢这样的学生吗?不愿意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走,自以为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让我的教学工作受到挑战,浪费我的时间和心血……谁又能长时间忍受一个学生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权威呢?当然,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老师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可这样的老师并不多。更何况老师也绝非圣贤,对个别学生有些意见,也是人之常情。

再往长远想一下,孩子终归是要长大走上社会的,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行为习惯,谁会愿意当他的上司、同事或者下属呢?谁又会愿意和他做朋友、谈恋爱呢?

也许在社会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头多了,会变得收敛一些。但与发自内心地进行自律不同的是,他的收敛是被动的,是因为失败和教训而不得已为之的,所以他往往不会真心接受,不会心甘情愿,而会充满抱怨、失望、无奈、愤懑。他是不成熟的,也是不自由的,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孩子一步步变成这样,我相信父母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自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对于散养我不会做太多主观的评价,教育的方式千千万万,没有哪一种是绝对正确的,可我强烈反对打着“散养”的旗号放弃对孩子的教养责任。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两大责任。

第一,要培养孩子作为社会人应有的能力。

比如,做事情要有条理、要提前规划、要有耐心和毅力等行为自律能力,对他人的关心、同情、友善和沟通互动等情感力。这些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对自我价值的界定,最终影响他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判断,以及他对真正的快乐的感受能力。

第二,父母要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会自我控制。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以自我控制为前提的。有了自我控制,才谈得上责任和能力。能否做好自我控制,也是判断一个人心智是否成熟的标准。

如果父母不能让孩子认识到纪律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放任孩子任性妄为,那就好比让一个人游走在法律的围墙之外,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又容易伤害他人。因此,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