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了
高中阶段的孩子其实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对自己有一个认知,而且渴望获得自由。在他的认知里,他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父母的一些管教很有可能已经成为束缚。他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希望能独立做一些决定,在做这些决定的时候,他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意见,而不是蛮横的干涉和否决。如果他尝试两次后,发现父母总是干预自己的决定,那他以后很可能就再也不会跟父母商量了,因为他知道,不管他做什么决定,父母都会反对!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管孩子一辈子,孩子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做出的每个决定,都可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并且承担一定的、并不严重的后果,他才能敢于做决定,才能独立!
所以,有的时候,家长眼中的所谓叛逆,很有可能是家长长期不尊重孩子想法的后果!
家长甲:张老师,我们家小孩的高考成绩还可以。报志愿的时候,我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孩子喜欢历史,想报历史专业,可是我看到很多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分析的书上说,历史专业就业前景特别不好,很难找工作,所以我就想让他报考外语专业,将来当个翻译、当个老师不也挺好的嘛,结果孩子跟我大吵了一架,我也气得够呛。我怎么才能说服他呢?
其实我想问这位家长:你为什么要说服他呢?首先,这位家长对外语专业就业前景的理解是错误的,现在当翻译、当老师不是必须学外语才可以。我自己是做教育工作的,目前我了解到的教育机构招聘英语老师大多数都没有必须是外语专业出身这一条。其次,历史专业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我见过很多历史学者研究某一段历史研究得很透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书赚取高额稿酬。再说,学历史不也能当老师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有时候是不是把自以为是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了孩子。难道我们就一直是对的吗?
在我的考研辅导班中,一直都有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我经常会问他们为什么不考自己的本专业,很多同学都会跟我说:“当初那个专业就不是我自己选的,是我妈(爸)给我选的。张老师,你不知道学这个专业对我来说有多么痛苦,上课我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导致现在挂了很多科,毕业都成问题。我再也不想听他们的了!”
有的同学,自己的事情一直由父母拿主意,到了人生的一些关键阶段,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怎么安排就怎么来。我问他:“你想学什么专业啊?”他问我:“张老师,你说什么专业好啊?”我问他:“你将来想去哪里工作和生活啊?”他问我:“张老师,你觉得哪里好啊?”
所以在高中阶段,我们一定要试着去了解孩子做决定时的心理动因,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他一些建议,而不要一味地反对。其实,对于家里的一些重要事务,孩子是很想参与决策和讨论的,一定要给他机会。这样,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有责任感,而责任感的建立,对孩子自我意识的确立,对亲子关系的改善,都会有极大的作用。